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封面故事/照护人力荒 机器人非唯一解方

    日本研发的人型机器人Pepper。(取自维基共享资源)

    你或许见过这样的画面:一个有着可爱泰迪熊脸孔的大型白色机器人,怀里抱着一位面带微笑的年长女性。

    Robear是一款托举式机器人原型,它的照片被大量拷贝,当上网搜索「照护型机器人」时,最常见到的就是它。这些照片似乎让人对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抱持乐观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或许每个老年人都可以依靠它们来得到帮助与照顾。但是MIT科技评论 (MIT Tech Reviews) 2023年一月的一篇报导却指出,像Robear这样早在2015年便由日本开发出的AI机器人,并未在护理机构或个人家庭中普及。

    ●日大力推广 机器人仍未普及

    为什么它们没有流行起来?答案告诉了我们「科技可以解决一切 (techno-solutionism)」观念的局限性,以及亟需重新思考的照护方式。

    该篇报导的撰文者詹姆斯·莱特(James Wright)说,日本在20多年前便开始研发照护老年人的机器人,2010年代,政府和民间投资明显加速,截至2018年,仅政府就为这类研发投入超过3亿美元的资金。

    日本竞相将照护工作机器人化的理由似乎十分明显,几乎所有探讨此一主题的新闻报导、演讲或学术论文,都会在开头提到有关日本人口老化令人焦虑的事实与数据:出生率太低、人口急速高龄化;虽然在2000年,每四个工作年龄的成年人对应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但到2050年,这两个群体人数将接近持平。

    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数量正急遽增加,照顾他们的费用也迅速扩大;与此同时,原本就严重不足的照护人力,预计在未来十年将更加短缺。毫无疑问,在日本,许多人视机器人为填补这个缺口的灵丹妙药,既不用支付高涨的薪资,也不用面对开放进口廉价劳动力的复杂问题。

    照护型机器人有各种形状与大小,有些是身体照护上的机器人,包括帮助无法自己起身的老年人站起来、辅助行动与运动;监测体征与是否跌倒;帮助喂食、洗澡或如厕等。还有一些机器人可以让老年人参与社交活动和情感交流,以延缓甚至预防认知能力的衰退;它们还可以为孤独的老年人提供陪伴和心理治疗,让护理人员更容易应对患有失智症者,减少日常工作所需的人力。这些机器人的购买或租赁价格都十分昂贵,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都用来供应养老机构。

    在日本,机器人通常被认为是解决老年人照护问题的最佳方案。日本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人型机器人研究上也领先其他国家数十年;同时,从许多报导中看来,日本人似乎欢迎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机器人与之交互。评论者经常指出,日本的宗教与文化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特别是「万物有灵论」的信仰,鼓励人们将机器人视为也具有某种精神本质的物体,再加上机器人角色在日本漫画与动画中向来大受欢迎。

    机器人公司与支持他们的政策制定者都宣称,照护型机器人将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并将成为日本制造业出口的明日之星。2006年与2011年出版的两本书,作者分别为中山信(译音,Nakayama Shin)与岸信人(译音,Kishi Nobuhito),书名就传达了这种观点:「机器人将拯救日本」。

    ●机器人功能 实际使用有落差

    当然,实际情况更为复杂,机器人在日本的普及有相当大程度是仰赖国家、媒体与业界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宣传。莱特表示,接受机器人的概念是一回事,愿意在真实生活中与它们交互又是另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能力,远远落后于人们对其炒作出来的形象。对于机器人「发烧友」来说,尽管有宣传、政府支持与补贴,工程师和程序员也取得了实际的技术成就,但机器人并没有真正进入日本多数人日常生活的任何主要层面,包括老年人的照护。

    一项针对日本全国9000多家养老机构的大型调查显示,2019年,只有约10%的机构表示引进过照护型机器人,而2021年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在444名家庭照护者的问卷中,只有2%的人有过使用照护型机器人的经验。证据表明,在购买机器人后,它们往往只被使用极短时间,然后就被束诸高阁了。

    莱特表示,他的研究重点在于照护型机器人的功能与实际使用情形之间的落差。莱特自2016年以来,便在日本进行了超过18个月的田野调查,包括在一家养老院试用了三种照护型机器人,它们分别是:托举式机器人Hug、机器人海豹Paro和人型机器人Pepper。

