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治文山市长补选应该总结什么?

一场耗费纳税人70万元的补选结束了,David West 以1万3千多票当选为任期九个月的列治文山市长,华人瞩目的陈志辉议员以1万多票名列第二。如果将这次补选的政府开支加上各候选人的竞选费用,那么耗资至少过百万。一场如此昂贵且任期不足一年的市长补选,究竟让列治文山居民得到了什么,有什么值得总结?

从开票结果看,在九名候选人中,David West 、陈志辉、Carmine Perrelli、Joe Dipaola都得票过6千,他们互相之间的票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属于第一梯队。其余候选人的票从二百多至四百多不等,他们的票对领跑的另外四位候选人不构成影响,处于第二梯队。曾经被不少华文媒体龙卷风般宣传、踌躇满志、志在必得的陈志辉得10167票,比当选的David West 少近3000票,出乎他的许多支持者意外,各种议论也随之而起。

与往常一样,每次加拿大选举,华人社区照例会冒出所谓华人选华人的论调,而每次华裔候选人失利后,也总有人责备华人不团结、分散了票源,个别极端人士甚至还扯到了什么轮、什么独的势力作怪。

其实,加拿大市政选举就是比政纲、比能力、比服务市民的初心,选票上没有肤色,如果将华人的当选作为选举指标,定性首先错了。如果候选人失利后,还到处找敌人批判,那就错上加错了。这样做非但无助于华人参政,而且还会一路败下去永不翻身。陈志辉议员此番出选市长,雄心勃勃、志在必得,最终却铩羽而归,这与他自己及助选团队一开始就以首位非白人市长定位,竞选之路走偏有关。

这次列市补选有九人竞逐,九人中还有四位华裔,不少华人从原先投别人一票到现在拉别人投自己一票,这就是参政意识质的飞跃,即便有的候选人如杨儁立在这次补选中只得了202票,但这种敢于吃螃蟹的精神仍值得尊敬。

投票是公民的权利,被投票也是公民的权利,如果说那些参选的华人分散了票源,那么其他非华裔候选人也同样分了票。民主选举就是竞争,从没有谦让的理由。如果有人以集中票源为由,要求其他候选人让“贤“,这是对民主的蔑视。如果有人在选举中鼓吹一定要选出首位非白人市长,这就近乎种族主义了!

去年4月,多伦多华社几百社团和媒体成立了亚裔反歧视大联盟,他们也曾在线上搞了一些反歧视活动,现在对于华社在列市补选中出现的种族主义性质的宣传,不知这个大联盟有什么看法?反歧视不仅要反别人对自己的歧视,也要反自己对别人的歧视,这才言行一致、名符其实。

列治文山市长补选落幕,对华社而言,这场补选还是值得总结。首先:市政选举比的是候选人的个人能力、资质和为市民服务的精神,可是在我们华社的候选人文宣中却少见这点。有的文宣本末倒置,要么打种族牌鼓吹华人选华人,要么把与市长职位无关的高学历或反歧视往迹当金字招牌宣传。要知道列市选民选的是具有能力又踏实为各族裔市民服务的市长,不是平权团体领袖、大学教授或同乡会主席。

其次:选市长是看他如何面向未来,有没有具体实在的打算,能否给市民稳定安逸的生活,而不是空洞口号的鼓动。作为市长候选人,你要让选民接受你、信任你、投你一票,就要有充足的理由,以攻击对手地产经纪职业的方式拉票,绝不是好主意。老实讲在这方面,去年爱静阁补选的几位华裔候选人就格局大得多,他们专注政纲宣传,不以互相攻击为手段。

第三:微信是多数华人的通讯工具,但如果将微信群当作选举的主阵地就大错特错了。这次列市补选,我们微信群的竞选文宣几乎到了轰炸机投弹的程度,但当选者却是微信内和中文媒体都很少见到的David West 。由此可见,加拿大的参政,功夫不在微信群,也不在任何公众号和中文网,而在多元社交媒体及线下与各族裔选民的沟通。如果华人参政者及助选团队只是热衷微信群的宣传和嘴仗,只是中文媒体灌溉式忽悠,其参政之路必定越走越窄。

华人参政的竞选宣传不是文艺演出的推票,而是值得潜心研究、认真琢磨的学问。千万不要以为筹办社区活动、宣传春晚演出与助选是一回事,有的事情可以忽悠,有的事情忽悠了反而会坏事。

华人选华人之说已穷途末路,华人选能人原则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列治文山市长补选究竟应该总结什么?这就是别再打族裔牌,把选举当加拿大选举!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