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头条

    9031 帖子

    安省市议员失踪多日后尸体被找到

    安省大萨德伯里警方周二找到了失踪市议员Michael Vagnini的遗体。 现年62岁的Vagnini于1月27日开着他的道奇公羊1500卡车离开家,此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他的家人说,他没有带手机,也没有带药。 经过警方和志愿者的广泛搜索,他的卡车于周二下午2点30分在Atikiameksheng Anishnawbek First Nation的Reserve Camp Road地区被发现。 萨德伯里警方在一份新闻稿中说:“在离车辆不远的地方Michael Vagnini被发现死亡。” “目前处于死亡调查的初步阶段,没有谋杀的嫌疑。” 当局将进行尸检以确定死因。

    气温骤降!多伦多本月第一场大雪+强风冲击 交通大乱恐停电

    据预报,周四开始,多伦多即将迎来本月第一场大雪,许多居民可能需要在家庭日长周末做好铲雪准备。 图源:拍摄 据CityNews报道,周三可能会有少量飘雪,但周四的情况完全不同。因为一个更大的天气系统正在袭来,可能会影响明天下午和晚上的交通。 CityNews 680的气象学家Jill Taylor表示,居民们应该做好迎接大雪的准备,大雪将于上午11点左右开始,到下午7点左右结束。 另据气象网报道,雪将在当天向东移动,下午和晚上雪量将增加,到达大多伦多和渥太华地区的时间分别为下午晚些时候和晚间通勤时间。安省南部地区可以预期周四傍晚通勤会比较困难。中等的降雪量再加上每小时50至70公里以上的风速,将导致主要高速公路上能见度降低,周四晚上和周五传统的积雪带地区还可能因此出现白雪暴。 在最强阵风出现的地方可能还会出现局部停电。 Taylor预计多伦多和大多伦多西部地区将迎来5到7厘米的降雪,而北部和东部地区可能会有高达15厘米的降雪。 “雪会迅速积累起来,” Taylor说道。“我们一月份没有下的所有雪,感觉就像明天一天都要下下来一样。” 图源:toronto weather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预报趋势偏向较大降雪量,那对多伦多来说将是一个相当大的季节性降雪。多伦多上一次记录到近10厘米降雪是在将近一年前的2023年3月。 然而,这是一个相当快速的系统,因此大多区的降雪将在周四夜间结束,渥太华将在周五早晨结束,留下一层新鲜的雪。 风力将在周五下午和晚上减弱,但周末期间偶尔会再次出现微风天气。 图源:拍摄 除了即将到来的大雪,本周还将迎来更冷的空气,周三早些时候,在风寒效应下,气温将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下午气温会保持在摄氏零度左右。 周四的最高气温将达到1度,体感在零下6度左右,降雪将纷纷而至。周五白天最高气温也仅在冰点左右。 在家庭日长周末期间,周六气温较低,白天最高温仅摄氏零下4度,体感低至零下10度,周日的白天气温有所回升,体感在零下6度左右。好消息是,周一的假日将以晴朗的天空迎来4度的高温。 图源:气象网 “周末可能会有些飘雪,至少周六和周日会有,” Taylor说道。“然后周一会有所变暖。” 这种季节性冬季天气的回归出现在城市经历了一段异常温暖的时期之后,上周多伦多打破了几十年来的温度记录。 下周的气温将在季节性温度附近。在下周中旬之前不会有重大风暴。

    情人节多伦多大面积停电,网友调侃停电地图非常可疑

    多伦多周三发生了一次相当大规模的停电,数千人受到影响,不过这次停电的影响并不在于停电的规模,而在于停电的形式,网友调侃情人节停电地图显示出一个阴茎形状非常可疑。 图源:blogto 据周三早上的多伦多供电公司停电地图显示,一个可疑的阴茎形状在St. Clair Avenue西北到Bloor Street以南、Lansdowne Avenue以东到Bathurst Street以西的范围内可见,其中一部分停电。 图源:Reddit 多伦多供电公司的地图截图迅速传到了Reddit上,网友评论纷至沓来,对这个独特形状的停电进行了轻松调侃。 图源:Reddit 一个用户开玩笑说:显然有人在玩弄什么东西,而另一位用户则评论道,这只是停电的一小部分。 一位用户说,看起来那个社区完蛋了。 图源:torontohydro 虽然大多数人都在开玩笑,但有一个评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解释说:我住在顶端的边缘,我可以从我的阳台上看到,除了我所在的街区和我东边的一个街区,其他地方基本都已经恢复了……我相信供电完全恢复很快就会到来。 图源:torontohydro 截至上午10:30,多伦多供电公司尚未就此次停电发表评论。