    Hug的功能是避免护理人员需花费大力气擡起院内老年人,Paro则是提供机器人形式的「宠物疗法」,同时希望分散一些患有失智症者的注意力,因为他们整天都会重复要求工作人员帮忙,而Pepper则是用于带动娱乐、运动课程,如此一来工作人员便可腾出时间来做其他事。

    但问题很快就浮现出来,工作人员没几天就停止使用笨重的Hug,因为他们认为把它从一个房间推到另一个房间既费力又费时,会减少他们与住户交流的时间;而且只有少数人可以舒适地利用该机器来移动。

    Paro则受到了工作人员与住户的一致好评。它的外形像只柔软蓬松的海豹玩偶,当人抚摸并与它交谈时,它会发出声音、转头与摆动尾巴。起初,护理人员对这个机器人相当满意;然而,问题很快就出现了。一位住户不断试图拔掉Paro外层的人造毛,对它「剥皮」,而另一位住户则对Paro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感,如果没有它在身边,她就拒绝吃饭或睡觉。最后,工作人员不得不密切关注Paro与住户的交互,而它似乎无法减少严重失智症者的重复行为模式。

    Pepper被用来主持养老院每天下午的娱乐活动。护理人员不再需要主持卡拉OK等活动,也不用与老人们交谈,而是花些时间启动Pepper,把它推到大家面前,然后它就会开始「工作」,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并用叽叽喳喳的声音播放起事先制作好的运动教学录音,然后开始示范一系列的上肢运动,这样老人们就可以跟着一起做。不过,护理人员很快就发现,想让住户积极参与,他们就必须站在Pepper旁边,模仿它的动作、回应它的指令。由于歌曲和运动模式选择有限,几周后,住户便开始感到无趣,最终也减少了使用Pepper 的频率。

    ●机器人也需照护 反而工作更多

    莱特的结论是,照护型器人并未能节省劳动力,因为它们本身也需要照护:工作人员必须四处移动它、维护、清洁、启动、操作、反复向住户解释、在使用过程中持续监控,并在使用后将它收纳起来。事实上,愈来愈多的其他研究发现,机器人往往会给护理人员带来更多的工作。

    有趣的是,机器人所带来的不同工作类型。过去,护理人员会自己想出一些娱乐活动,而现在他们只需跟着Pepper照做。他们把Paro交给住户玩,并从远处监看他们的交互,而不是自己与住户交谈、交互。而那些必须将住户从床上擡起的工作人员,过去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老人们聊天、交流,使用Hug之后,他们不得不缩短交互时间,以便有余暇将机器人推回存放的地方。

    在不同情况下,过往以社交、沟通为主的工作被新的任务所取代,而这些新任务让工作人员与机器人的交互多于与住户的交互。机器人非但没有为工作人员节省时间,让他们去做更多的社交和情感关怀的工作,反而减少了这类工作的范围。

    ●摊平成本 恐雇更多低技术人员

    莱特指出,考虑到控制成本的必要,护理中心在大规模使用照护型机器人的情况下,最有可能也不幸的是雇用更多低技术的工作人员,并尽可能降低他们的薪资;照护设施可能也需要更大的规模与高度标准化,以实现规模经济,让使用机器人的成本可以摊平,因为即使有政府补贴,购买或租用机器人都所费不赀。

    此外,由于工作人员不需要与住户有太多的交互,理论上只需较少的护理培训、经验与日语交谈能力便能胜任,因此更可以从国外引进廉价劳力。事实上,这样的结果可能已在酝酿中,过去几年里,随着日本社会对劳动力短缺问题的担忧与日俱增,移民管道已迅速开放,护理行业的集成也在加速。

    如果连机器人先进国家日本,对照护型机器人的前景都无法太乐观的话,欧美国家就更不用说了。科技新闻网站Tech Daily News报导称,使用机器人来照护老年人,应该是辅助护理人员的工作,而不是取代他们;但一项新的研究认为,要实现此一目标,并不像在社区或机构中安装一个机器人就会产生预期的结果那么简单;人类想要与机器人创建起真正的「伙伴关系」,显然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日本养老院中广泛使用机器人,可爱熊形机器人Robear可帮助老年人从床上坐起的。(取材自RIKEN公司官方网站)
    日本东京一处疗养院,一名院民正与宠物狗机器人AIBO和海豹机器人PARO一起读书。(路透档案照)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