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新闻眼/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滞留生」3主角患难见真情

    「滞留生」里的三个重要角色。(美联社)

    根据世界日报1月9日报导,去年10月起上映的电影「滞留生」(The Holdovers,另译「留守者」)在1月7日的金球奖典礼上大放异彩,获得音乐与喜剧类最佳影片提名,两位男女主演分获最佳女配角奖及音乐与及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奖。 由于影片讲述的是新英格兰地区一所寄宿学校内几个学生和老师于圣诞期间被迫留校办补习班,发生一系列摩擦和冲突的故事。本片也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

    1月10日,纽约影视形象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举办了电影「滞留生」欣赏晚会,映毕后著名导演佩恩(Alexander Payne)亲自上台介绍拍摄体会,还不知疲倦地回答观众问题,与会者报以热烈掌声表示感谢。 我有幸参加是晚活动,与所有在场者一样沉浸在这部剧情跌宕、耐人寻味影片的薰陶之中,对导演和主演的辛劳创作和精湛表演赞不绝口。

    老演员保罗贾麦提在银幕上老是头戴圆形瓜皮帽,手抓旱烟斗不放,全然一个糟老头形象。但他演出时面部表情真切自然,处处传神,尤其那双睁亮的大眼睛,在那里一瞪眼,一副惊愕气恼之情表露无遗。(取自IMDb)

    保罗贾麦提化身固执教师

    本片的头号主角当然是这所私立预科学校巴顿学院中名叫保罗的古典文史教师,由著名老戏骨保罗贾麦提(Paul Giamattias)饰演。保罗不愧是极富个性的喜剧人物,既固执又正直,有自己坚定信念,认准了方向就勇往直前,谁也休想拉他回头。 正因为如此,影片一开始就把他与校长的冲突一览无遗地推到了前台。

    校长出于对学校经费来源考量屡次要求保罗对捐款大户和高官子女别太顶真,可适当放水,以免得罪财神爷。 但保罗只认一个死理,当面跟校长擡杠,「我们不能把诚信当牺牲品。」影片特写镜头清晰显示出他发给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大都是刺目的C、D和F,唯一的高分 B+由一个名叫安格斯(Angus Tully)的大个子男生取得,而他正是出场频率仅次于保罗又与保罗纠集最多的二号主角。

    预科学校注重的是帮助学生考取名牌大学,所以1970年圣诞节期间有五个不及格或无家可归的学生被安排留校参加补习班,成为不情愿的留守者。保罗年资虽高仍是光棍一枚,又与校长存有芥蒂,顺理成章地被选中担任「留守兵团」监护人。在校长室受命时保罗注意到桌上摆放的一瓶校董会送给校长的法国白兰地名酒,而这酒居然成为影片首尾照应的重要对象。黑人女厨师长玛丽(Mary Lamb)同样单身,无多牵挂,便留下来负责学生饮食,成为影片第三号主角。

    顽皮的学生和主厨玛丽。(美联社)

    留守班熬过六天后,一位富豪家长开了直升机降落在堆满积雪的学校空地,豪爽地把自家儿子和其他三个同学一并接走去欢度圣诞。安格斯由于无法接通母亲电话以获取许可,只能孤零零地继续留下,成为留守学生之独苗,打开了他、保罗和玛丽的固守三人行。 三位主角频频交互,构成自始至终活跃于银幕的铁三角,演绎出错综复杂动人故事。

    留校师生 从冤家变成家人

    「滞留生」能吸引观众、打动人心,首先因为它的故事迂回曲折,高潮迭出,悬念不断,引人入胜。影片情节发展既意想不到又可信可服,极具艺术感染力。编剧对此当有首功,但导演的深思熟虑和细腻安排以及主要演员的戮力再创造也绝对至关紧要。例如保罗和安格斯这一对内核人物和欢喜冤家,谁能想到他们从起初唇枪舌剑地对立到后来不打不成交,最终成为互相理解又惺惺相惜的忘年交。

    安格斯已拿到理想成绩,本无需补课,但他父母离异,父亲被送入精神病院,母亲则要利用假期与新欢去度蜜月,只好屈身留校。同样留守的男孩泰德是安格斯的克星,他不仅偷走后者珍藏的家庭照片,还出口伤人,引发两个对头在宿舍内的全武打。保罗到场后无人认错,于是理所当然地祭出古罗马的连坐法,威胁说所有留守者都将被关禁闭,诱使一位矮个学生供出先动手的泰德,但安格斯的好斗也使他与保罗的关系处于紧张。

