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岗位没有增加,硕士生倒多出了好几万

前两日,去西安某C9高校出差,恰逢医学部进行最后一场春季招聘,这些求职的队伍中大部分都是硕士,一部分博士和本科生,队伍绵延成长龙,一眼望不到头,起码也得超过百米,通过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很焦虑。

西安某C9招聘现场

据其中的张同学表示,他是今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今年很不好进医院,竞争太大了,给陕西、安徽、上海、浙江等地的三甲医院投了很多简历,全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非常苦恼,总不能再去读个博吧。

问他原因,他表示可能是2020年临床专硕大扩招所致,“到了2023年,这些扩招的学生要毕业了,工作岗位没有增加,硕士生倒多出了好几万,医院一时间难以消化那么多的毕业生。也可能是社会大环境所致,国家统计局不是于3月中旬发布了二月份的失业率吗,已经达到了5.6%,失业率不降反升,有媒体报道985高校的文科毕业生都开始专职送外卖了。”

上文中张同学提到的“985硕士生送外卖”是指《南方周末》前资深记者的人生经历,他作为四川大学的哲学硕士,做过记者,也做过互联网、公关等,已失业半年,如今以送外卖为生,他表示他已经38岁了,成为了超过35岁的低龄老人,找工作很难,只能送外卖。超过了35岁就被职场定义为低龄老人,这真的太心酸,也太可笑了!

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医疗行业同样不能幸免。疫情放开后的2023年,90多万医学生面临的就业竞争比往年更加残酷。据相关招聘网站的数据显示,今年很多效益一般的医院,其在职医师也开始蠢蠢欲动,都想去好城市的大医院,都要跟应届毕业生抢工作,这导致学历内卷和科研内卷越来越严重,别说硕士生了,就连博士生在今年这场招聘大战中也很难有优势。

百万医学生过窄桥,学历通胀使得医院门槛水涨船高,就连县医院在官网通告中都明确要求博士学历。事实上,医学生根本不可能全都成为医生的,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学生在刚入学时就被老师告知,每届200人的学生里,最后只有约70人能成为医生。

在西安C9院校的这场招聘会中,我们采访了很多人,不少硕博毕业生向我们发出了抱怨:“在很多人的眼里,医生还是个包分配的铁饭碗呢,真是搞笑,这些人还活在上个世纪呢,现在找工作,特别是想找个好点的工作,是真难呀,以前本科时老是说等考上了研究生就能进入好三甲了,现在又说等考了博士就能进了,全是谎言,这种谎言只会让我们更加没有意义地内卷。既然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医生,那干嘛每年高考、硕考、博考招那么多的人啊,难道就是为了让我们提前做好转行的打算吗?”

“我读了8年,不想转行,我想当医生,可为什么三甲医院不要我啊?不奢望北上广深的三甲能让我进,只求我们地级市的普通小三甲能收留我就可以了,可现实是,地级市的三甲都不要我们,通通清一色的博士,还得是清北复交的博士,这让人怎么活?”

“我读了8年,不想转行,我想当医生,可为什么三甲医院不要我啊”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笔者,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真的不知道……

在采访中,超过7成的毕业生表示找不到工作,或者找的工作与自己的学历严重不符,最后只能被迫放弃。

卷!再卷吧!难道真要统统考博?统统拿国自然?

学医是一座独木桥,谁都能看到终点,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到终点,大概率是走不到的。

曾有县医院招聘时表示:不要本科生,只要30个博士,30个硕士。且县医院大规模招收硕博的比例也越来越普遍。可以明确告诉你,不要觉得好歹上了五年5科,最不济也能去县医院躺平润日子,现实是残酷的,随着大量硕士生的下沉,抢占了原本属于本科生的临床岗位,现在本科生想去县医院的好科室,也是很困难的。

医生的学历确实是不值钱的,在当下,哪个本科生不想着考研?困在学历里的我们根本意识不到我们的真正困境,也走不出困境。

用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一名教授的话来讲,“我真是被医学生考研的比例给吓到了,怎么全都要考?不考就不能就业吗?考研到底是想提升什么呢,科研能力?既然要当医生,规培不就可以了,何苦统统考研呢,不可理喻,还好工科没那么吓人。”

在全国所有的医学院校中,临床专业的考研率达到了90%,读研率为40%左右。很多医学生在大五那一年可以说是拼了命,白天要实习上班,晚上还要彻夜通宵学习,复习考研。相比实习,他们更愿意多做几套试卷,多看几页教科书。

