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网暴能骂死人?是她太脆弱了”粉发女孩死后仍在被网暴

    郑灵华去世了。

    2月19日,郑灵华相识多年的网友发文,称郑灵华患抑郁症已经离世。她说,“想让更多人能看到这条微博,因为网暴加校园暴力,我的朋友郑灵华@鸡蛋姬,她的生命永远地停在了2023年1月23日。”

    一头粉发笑容灿烂的女孩,去年7月带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给病床上的爷爷看。那是温馨的一幕,却在发布后因为她的粉色头发引来一场网络暴力,“染头发的是陪酒女”“老少恋”“网红拿病床上的爷爷炒作”,还有人盗用她的照片售卖专升本课程骗钱,层出不穷的污蔑造谣逐渐发展成大规模网暴。

    被网暴的半年里,郑灵华比过去更高频率地分享生活,内容有起诉维权的进度,有她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分享,还有因抑郁住院后的“积极抗抑”日记。

    她始终在努力展示优秀的一面,证明自己不该因为染了一头漂亮的粉发,就被拖入恶意的风暴。

    郑灵华离世的消息公开后,很多年轻女性纷纷在社交平台发布自己粉色头发的照片,并带上“拒绝网络暴力”的话题标签,“错的不是你,是偏见。”

    郑灵华和爷爷的合影 图源网络

    “人都不该被颜色所定义”

    郑灵华曾说,染粉发是希望毕业照上的自己能是明媚而鲜艳的。

    毕业季过去,她被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与生病的爷爷分享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喜悦。很早就失去母亲的郑灵华,从小在爷爷的爱护下长大。“他天天送我上学,接我放学,什么都要管。”“爷爷教会了我什么是爱以及如何爱一个人,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会无条件爱我的人。我考研的动力之一就是能让爷爷亲眼看到我上研究生,并以我为骄傲。”

    照片发布后不久,就有侵权者盗用她的照片和她的人生经历,来编纂故事卖课。郑灵华格外愤怒,次日凌晨就报警维权,并要求侵权者向自己和爷爷道歉。照片被传播开后,不堪入目的评论也涌入她的各个社交平台,攻击她的头发颜色“不正经”,质疑她师范生的身份,并进行人身攻击和荡妇羞辱。

    面对扑面而来的恶意,郑灵华在社交平台上的更新反而更加频繁。她发布自己学习英语的vlog,在学校主持音乐会、美声演唱的舞台视频,分享自己运动、学习的片段,以及考教师资格证的经验干货等等。有许多网友给出了善意的评论,夸她优秀,郑灵华给鼓励自己的评论都点了赞。

    郑灵华坚持分享自己的生活 图源网络

    一个多月后,郑灵华在社交平台再次聊起了自己的发色,“任何人都不应该被颜色所定义,有生之年我一定会把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发色都体验一遍。”她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多彩的人生。

    但是,网暴者还在持续骚扰留言,被郑灵华拉黑后都没有放弃,甚至专门注册其他平台的账号留下侮辱言论。她发布积极向上的内容,也会被他们挑刺攻击,英语学习视频的评论区里,也有人贬低她,“什么乡村英语”“辣眼睛”。

    相识8年的网友“熊猫孔小唯”公布她离世的消息时说,“她为了反击付出了半年的努力,在这期间患上了抑郁症。我深深地感受到她的绝望和无助,抑郁症没有立效药,我只能不断地用言语去治愈她……后来有几日没有联系,我以为她出院后想断开网络世界清静清静,没想到等来的是她父亲的一通报丧电话……”

    郑灵华收到的网暴评论 图源网络

    无法切断的网络生活

    对于郑灵华来说,网络除了分享生活和经验外,更是一个情绪排解口。“至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是了。”遭遇网暴后,她无法脱离暴力的环境,“在智能时代我不可能离开网络,离开网络我无法学习,网络也早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也必须去面对恶言恶语。”施暴者诸如“把自己经历放在网上还不许别人骂两句?玻璃心”的言论,也让她开始责怪自己“抗压能力”变差。

    在郑灵华去世后,仍有网友恶言相向“网暴真的能骂死人吗?是她太脆弱了”。对于这类言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张骏教授认为,网络暴力是针对心理世界的暴力,否认、污蔑、谣言,这些言语带来的伤害会一直存在于受害者的记忆中。尤其是郑灵华遭遇长达半年的网暴,起诉的过程本身也是受伤的过程,这种伤害一直存在并且不断累积,最终会使人无法承受。

    网络世界具有匿名性、低门槛的特点,人都会维护自己的观点或生活方式,在网络上发生碰撞时容易有摩擦。对于施暴者来说,他们并不了解受害者,发言只是为了宣泄情绪、表达观点,可能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不满的一种投射。

    侵犯郑灵华肖像权的营销号 图源网络

    受害者在遭遇攻击时,往往希望守护自己精神世界的“净土”,去反驳争论,但施暴者的观点不会改变。甚至,受害者越是努力自证,他们可能越觉得你在欺骗,更坚持自己的看法。受害者或许觉得在这种“对话”中受到了伤害,其实双方都是在自说自话,施暴者并不会意识到自己错了。

    张骏认为,遭遇网络暴力的人,最好尽快远离“刺激源”,不接受刺激,被伤害的记忆就不会被唤醒。“不一定是断网,比如有的社交软件可以不打开它。”

