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新冠疫后大专学生忧郁倾向加剧 压力来源是这三件事情

    咨商心理师公会全联会18日公布最新「112年大专学生压力调查研究报告」,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后,今年大专学生忧郁倾上升。(记者沈能元/摄影)

    各种生活压力对健康影响深远,台湾近期陆续传出大学生坠楼事件,引发各界关注。咨商心理师公会全联会18日公布「112年大专学生压力调查研究报告」,发现新冠疫情后,大专学生有忧郁倾向达25.5%,相较疫情前16.3%,增加约9个百分点,疫情前大专学生幸福感高,但疫情后忧郁倾向大幅提高,值得重视。

    台北教育大学心理及咨商学系教授陈柏霖说,这次针对全国北、中、南、东大专学生进行压力调查,总共1635人,发现造成大一至博士班学生忧郁的压力来源,包括未来规画、家庭、经济、课业及人际关系等,压力前三大族群分别为大三、大四及大一学生。大学生当前生活压力事件前三名,第一是同一时段要完成很多事情,时间不够用,第二,课业压力重,第三、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过往调查发现,大专学生疫情前的心理健康状态,属于中幸福中忧郁的大众型最高,达24.5%;其次是高幸福低忧郁的巅峰型占21.4%;第三是中幸福低忧郁的满足型占13.2%,大专学生普遍仍充满幸福感。

    但新冠疫情后,今年调查发现,属于中幸福中忧郁的大众型仍是最高,但降至20.3%;其次是低幸福高忧郁的错乱型占18.6%;第三是低幸福中忧郁的愁善型占15.8%。调查发现大专学生忧郁倾向增加。

    陈柏霖指出,大三学生从入学开始,即受到疫情影响,课程采在线教学,与老师、同学关系疏离,在生活上出现很大的变动。今年恢复实体上课后,不论在上课方式及同学间的人际关系都要重新适应,且面临毕业后要直接升学或就业等抉择,造成心理压力增加。呼吁教育部、卫福部应持续关心、监测大专学生的心理压力,适时提供协助。

    咨商心理师公会全联系常务理事胡延薇说,疫情期间在大学任教多采用在线课程,「学生最熟悉的是老师的声音」,还有学生上课视频画面是穿着睡衣,躺在床上,不得不请她关掉镜头。因此,在线教学不仅是老师对于学生学习的状况,不易掌握,许多自制力不好、自我管理较差的学生,学习效果也不佳,这都会造成学生课业压力。

    卫福部心健司科长王芃宣说,心健今年8月推出年轻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鼓励年轻人善用心理健康资源,并外出求助,加强高风险个案转介。截至11月底统计,该方案已服务1.4万人,总共3万多人次,其中约3成是自我伤害的高风险族群,目前都已转介。

    忧郁症防治协会理事长吴佳仪说,忧郁可能增加自杀倾向,据统计,去年约有5000大学生有自杀行为,相比高中生约3000多人明显上升,且这已是5年的趋势。其实,从国小就应该开始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自杀防治教育,并多增加心理师人力,以降低大专学生的自杀倾向。

    咨商心理师公会全联会18日公布最新「112年大专学生压力调查研究报告」,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后,今年大专学生忧郁倾上升。(记者沈能元/摄影)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