源自辽宁大学官网

令人遗憾的的是,考研并没有因为同学们的勤奋和努力而变得简单,反而越来越难了。以协和为例,2017年,340多分就可以顺利被专硕录取;而如今,370多分竟然还只是“压线”勉强够到了学校的复试资格,且复试通常还会有一条220分的超高“单科线”,比以往高了近20分,就算考过学校线,单科过不了单科线,照样没研可读。

很多人表示,如果考不上研究生,最后可能就会进药企,成为一名医药代表,终身和医生无缘了,这是我们不忍心看到的。

安徽医科大学2023届陈艳(化名)同学向我们表达了她的看法:“考研的人太多了,恨不得人人都是研究生,只要你还想当医生,你考不上研究生你就要比别人低一等,那些好机会统统没有你的份,真是太卷了!我早就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从大一开始,我就把推免保研当成了救命稻草,疯狂地参加科创比赛,跟着老师进实验室、发论文,求着别人发专利的时候加上我的名字,不断地刷绩点。就比如我的《生理学》第一次考得不好,我考了3次才考到97分,拿到了4.7的超高绩点。”

经过这些努力和提前布局,幸运得很,陈艳获得了推免资格,而且还是推外。但她不知道,即使顺利上了研究生,未来的就业前景也不定有多好。

程先南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毕业生,当年硕士毕业后因为学历不够,不能留在自家的附属医院,便索性读了博,今年是他博士毕业的时候,本以为这回可以顺利留了下来,但医院告知,想要留下来,除了SCI,还要有自己的国自然项目,这令他痛苦不已。

时代真的不同了,遥想当年,有一篇影响因子为十分的论文就能留在上海顶级医院,但现在还要再追加一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真的是什么都要水涨船高,等拥有了国自然项目,不知还会有什么更难的要求呢。

他几乎发疯地抱怨道:“想留下来为什么那么难啊?谁能告诉我?要博士,好,我读博了,现在又要国自然,又要科研成果,难道非得逼的人人都去读博,人人都去申请国自然才能善罢甘休吗?”

我们很怕他会产生什么不好的想法,只能一个劲地安慰,可安慰又有什么用呢?笔者没法给他想要的国自然,只能陪着他一起哀伤。

根据最新发布的《应届生就业流向报告》显示,超6成毕业生还处于找工作的状态,仅有23%的应届生已经签约就业,大部分人目前都处于一种很迷茫、不知所措的状态。

大三甲进不了,小县城回不去,我们是孔乙己吗?

有人会说,既然大三甲进不去,那就去差一点的县医院、基层医院,三乙、二甲这些医院一定会收研究生,只要想工作,就一定有活干,你现在说找不到工作,就是太矫情了,是孔乙己的长衫,迟迟脱不下来!

这话说的扎心,可我们真的是孔乙己吗?

就拿程先南来讲,他本科、研究生、博士全都是在上海读的,十多年的青春全都献给了上海,生活习惯也和上海融为了一体,户口也落在了上海闵行区,怎么,现在要让人家回老家吗?

30多岁的年纪,头发都开始花白了,自己十多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依托于上海大医院的大平台,到了博士这个学历,终于毕业了,也是时候可以实现自己的医学理想了,离开了上海,去二三线城市,他根本没有机会和平台去施展抱负,因为有些手术和实验室,下面的城市和医院根本提供不了,他自己的圈子也都在上海,想要自己的项目和职业有大的发展,他只能必须留在上海的大三甲!

上海大医院进不了,小县城又不能回,这种两难境地是很多博士都会面临的,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似乎根本没有办法可以化解。

另外,对于名校985的医学生来说,起步已超过了很多人,他们更不愿意“向下兼容”,离开北上广,到县城做基层医生,他们会认为这就是“对不起学校”。

那怎么办呢?既然当不成大医院的医生,那就索性不当医生了,头顶985名校的光环,干啥不行呢?于是,在一次次的碰壁后心灰意冷,他们选择了出国、考公、跨专业、创业、选调、三支一扶等。名校生们考公务员可太有优势了,作为精英的他们,出路有很多很多,到手的工资也比当医生多得多。

事实上,名校医学生不从医的比例要比普通院校不从医的比例高出很多,当今的医疗界,大多是非名校毕业的学生撑起了一片天呢!

所以,我们是孔乙己吗?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不是!退一万步讲,即使我们是孔乙己,那也没什么好指责的,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怨不得我们。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