    事实上,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受害者在被伤害后,往往希望解决使自己痛苦的根源。“但这时受害者意识不到,她无法改变别人的观点,也无法阻止别人伤害自己。”张骏表示,切断刺激源,仅靠自己很难做到,需要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行为训练。不同的咨询师也可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不同建议,对于网络暴力,大家都还处于学习的过程。

    “重要的是,人们需要给予受害者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责备他们。”

    郑灵华的“积极抗抑”日记 图源网络

    法律程序推进之难

    在被网暴之初,郑灵华就采取了法律手段,她说,“每一个网暴者和侵权者都逃不了。我相信法律,我相信这个社会上好人比坏人多,我相信只要我站出来了,明天就会少一个因网络暴力而自杀的人。”

    中闻律所律师卢义杰表示,网络暴力受害者维权,可以适用民法、行政法、刑法三个层面的条款,严厉程度逐渐递增。

    民法层面,主要涉及民事侵权问题。网暴这种群体性发表侮辱、诽谤或散布隐私并导致一定损害后果的行为,对应在法律上,就是侵犯名誉权、隐私权或者个人信息权的行为。

    其次是行政法层面,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最后是刑法层面。对网暴的规制,主要涉及侮辱罪、诽谤罪等罪名,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其中,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作为“情节严重”的情形之一。

    郑灵华反驳施暴者的内容被限制发布 图源网络

    尽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但在实际维权过程中仍然十分困难。

    由于维权程序繁琐,取证工作量庞大,公证花费也不少,郑灵华的起诉推进得很缓慢。

    对她来说,取证也是痛苦的过程。“负面攻击性的评论,第一次被告知时不得不看一遍,搜集证据时又不得不看一遍,做公证的时候必须把每条言论都一一看一遍,律师处做笔录再次看一遍……”

    她在小红书更新了15条维权进度笔记,包括报警、寻找律师、取证、公证等内容,还有施暴者为了避免承担法律后果,给出的并无诚意的道歉。

    卢义杰也认为当下网暴受害者的维权十分困难,“首先,网络暴力言论具有群体性特点,数量庞大,且损害程度不一,取证涉及面广。第二是诉讼周期长。施暴者在网络世界中匿名出现,不了解真实身份信息就无法起诉。实践中,被侵权人一般会先起诉平台,之后由平台在诉讼中披露相关施暴账户的真实信息。一套流程走完,历经一两年并不鲜见。第三是经济上性价比不高。网暴维权通常要花费大量物力、精力,包括公证费用、律师费以及诉讼过程中难免的焦虑情绪等等,但名誉侵权等诉讼获得的‘物质回报’可能并不多,有时甚至难以覆盖支出。并且,在诉讼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网暴,这会让一些被害人感到得不偿失,进而放弃维权。但近年来也有一些维权成功的典型案例,比如江歌母亲的刑事自诉案件、杭州女子取快递被诽谤案等。”

    郑灵华收到的网暴评论 图源网络

    平台在网络暴力中的角色

    在施暴者与受害者之外,平台在网络暴力事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郑灵华曾发文,“为什么网暴受害者大部分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网暴者会持续两个多月从早到晚地骚扰;辱骂你的家人、亲密关系、人格;人肉搜索你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打电话发短信骚扰;威胁你的学校、公司乃至家人;在网络上拉帮结派,引起巨大的负面舆论影响。平台完全不管,甚至限制受害者发声。”配图是长期侮辱挑衅她的施暴者发言,“你爷爷知道你这样肯定不能瞑目”“杭州第一骗子精”“只敢拉黑不敢正面刚吗?”而郑灵华反驳的笔记却被提醒违规无法发送。

    记者发现,在小红书平台,即使拉黑特定用户,对方仍可以在自己的评论区通过@受害者继续骚扰。

    卢义杰认为,相较诉讼,平台其实是最快捷、最低成本的救济渠道,显然不应该置身事外。

    维权者可以要求平台删除相关网暴内容或限制其传播,这需要平台提供畅通的反馈渠道以及健全的救济机制。民法典对此规定了“通知与取下”规则、“知道规则”,因为互联网发言的一大特点就是高效、便捷,如果对所有言论都采取事前审核的方式,显然与这一行业特点背道而驰,不利于互联网繁荣,但如果放任自流,又可能容易造成公民权利受到侵害。“通知与取下”规则,指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通知应当包括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及权利人的真实身份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将该通知转送相关网络用户,并根据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和服务类型采取必要措施;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支持郑灵华的女孩们 图源网络

    “知道规则”指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为了寻求表达自由与保障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前者要求平台响应权利人的求助,后者要求平台在特定情况下主动作为、主动提供救济。

    若希望避免用户遭遇网络暴力,卢义杰建议,平台一是可以建立健全识别预警机制,也就是通过设置关键词、识别热度等技术手段,对网暴事件早发现、早介入,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对网暴来源进行追溯;二是建立健全网络暴力当事人实时保护机制,也就是对网暴事件中当事人接收部分评论、私信的功能进行必要的屏蔽,减少其受到干扰的程度;三是严防网络暴力信息传播扩散,也就是对相关网暴内容限制转发、推广,并限制同样内容再次发布。此外,平台还可以加大对违法违规账号的处置处罚力度,强化警示曝光和正向引导,及时公布典型案例处置情况。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