    颇具反骨的安格斯曾当面斥责保罗的考试计划荒唐,又讽刺留守的保罗充其量不过是个失败者。他不甘囿于学校度圣诞,一心想去波士顿透气放松。他偷偷打电话联系旅馆,被保罗发现,于是出现了师生在楼房内一路追逐的场景,一直追到体育馆门口。 保罗再次施展古典文史专长,引用古罗马凯撒的经典故事大喝,「不准跨越卢比孔河」,把体育馆喻为禁区。 (Crossing the Rubicon) 谁知安格斯不为所动,还企图从跳马上一跃而过,却重重跌倒而胳膊脱臼,痛苦万状。

    导演亚历山大·佩恩 (左起)和演员保罗·吉亚玛提及伦道夫在拍片现场。(美联社)

    此时保罗的闪光人性涌现,他毫不迟疑地开自己的破车把任性调皮的受伤学生载去医院。当医生用强力替安格斯的手臂纠位时,站立一旁的保罗脸上显示出扭曲得变形的紧张和痛苦,倒像是他本人在受煎熬一样。影片就这样用浓笔重彩刻画保罗对学生的仁慈爱心,使观众更看到他的古道热肠,也使安格斯逐步改变对老师的偏激看法。

    但促使安格斯大幅改变态度的催化剂应是保罗最终同意带他去波士顿的要求,而这明显冒了违反留守人员不可擅自离校的纪律风险。保罗想打擦边球,以带学生参观波士顿博物馆作实地考察为冠冕堂皇理由。 玛莉同情孤独的安格斯,也在一旁敲边鼓说服保罗,而她可搭机让保罗把她带去在波士顿郊外怀孕待产的妹妹家。

    在波士顿博物馆参观时保罗仍不忘师责,借助展出的古希腊雕塑等文物竭力讲述学习历史的重要,苦口婆心地开导学生。接下来又发生麻烦事,安格斯声称要去探望父亲,保罗以前听过安格斯说他父亲已死,还以为他只是去公墓探视,遂陪同前往。 结果安格斯去的是精神病院,得见他所尊敬的父亲,但后者却因这一会面精神上又受刺激,需要转院。

    等回到学校时假期已满,安格斯的母亲和继父一状告到校长处,认为保罗违反规定酿成恶果应该受罚,而安格斯也应面临调去军校受训的后果。大义凛然的保罗为保护安格斯而主动包办一切责任,结果他不出所料地被炒鱿鱼,安格斯却侥幸保留了学籍。等到保罗被迫打包离校,捣蛋鬼泰德幸灾乐祸地说保罗是历史课老师自己变成了历史。 安格斯却截然不同,他双眼沾泪,依依不舍地来向保罗告别。四目相对时安格斯难过地说不出话来,只轻轻地道声「后会有期」就转身走向教学大楼,留下保罗伫立原地动情地凝视「患难之交」的学生背影,真个是 「此时无声胜有声」。

    餐桌的发怒戏 让情节说话

    电影「滞留生」导演佩恩(左)与观众讨论电影中的情节与拍摄。(美联社)

    「滞留生」的成功也表现在导演对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的不遗余力,对故事进展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时时让情节铺展说话,处处给观众留思考余地。尽管片中出场人物众多,导演都细心把握,让人物有条不紊地亮相,又都给予清晰完整交代。 导演在映后讲解时就提到,四个留守学生在圣诞节前离场后戏份就断了,但他们未离开时的戏份都有充分展开,比如捣蛋鬼泰德欺负一个小同学,把他 的一只手套丢掉,使小同学伤心不已,赌气地把另一只也丢到河里。

    再以餐桌发怒一场戏为例,泰德吐槽饭菜太糟糕,还奚落玛丽说,「她是拿工资的,难道不应把工作做得更好?…或许她有特殊情况,学校无法解雇她。」保罗听闻后怒不可遏地把手中汤匙扔到桌上,大声喝止,「你住嘴,你不知道这位妇女有多难。」保罗暗示学校冬季里不再进库新的食品,玛丽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影片以保罗不可克制的盛怒显示出他内心富有的强烈同情心,让他不起眼外表下隐藏的善良本性得到完美体现。

    现年接近60的老演员保罗贾麦提个子不高,相貌也与奶油小生相去甚远,可谓其貌不扬。他在银幕上老是头戴圆形瓜皮帽,手抓旱烟斗不放,全然一个糟老头形象。但他演出时面部表情真切自然,处处传神,尤其那双睁亮的大眼睛,在那里一瞪眼,一副惊愕气恼之情表露无遗。他全心投入角色,活脱脱是个桀骜不驯的老学究,让人不能不喜欢他。 连导演也在放映会上说,「我有时会故意让他重拍镜头,就因为我喜欢看他表演。」

