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30岁轻熟女骨质状况犹如8旬老妇 原来妇癌惹祸

    医师表示,不少相对年轻的女性骨松病患,许多都是因为曾接受过妇癌治疗切除卵巢。(取材自健康医疗网)

    年约30岁左右的轻熟女,近期因不慎跌倒导致脚踝骨折;在进行手术治疗时,主治医师发现她的骨质疏松状况严重,后续追踪才发现于10年前曾因妇癌而摘除卵巢,但当时没有积极增强骨本并治疗骨松问题,因而造成她年纪轻轻,骨质状况却犹如80岁老妇。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北港附设医院骨科部主治医师罗元舜表示,临床曾收治过不少相对年轻的女性骨松病患,许多都是因为曾接受过妇癌治疗切除卵巢,或是有免疫疾病如红斑性狼疮而长期接受高剂量类固醇治疗,所以很早就有驼背、背痛、髋关节疼痛等骨松晚期现象,「这些族群很容易忽略骨松威胁,务必要比一般人更早增强骨本、并预防跌倒。」

    高危险族群及早做DXA骨密度检测

    根据台湾国健署数据显示,65岁以上民众、身上一个部位有骨松的比例为14.1%,等于每7个人就有一人有骨松危机,情况远比我们想得还严重。「只要发生过一次骨松性骨折,后续再次发生骨折的几率将升高,且骨松性骨折与死亡率的上升有正相关,千万不能轻忽。」

    罗元舜指出,骨松的高危险族群虽以停经妇女居多,但如上述曾动过妇科手术摘除卵巢、免疫疾病曾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以及男性有前列腺疾病曾切除前列腺的男性,都是高危险族群,「建议要及早接受DXA骨密度检测并配合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问卷评估未来骨折几率,以协助医师判断是否需要及早介入治疗。」

    骨松治疗是以预防发生骨折为目标

    目前医界对于治疗骨松的共识,是将目标放在预防病患发生骨松性骨折,即使已发生骨折,也要预防下次骨折的再发生,「当然,也期待能改善骨松程度,积极提升骨密度,这对舒缓长期酸痛、预防驼背等都有正向好处。」

    罗元舜说,临床治疗骨松的两大类药物为「减少骨质流失」及「促进骨质生成」,两者作用机转不同,各适合不同需求的病患,「从临床效果来看,若要在短期内提升骨密度,促进骨质生成的药物应比减少骨质流失的药物优先考虑使用。」

    所以,有些骨松严重的病患若要进行脊椎手术之前,通常建议要优先使用可促进骨质生成的药物约3个月至6个月后再运行手术;且术后仍会继续治疗骨松,让药物的疗程完整,始可提升治疗的成效。

    罗元舜提醒,骨松是慢性演进式的,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初期不会有症状,一旦发生骨折后通常相当严重。因此建议有骨松高风险族群务必要保持运动习惯,锻炼体适能及平衡感,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及钙质,更应及早进行骨密度检测,以预防骨松所造成的骨折危机。

    数据源:健康医疗网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249

    更多健康资讯:健康医疗网

    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