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藏在海鲜里的危机 食物中毒竟是因肠炎弧菌

    (取材自健康医疗网)

    海鲜当中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食品中毒案件中,属肠炎弧菌造成的占比相当高,可是究竟肠炎弧菌是何方神圣?又该如何预防?。

    肠炎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主要生长于温暖的海域,多分布于近海或出海口水域,容易栖息在底泥、悬浮物、浮游生物及鱼贝類中。

    这些海鲜要注意:

    鱼、虾、蟹、贝类等常见的近海海鲜都容易带有肠炎弧菌,甚至接触过这些海鲜的刀具、器皿,都可能会交叉污染引起食品中毒。

    这些症状要注意:

    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发冷与发烧等,潜伏期约4至90小时,轻微者可于数天后自行痊愈,死亡率约0.1%,肠炎弧菌在30℃至37℃时繁殖速度快,约15分钟内可增加1倍的数量。因此,食品只要经少量的肠炎弧菌污染,短时间即可达到致病菌量。

    肠炎弧菌在淡水中不易存活,因此生鲜鱼贝类可使用大量自来水清洗,肠炎弧菌对低温敏感,在10℃以下,不但不生长且易致死,因此可用低温冷藏抑制其繁殖。此外肠炎弧菌也不耐热,在60℃下加热15分钟即易被杀灭,故在食用前充分加热煮熟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并尽量避免生食。

    若生鲜食品与熟食同时存放于冰箱中,熟食应覆盖完整并置于上层,以免受到生鲜食品的污染。食药署提醒,预防肠炎弧菌食品中毒,应遵守「清洁、加热、冷藏」三大原则,才能让您在大啖海鲜之余,吃得安心又放心。

    数据源:健康医疗网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