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王毅总结外交斩获:劝美“别再做荒唐事”

    22日,王毅接受中国媒体采訪,就其欧洲之行及访俄行程做出总结,同时呼吁美方不要再以“气球事件”借题发挥。对外界而言,王毅外交成果如何?专家如何点评?

    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周三(2月22日)正式结束外交访问行程,并接受中国官媒新华社采訪,为其出访欧洲、俄罗斯,并出席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等国际交流行动做出总结。

    王毅表示,他在欧洲之行期间,拜访了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并在德国慕安会上与各国高官交流,还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Blinken)进行了一次“非正式接触”。最后飞抵莫斯科,会晤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Putin)及其外交部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

    针对欧洲之行,王毅重申:“友好是中国对欧政策的主基调,合作是中国对欧政策的总目标。”他强调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是机遇不是威胁,“如果中欧选择和平稳定,新的冷战就打不起来。”

    至于中俄关系,王毅表示,去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普京视讯会晤时,就已针对2023年的双边关系做出规划部署,此次出访则梳理了两方共识,再次确认两国元首就中俄关系欲达成的目标。

    采訪中,王毅也再次就“气球事件”表达中国立场,称该气球是因不可抗力因素而飞入美方领空的无人飞艇,美方动用战斗机将其射下,是“滥用武力”,“暴露出(美国)缺乏理性”。

    “我相信未来史书上的记载将会注明,这是美国制造的一场闹剧和作秀。”王毅表示,他在同美国务卿布林肯非正式接触时,已明确告诉美方:“不要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再做这样的荒唐事了……如果美方执意借题发挥……,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在俄乌战争满一年之际,中国外交部24日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表示启动对话谈判是终止战争的唯一出路。王毅则在访谈中重申,“一年来,我们没有袖手旁观”,“中方的立场归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

    王毅更喊话欧洲:“欧洲应当认真思考,创造什么样的条件能实现停火止战?”并强调70多年来,中国从未主动挑起一场战争,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中国是世界上记录最好的大国。

    专家评中国“魅力外交”

    王毅这趟外交访程是否成功? 美国《外交家》杂志(TheDiplomat)23日发布一篇报道分析,“对中国来说,王毅的行程在很大程度是试图‘控制损害’。”

    原因是,多年来欧洲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及侵犯人权的行为感到担忧,导致中欧关系出现裂痕,而北京在西方的施压下,拒绝直接谴责俄罗斯对“一个欧洲国家”的入侵,这在欧洲各国都“敲响了警钟”。

    虽然中国一再谴责其他国家“抹黑”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但中国也未能说服欧洲各国,北京在此事上属于完全中立,而非“亲俄中立”。

    《外交家》引述澳中关系研究院兼职教授克拉克(MichaelClarke)的一篇分析评论写道,中国的外交做法受到2大主因制约,一是“高估了欧洲各国希望与日益加深的中美竞争保持距离的愿望”,二是低估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对欧洲安全态势和认知的影响”。

    其他学者也提出类似观点。华盛顿的研究机构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云告诉《纽约时报》:“中国提出的论点是,这场战争打不赢,欧洲正在成为美国安全战略的受害者。”

    然而,“中国对欧洲的‘魅力攻势’在慕尼黑(指慕安会)碰了壁,”来自荣鼎研究谘询公司的中欧关系专家巴尔金说。“王毅选择将所有罪恶归咎于美国,这是严重看错了形势。”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