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左右睾丸大小差8倍 台湾海域「一生物」生殖腺超不对称

    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生态与保育研究所分析近3000尾俗称钱鳗的「鯙科鱼类」解剖数据,发现栖息在台湾海域的20种鯙科物种具有独特的生殖腺不对称性。(中山大学提供)

    右侧睾丸比左侧大超过8倍!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生态与保育研究所分析近3000尾俗称钱鳗的「鯙科鱼类」解剖数据,发现栖息在台湾海域的20种鯙科物种具有独特的生殖腺不对称性,最夸张的物种右侧生殖腺体在雌性超过3.4倍,在雄性可比左侧长8倍,且差异会随着体长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此现象在生物界很罕见。

    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生态与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林裕䕒说,人体成对的器官大致上都有某程度的对称性,但像鯙科一样差距这么大的状况,还是非常罕见。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系教授陈鸿鸣表示,其团队长期研究鯙类生殖生物学,借此得知抱卵季节,以作为规画禁渔期的根据,有效进行海洋保育。

    林裕䕒在陈鸿鸣教授团队合作并针对长期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此数据报含了栖息在台湾海域中的20种鯙科物种及合鳃鳗科及蛇鳗科各一种作为外群比较,采样时间从2003至2008年,自台湾北部及东部海岸收集到共2959尾个体,样本由合作之渔民收集及拖网下杂鱼中采集,另外还有潮间带采样。

    团队指出鱼类生殖腺左右对称为常态,如平常食用的乌鱼子,两瓣大致相同,然而进行鯙科数据分析时发现,鯙科20个物种的右边生殖腺,全部比左边的生殖腺长,且此差异随着体长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最极端的例子属疏条纹裸胸鯙(小裸胸鯙),雌性生殖腺左右长度差平均3.4倍,雄性生殖腺左右长度竟差到8倍。

    林裕䕒通过人体比喻,就如同男性的睾丸左右不平衡,或孕妇的胎儿重量压在右半边一样M而非鯙科的两种外群生物,合鳃鳗科及蛇鳗科,其生殖腺比例则是正常的1:1,进一步寻找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发现栖地类型、栖息深度、物种的体型,以至分类学上的亲缘相似度,均无法解释此生殖腺长度之左右差异。

    文献探讨显示,这种广泛出现的生殖腺左右不对称,在硬骨鱼类中目前只有在鯙科观察到。林裕䕒表示,演化是存活和生殖的共同结果。生殖腺长度的不对称虽然在硬骨鱼类中罕见,但在鸟类上是常见的现象,推测可能是「演化的意外」,鯙科在演化的时候,偶然打开了不对称的开关,但因为这副产物不会影响鯙科的繁衍,才会保留至今。

    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生态与保育研究所分析近3000尾俗称钱鳗的「鯙科鱼类」解剖数据,发现栖息在台湾海域的20种鯙科物种具有独特的生殖腺不对称性。(中山大学提供)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