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习惯揉眼「角膜感染」 八旬妇陷「摘眼球」危机

    图片来源 /健康医疗网 健康医疗网

    82岁奶奶,去年10月疑似工作后未清洁就用手揉左眼,导致剧烈疼痛数日,在邻近眼科诊所点药治疗均未改善,随即转诊至门诊。检查后发现奶奶的左眼疑似为左眼「角膜溃疡合并眼内炎」,但抗生素治疗未改善,最终必须运行眼内容物剜除手术,并于术后三个月装设义眼。

    角膜溃疡合并眼内炎 绿脓杆菌惹祸险拆除眼球

    台湾奇美医院眼科部医师林育箮表示,奶奶的左眼裸视仅剩手动视力(眼前3呎处),且裂隙灯检查显示左眼角膜混浊、结膜红肿、前房蓄脓,眼部超音波显示左眼玻璃体混浊,诊断为左眼「角膜溃疡合并眼内炎」,立即安排奶奶住院,并使用强效抗生素药物治疗。但感染仍未改善,左眼视力退化成仅有光觉。

    由于感染持续恶化,不得已的情况下运行眼内容物剜除手术,术后无感染复发。后续经微生物培养报告确认感染源为绿脓杆菌。出院后在门诊定期追踪,并于伤口稳定后三个月装配义眼。

    林育箮提醒,角膜病灶感染引发角膜溃疡,严重的话可能造成失明,甚至需要眼球摘除。因此做好眼睛防护非常重要。

    角膜溃疡严重恐失明 与链球菌、绿脓杆菌、曲菌有关

    林育箮说明,会形成角膜溃疡,主要是角膜上皮组织受损后接触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进而引发感染,例如:眼睛受到外部物体的撞击、刮伤或划伤而损伤角膜表面;不当使用或未彻底清洁隐形眼镜;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眼部手术后等。尽管大部分的角膜溃疡能够以药物控制,但仍有少部分会发生眼内炎,甚至严重者可能失明。

    根据文献指出,需要眼球摘除的眼内炎,主要是因为微生物造成的角膜炎为最多,其次是外伤或眼部手术后。会造成眼内感染的微生物有格兰氏阳性菌为链球菌、格兰氏阴性菌为绿脓杆菌、常见的真菌为曲菌。林育箮表示,上述病原菌引起的眼内感染会非常迅速且严重恶化,即使立即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仍有可能严重到需要摘除眼球的程度。

    「眼内容物剜除手术」 术后需多留意并发症

    林育箮进一步解释,「眼内容物剜除手术」是一种破坏中的建设手术,适应症包括眼球组织受到严重损伤无法修补、感染后无法以药物治疗控制、疼痛的无视力眼(例如青光眼末期)等。在全身麻醉下运行,移除眼内容物后,会视情况植入自费硅球或珊瑚球以尽量维持较为自然的术后外观,但仍无法避免可能出现的双眼不对称(眼窝凹陷或眼睑下垂)情形;可能并发症包含伤口出血、感染、愈合不良而使硅球或珊瑚球脱出等。术后将持续使用药物治疗、定期追踪检查,待病况稳定后再评估义眼的订制与配戴。

    林育箮指出,角膜感染引发角膜溃疡不可轻忽,某些致病原引起的感染可能非常迅速、严重则需要摘除眼球。因此,爱护灵魂之窗,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平时做好眼部保护,避免眼睛表面组织破损,方能有效预防感染发生。

    【本文授权转载自健康医疗网】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