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中国将放宽补教业?民间有误读盼望恐落空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表示,一些自媒体近来解读2月份官方发布的条例是要放宽补教业,是对政策的误读。示意图。(新华社)

    中国经济低迷之际,一些自媒体近来解读2月份官方发布的条例是要放宽补教业。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表示,这是对政策的误读,仍会运行中央「双减」精神,不审批新的学科补教机构。

    春节前夕,中国教育部官网发布「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有些社群媒体开始自行解释部分条文,指行业监管即将适度开放,毕竟经济承压,打击教培(补教)业影响就业,而且也无法杜绝学生补习的需求。

    根据北京青年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与教育部相关司局在2月下旬进行了专题沟通,并发表声明「辟谣」。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表示,上述条例旨在推动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既非「收紧」也非「放开」。对于学科类机构仍运行中央「双减」精神,不审批新的机构,督促现有机构依法经营,防止泛滥并制造教育焦虑。

    协会指出,对于非学科类机构,各地可依规审批新的机构,加强日常监管,推动合理定价,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导致整个中国补教业由盛而衰的关键,是2021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通称「双减」文档)。此后学科补教市场巨变,相关企业或停业、或转向非学科培训及直播电商等其他领域发展。

    根据财新网,上述意见推出的同时,官方也正式启动条例起草工作。中国国务院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明确提出「推动校外培训监管立法」。经历2年时间,上述管理条例日前发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3月8日。这也是校外培训领域在国家层面首次立法,官方称旨在为校外培训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这一条例对「校外培训」的概念作出界定:学校教育体系外面向社会开展,以中小学生和3至6岁学龄前儿童为对象,以提高学业水准或者培养兴趣特长等为主要目的,有组织或系统性的教育培训活动。

    报导引述接近中国教育部的专家分析,总体上,这份意见稿的相关规定没有超越先前的「双减」文档,方向上没有「放宽」或「收紧」趋向,而是将中央「双减」精神上升到法治层面。

    此外,这份意见稿在具体表述中更加周密,并为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了适当「留白」。考量立法成本和周期,条文规范「宜粗不宜细」,「留白」能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留出空间,但不意味着现在会有所放松。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