No menu items!

    新闻眼/50年后 登月为何更加困难?

    美国1972年的阿波罗十七号计划后,已逾半世纪未曾重现载人登月;图由美国航太总署提供,美国太空人施密特当时正在采集月球样本。(路透)

    美国登月器「奥德修斯号」2月22日登陆月球,达成阿波罗计划后美国50多年来首次月球软着陆,跟上日本1月登月成功的脚步。但这两次登陆都不完美,而且过去一年美、日、俄罗斯登月都曾受挫,现在登月似乎比半世纪前还难。专家指出,知识流失、预算减少,成为当代登月挑战。

    奥德修斯号由美国民间企业「直觉机器」在美国太空总署(NASA)支持下打造,着陆时「翻倒」在月球表面。无独有偶,日本的小型无人月球探测器SLIM在1月20日登月时也传出着陆时倾侧,太阳能板角度不利发电。

    前苏联在1966年率先全球实现月球软着陆,但俄国暌违47年的首趟登月任务「月球25号」去年8月以坠毁于月球收场。去年4月,日本太空新创公司Ispace的登陆器「白兔-R」下场类似。另一美国企业「太空机器人」的登月器「游隼号」1月升空后不久,即发生燃料外泄而失败。

    日本探月器成功降落月球表面,不过是头下脚上,姿势有点怪异。(欧新社)

    知识科技断链 预算不比当年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与英国卫报报导,整体而言,有超过一半登月尝试铩羽而归,目前仅美苏中印日五国曾达此壮举。这不禁令人不解:距美国最后一次载人登月任务、1972年的阿波罗17号已过半世纪,为何登月依然困难?

    华府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主任培斯说,美国许久未登月,各组织都在学习如何再度飞行;登月不只要有太空人,还要有训练和设备均充分的完善组织,「我们在做的,基本上是重建部分在阿波罗计划期间具备、但过去50年间流失的专业知识」。

    阿波罗计划后,登月风潮一度消退。继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再有月球软着陆成功已是2013年中国的「嫦娥三号」。领导欧洲太空总署(ESA)月球探索组的戴德曼说,世人曾有数十年未开发月球登陆器,相关科技没有普遍到可轻易从他国学习。

    NASA或其合作伙伴也无法直接找回1960年代的登月器草图并如法炮制,因为阿波罗计划使用的科技大多已功成身退,被近半世纪电脑能力、材料科学的跃进所淘汰。此外,每个硬件部件都得从现代的供应链取得,但如今供应链样貌已然截然不同,得重新设计制造。

    除了技术,CNN指出,大部分的登月障碍来自财务。在阿波罗计划全盛期,NASA的预算占美国政府开销逾4%,如今仅占联邦支出0.4%。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太空政策专家奥特瑞指出,阿波罗计划的人力以数十万人计,斥资达千亿美元,以当今币值而言会是数兆美元的计划,而现在的登月预算完全比不上当年。

    相较之下,印度去年8月以「月船三号」成为登月第四国,印度科技部国务部长辛赫说,月船三号花费约7200万美元,尚不及一出有关太空和月球的好莱坞电影成本。

    为了大幅降低开支,NASA正试图通过「月球商业载运服务」(CLPS)将小型无人太空船的设计外包给民间,太空机器人、直觉机器等业者都是CLPS计划参与者。为了节省成本,代价就是失败风险提高。

    德州休士顿公司「直觉机器」打造的月球登陆器「奥德修斯号」自甘迺迪太空中心发射升空,达成阿波罗计划后美国50多年来首次月球软着陆。(欧新社)

    距离远着陆难 挑战不曾改变

    50年来,登月的基本挑战不曾改变,首先是距离。登月旅程约40万公里,有人将登月形容为试图在纽约击出高尔夫球、打进洛杉矶的特定球洞。直觉机器首席执行官阿特姆斯说,登月距离比飞抵国际太空站(ISS)远约千倍,但相较过去砸下天文数字巨资尝试登月,现在目标是「用1亿美元做出来」。

    第二个难题是遍布死火山、陨石深坑的月球表面,要找到平坦着陆点困难重重。当代无人登月器在最后降落阶段会通过摄影机、电脑和感应器,搭配软件和人工智能以期安全找到着陆点。

    此时在地球的人员无能为力,因为在信号传递延迟之间,失误就可能发生。培斯说,载具着陆时「大多得靠自己」。

    此外,月球重力仅约地球的六分之一,且缺乏大气层,这也造成登陆困难。在登陆火星时,探测器可飞行至目的地再通过降落伞来「煞车」,但登月时却得完全仰赖引擎减速。较小的月球探测器往往只有一颗引擎,升高出错风险。

    (备用)各项月球任务 制表/高诣轩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