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纽约大学华人学生导演 原创话剧「闪光灯下的人」西村上演

    数场演出几乎都座无虚席。(记者范航瑜/摄影)

    位于曼哈顿西村的Rattlestick剧院日前首演了原创话剧「闪光灯下的人」,以19世纪的太平洋铁路华工、20世纪女演员黄柳霜以及当代摄影师李扬国三条主线,讲述了在美华人的百年故事。本剧的编剧、制作兼导演董季芸(Annora Dong)和朱婕宁(Sophia Zhu)近日接受本报采访,分享了制作历程和心得,以及对华人历史以及文化身分的思考。

    董季芸和朱婕宁来自上海,是纽约大学帝许艺术学院(Tisch School of the Arts)的大四学生。尽管此前都来自不同的领域,但两人一直以来都钟情戏剧。她们在大三时转到了帝许艺术学院,并在其中的实验戏剧组(Experiment Theater Wing)学习。

    「我们几乎是这里唯一的华人。在我们的工作室,我们的面孔、我们使用的语言,都是非常少数的存在,」董季芸说。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阻碍无形地缠绕着她们二人,而这些微妙的感受都被呈现在戏剧中:在一群功成名就的艺术家讨论时,他们彼此之间被红线链接,显示出主流社会间复杂的关系网络,而华人却被隔离在外。

    这种对于华人身分的敏感和反思,让两位创作者萌生了创作一出讲述在美华人故事戏剧的念头,尤其是那些被主流文化所忽视的片段。朱婕宁在一段实习采访中了解到了李扬国,而董季芸则在课上接触到了黄柳霜,这些都成为了她们故事的主角。去年12月开始,她们着手创作并招募演员。八位演员有四位是戏剧科班出身,还有四位则来自商科等专业。

    数场演出几乎都座无虚席。受到二人所在的实验戏剧组的影响,这部剧采用了先锋话剧中接触即兴(Contact Improv)的形式,利用抽象的肢体语言去表达情感。但同时,她们也加入了对白甚至英语字幕,以触及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对于文化身分的思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经历,我们希望从更大的维度,引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思考,」董季芸说。

    在一群功成名就的艺术家讨论时,他们彼此之间被红线链接,显示出主流社会间复杂的关系网络,而华人却被隔离在外。(记者范航瑜/摄影)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