    保罗贾麦提听到此说,应该不会恼怒,因为他两已是老搭档。早在2004年他们就合作过一部也深受欢迎的电影「杯酒人生」(Sideways),英文直译应是「侧路」。 「杯酒人生」的翻译把故事情节也恰如其分地反映出来,非常传神。保罗贾麦提在此片中同样把身为品酒师的男一号扮演得活灵活现,让人始终难忘。

    15岁淘气包 演技掩饰大龄

    学生安格斯在「滞留生」里是个15岁的淘气包,而其扮演者多米尼克·塞萨(Dominic Sessa)已年过20,略显老气。 然他的表演精湛老到,非常符合角色身分,把他起先的倔头倔脑和后来的转变过程表现得合情合理。 他在精神病院见到生父那一场戏演得尤其感情充沛,令人动容。

    主厨玛丽的丈夫业已过世,偏偏他俩也在巴顿读过书的儿子又应征战死在越南战场,家里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人。 双料身材的女星蓝道夫(Da‘Vine Joy Randolph)把玛莉的内心凄惨和痛苦表现得惟妙惟肖,委婉逼真,让人为她一洒同情之泪。 玛利亚与保罗同是形影相吊之人,又多少有些郁郁不得志,难免同病相怜,互相照应。 两人更有共同的饮酒嗜好,如玛莉把酒说成是人生必需品,所以两人能不时一起举杯,互诉苦经。

    「滞留生」属喜剧片,片中包袱不断,笑点连连,让观众忍俊不止。 例如前述的大量不及格成绩发下后许多学生脸上露出的错愕表情十分发噱头,保罗清晨跑到留守学生房间敲打夜壶催促他们起床的场景也非常逗人,而保罗手捧烟斗得意地监督学生在 雪地跑步时被烟味呛倒连连咳嗽更使剧场里哄笑一片。

    最搞笑的恐怕要数保罗在收到校长女秘书送给他圣诞甜饼,当面听她邀请去她家参加圣诞前夜派对后的反应,自作多情的保罗以为女秘书对他有好感,不仅带领玛丽和安格斯一起赴约,行前还反复对镜顾盼,校对仪表,甚至往叶肢窝下连喷香水。岂料后来在女秘书家看到她与后来进入的一个男人在门口接吻,保罗方才如梦初醒,露出极其失望和懊丧表情,观众却禁不住失声发笑。

    骂学生是婊子养 笔者不敢

    由于笔者有在纽约当历史课老师20余年的经验,自诩与「滞留生」中的保罗略有相似,总觉他的作为难被如今的教育界领导容忍片刻。例如他骂学生是婊子养的;在校长面前说一个学生「笨得不知怎样把尿从靴子中倒出来」;在学校走廊里拚命追逐学生;还大量地给学生下达不及格成绩。在现实生活里他极可能立刻就被除名,而不是如影片等到最后。但导演给的答复是,保罗至少没在课堂上如此责骂学生,而且上世纪70年代的情况有所不同,还比较宽松。

    导演自有他的道理,因为影片描述的是私立学校,而我工作的是公校,两者应有所差别。 何况像保罗那样刚直不阿的老师正是我所崇拜,我赞赏他不随风飘荡、恪守己见的做法。分数理应是学生用汗水换取,而不是一种赏赐。 我感谢「滞留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又富有担当的正直老师形象,虽然他为那寄宿学校不容,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永远高大可爱。

    影片最后一幕可谓意味深长,保罗仍开他那辆只能从副驾驶处开门入内的破车,不过增加了后挂的拖车。他在边座上取出从校长室「顺」来的科涅克白兰地酒,吮吸一大口,如漱口般在嘴里晃荡一番,然后猛地吐出车窗,好像说这酒好个啥? 此处不留爷亦无妨,然后头也不回地驾车直奔前程。相信所有观众都会对这含蓄的结尾留下深刻印象,都衷心祝福他一帆风顺。

    也许为充分体现保罗的古典文史老师身份,影片多次让他在与人对话时使用拉丁短语,而受他调教的安格斯也能以此作答,情趣盎然。可对我们这些拉丁盲来说,未免会一头雾水。想我所知拉丁文恐只凯撒大帝的名言,「我来,我见,我征服。」(Veni, Vidi, Vici) 如可藉用凯撒原话,我应会说,对于电影「滞留生」, 「我去过戏院,我看过电影,更被影片征服。」我相信「滞留生」必能在奥斯卡颁奖时胜出,同时盼望更多人能一睹此片为快。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