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走出萧条阴影 曼哈顿华埠内核区 一铺难求

    根据市府数据,华埠目前的商家空置率为16.6%,已接近了疫情前的13%,显示华埠已逐渐复苏。(记者刘梓祁/摄影)

    曼哈顿华埠在新冠疫情期间受到严重打击,社区一度成为「空城」,缺乏人流让不少商家撑不下去被迫歇业,其中也包括许多老字号商家,不过根据市财政局(Department of Finance)近日公布的最新物业租用情况数据,曼哈顿华埠目前的商家空置率为16.6%,已接近了疫情前的13%,显示华埠已逐渐复苏。

    致力于推动华埠繁荣的华埠商业改进区(Chinatown BID)行政总监陈作舟乐观地表示,华埠正在依靠自身的社区力量从新冠疫情带来的萧条阴影中走出来,「唐人街不需要别人来救」。

    根据不同的统计口径,来自各个源头的数据各有千秋;负责数据分析的华埠商改区特殊项目主任李德容介绍,市财政局的空置率数据是根据第157号地方法的要求,由地产业主每年年底上报出租及纳税情况、次年年中还会跟进更新一次。

    这种统计口径以物业单位为基础,不考虑单个物业分租的情况,所以样本总量偏小,而且不会考虑部分铺面有租约无营业的情况,因此算出来的数字理论上会比实际更好看些。

    空置率低于曼哈顿平均

    不过在华埠,实际情况与数据相差不远。陈作舟介绍,目前,全市各家商业改进区均可共享数据平台Live XYZ的分析结果。该平台使用「Storefront」的统计标准,指的是仅计算走在街道上肉眼清晰可见的商业铺面,不考虑综合设施内部、地下室或其他「见不得光」的隐蔽业务。这样的标准相对合理且全市统一,便于横向对比。

    陈作舟表示,华埠目前的空置率数字介于16%到18%之间,低于曼哈顿的平均水平,与相邻的苏荷区(Soho)等地相比更为乐观。由于Live XYZ在区域画分时把空置率更高的小意大利部分街区与华埠并在了一起,因此实际华埠内核地区的空置率还会更低些。

    空置率低是街区商业繁荣的重要衡量指针之一。陈作舟介绍,在华埠商业区最内核的披露街(Pell St.)和宰也街(Doyer St.),空置率为零。由于商改区在疫情之后一直希望能在包厘街(Bowery)以西的地方租用一间可作为仓库和活动空间的场所,而最终只有披露街上仅剩的一间地下室可供出租,因此,「空置率为零」的数字并非取自任何数据平台,而是来自最为直观真切的亲自踏访。

    商业复苏普遍乐观

    事实上,市小商业服务局(SBS)于去年2月曾发布「华埠商业区需求评估」(Commercial District Needs Assessments,CDNA)报告,内容显示,华埠店面空置率为21.4%,远高于全市76个商改区的平均13%,其中又以东百老汇(East Broadway)情况最不乐观,空置率高达27%。

    陈作舟表示,由于东百老汇的怡东商场内有大量空置店铺,但内部管理复杂,外界难以插手、新店铺也不愿入驻,成为一个长期烂摊子。但在怡东商场之外的华埠街区中,疫后商业复苏的情况普遍令人乐观。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