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当选后两岸关系如何?彭博地缘经济分析师这样解析侯、赖、柯

    台湾选民将在1月13日投下神圣的一票,无论谁当选下任总统,都将牵动两岸关系,及全球经济和市场所面临地缘政治风险的程度。(欧新社)

    台湾选民将在13日投下神圣的一票,无论谁当选下任总统,都将牵动两岸关系,及全球经济和市场所面临地缘政治风险的程度。考量到台湾是美中关系的主要潜在导火线与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内核,事关重大。

    彭博地缘经济分析师威尔许(Jennifer Welch)和狄皮波(Gerad DiPippo)撰文指出,总统候选人辩论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台湾该如何与中国打交道,赖清德对北京当局的意图保持戒心,强调要投资台湾国防,并加强与其他民主国家的关系,特别是美国。候友宜和柯文哲主张与中国展开务实的接触,同时也要维护台湾的利益。而台湾的经济和生活成本也是选民相当关心的问题。

    这两名分析师的预测是,赖清德将以些微差距胜选,意味着政策的连续性,但两岸紧张局势可能进一步升高,因为北京当局对赖清德深表怀疑。这不代表危机迫在眉睫,但美中台可能必须更努力来避免危机的发生。

    在台湾简单多数决的选举机制下,赖清德的微弱领先优势可能足以让他获胜。但在野党支持者的策略性投票,也可能将他的对手推上台,从现阶段的多数民调来看,最有机会的是侯友宜

    赖清德一直设法将自己形容成一个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参选人,承诺以负责任的方式管理两岸关系。他去年8月过境美国时,采取了一种有意克制的方式,寻求展现他务实的一面。

    但北京当局把赖清德视为分裂分子、麻烦制造者,代表若赖清德当选,中国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台湾的压力。短期内可能针对台湾出口中国的商品祭出更多经济措施,以及在台海进行较多军事活动。

    侯友宜肩负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将分裂的国民党团结在一个他可以告诉选民的两岸政策。国民党在过去两届大选都以明显劣势落败,主要原因是,它通过加强与中国接触来稳定两岸关系的传统愿景,已不再能吸引日益将中国视为威胁的选民。

    侯友宜的两岸政策基于「3D战略」:Deterrence(吓阻)、Dialogue(对话)与De-escalation(降低紧张)。如果侯友宜获胜,北京可能减轻对台湾的施压,至少暂时这么做,为两岸接触留出空间。

    至于柯文哲,容易犯下失言等错误,又缺乏选民基础,降低了他当选的几率,但他的民调支持率一直出人意料地坚挺。除了对蓝绿失望的中间选民之外,他可能会吸引那些原本会投票给民进党的年轻选民,以及不支持侯友宜的国民党选民。

    他的两岸政策创建在「五个互相」的前提之上,亦即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谅解,但中国政府或许不确定柯文哲的态度,假如他当选总统,可能缓和对台湾的施压,至少暂时这么做,以观察柯文哲是否愿意推进政治关系。

    两岸关系在2024年选举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经济问题对选民来说可能更为重要。鉴于两岸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两岸和经济问题在很多方面是交织在一起的。

    所有候选人都提出了各种社会和经济政策改革,旨在解决选民的担忧,特别是年轻人的挫败感。另一个争论点是能源政策,民进党的政策是关闭台湾剩余的核电厂,把重心放在再生能源,赖清德延续了同样的路线。侯友宜则认为台湾需要保留核能,否则将面临严重的能源短缺。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