    多市油站劫车 2名男子被捕(图)

    2名歹徒于本月12日晚上9时半﹐在多伦多市当妙斯路(Don Mills Road)夹雪柏东路(Sheppard Avenue East)一个油站内劫走一部汽车﹐但数小时后﹐警员发现该部失车﹐并将车上2人拘捕﹐又检获一支仿制枪。事发时﹐2名歹徒(其中1人持枪)在油站内走向一名司机﹐并强行将司机拖出车外﹐然后将车开走。数小时后﹐即翌日的凌晨2时45分﹐有警员在皇后东街(Queen Street East)夹渣华士街(Jarvis Street)地区发现该部失车﹐于是将车上2人拘捕﹐并检获一支仿制枪。安省劫车调查联合组(Provincial Carjacking Joint Task Force)现已跟进事件。2名被捕男子都是多市居民﹐他们分别是Egal Liban(41岁)和Jeremy Hussey-Butler(25岁)。2人各面临4项指控,包括抢劫和违反保释令。

    【视频】加拿大华人激辩抵制毒品注射屋 遭白人女种族歧视辱骂

    这两天关于在华人聚居区——温哥华列治文要建安全毒品注射屋的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尽管市议会在第一轮投票以8:1通过,但遭到当地华人强烈抵制。随后列治文市议会举行了听证会,以及第二轮议员投票,探讨在列治文市建立一个受监管的毒品注射点的可行性。最终这项动议为7:2的悬殊投票结果,再次通过。 图源:Maria Rantanen 但是,这个决定遭到了观众的嘲笑和抗议,他们走出来表达对由Kash Heed和Laura Gillanders提出的动议的反对意见。 最后在第二轮投票中,议员Chak Au和Alexa Loo投了反对票。 Loo上周在委员会上表示支持。但在周二的会议上,她引用了收到的有关维多利亚州一个安全消费网站的信息,称该网站的信心造成了社会恐慌。 周一晚上,列治文居民成群结队地出来,首先集会反对这个毒品注射屋的建立,然后向市议员发表讲话,反对这项动议。 周一的会议于晚上11点休会,周二晚上继续进行。 总共有近100名发言者发言,提出了对毒品使用正常化和家庭安全的担忧。 Heed在公众意见后对听众说:“你关心的问题······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 Au表示,他希望在处理这一动议之前,暂停这一进程,进行为期8周的咨询。 Laura Gillanders指出,考虑到需要获得上级政府的许可,受监管的注射屋几年之内都不会建成。 此外,她补充说,“在列治文,没有广泛的协商,什么都不会建。” 图源:RichmoodNews “市议会不是剧院,也不是狂欢节。” 这是列治文市长Malcolm Brodie所发表的言论。因为在周一晚上的市议会会议上,一位发言者声泪俱下,表达反对在列治文市建立安全毒品注射点,随后会场内爆发出“不要毒品,不要毒品”的掌声和口号。 Brodie说:“我可以告诉你,我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做这件事了,这是我第一次在市议会得到这样的反应。”“这是不允许发生的,有人不明白吗?” 他说,在市议会会议室里不能有“示威”,唯一的表达意见的方式就是进入发言名单,告诉市议会“你的想法”。 最严厉的批评来自Will Siu,他说吸毒成瘾者只属于精神病院或监狱管。他说在他家附近吸毒的人,包括入店行窃、其他犯罪行为,而他家离临时搭建屋很近。 他说,加拿大正在变成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并指责吸毒成瘾者在社区犯罪。 其他数十名反对者对吸毒者表示同情,但他们说,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列治文长大,那里的注射屋将使吸毒正常化。 有几位父母——或是他们的孩子正在与戒毒,或是孩子已经去世,对这一动议表示支持。 Leslie McBain在儿子死于“毒品危害”后创办了倡导组织Moms Stop the Harm。她说,安全注射屋的唯一目标是拯救生命。 Lisa Weih说,使用毒品的耻辱正驱使人们独自使用而不寻求帮助。她还指出,吸毒成瘾会影响社会的各个阶层。 她的女儿Renee四年前死于毒品。 相关新闻:

    Breaking

    中国高学历内卷 殡仪馆新聘3名火化工 1硕士2学士

    中国青年失业率升高、求职竞争激烈下,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日前录取3名遗体火化工,分别是广东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毕业生,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佛学研究硕士毕业生,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澎湃新闻报导,管辖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的广州市民政局,2023年12月发布直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指获聘人员将属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由招聘单位与获聘人员签订聘用合约,享有相应的薪资及福利待遇,其中即包括3名火化工。 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招聘火化工的条件则是,大专及以上学历,且有2年及以上工作经历(不限火化工)及机动车辆驾照,拥有广州市常住户口,且非2023年应届毕业生,并声明「需要直接接触及搬运遗体且要上夜班」。 今年4月22日,广州市民政局官网发布「广州市民政局直属事业单位2023年第一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拟聘用人员公示(第一批)」后,中国民众赫然发现,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录取的3名火化工,居然拥有知名大学学士甚至硕士学位。 根据报导及录取名单,这3名火化师录取者都是男性,其中郑姓录取者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尤姓录取者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刘姓录取者则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并取得佛学研究硕士学位。 许多中国网友见到这条消息纷纷感叹,如今中国大学生求职不易,连大学生甚至境外大学毕业的硕士,也要来抢火化工的饭碗,「实在是太卷了」;但也有人表示,职业不分贵贱,只要合法且待遇及制度合理,「大学生为什么不能干火化工」。不少人好奇的是,广州这个一线城市殡仪馆火化工的待遇究竟如何? 根据报导,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2017年在招聘公告中指出,该中心每年处理遗体3万余具,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业务量最大的综合性殡葬服务机构」。而防腐组、火化组等接触遗体岗位薪资为试用期每月人民币3500元(约483美元),签约后年薪约10万元,依规定购买「五险一金」。 当时公告提到,工作满3年后表现优秀者,可享受特殊人才(殡葬行业)入户广州政策。而取得广州市户口后,还可参加广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取得事业编制。

    安省单亲爸爸狂怼这个超市:这些变化让20年老顾客寒心!

    近日,Loblaws的一位前“忠实”顾客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针对该公司的史诗般的吐槽,他讲述了他不再去Loblaws的原因。整个视频长达9分钟,不少细节都让人感同身受。 图源:Scott Simpson 住在安省伦敦的视频创作者Scott Simpson说:“在过去的 20 年里,我是 Loblaws 及其集团旗下商店的忠实的顾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贡献给了他们。但在过去的几年里,该公司对顾客简直像是在对待敌人,我受够了。” 接下来,他深入研究了他不再去 Loblaw购物的问题。 首先是客户服务。 Scott指出,作为一名单亲爸爸,他过去经常前往“热腾腾”的熟食区买东西,因为有时他没有时间做饭。 “你可以让服务人员帮你装一些鸡柳或薯角,这些东西可以让单亲爸爸在某些日子里生存下去。” “但现在,没人和你说话。你要自己看看架子里面,在一个热塑料托盘里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上面有热敏打印的标签。没找到你想要的也只能悻悻离开。” 图源:Scott Simpson 他回忆起以前结账处人满为患的日子,但现在购物者被引导去自助结账。 “这个画面,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实地观察美国经济:内需强工作好找

    本文是中央财经大学路乾教授在访美期间的一些观察,包括美国的就业现状、创新、医疗、教育、地方自治等。短期赴美访问,一些松散观察,算不上严谨,仅作参考。2024年4月7日1、美国内需强,工作好找统计数据是不错的:3月份非农就业总人数增加了30.3万人,就业岗位连续39个月增长,失业率3.8%。读数据没有感觉,读博士时的黑人室友倒是给了不少启发。黑人室友,7岁从埃塞俄比亚移民到美国。家庭困难,大学辍学。一开始在华盛顿DC的一家酒店做会议招待。2013年通过培训学会了持枪,被公司外派给政府做保安,两份工一年10万美元收入。2018年又通过一次半年的培训(周末,可以线上),获得了网络审查的文案工作。现在一周工作五天,打两份工,一年30万美元(税前)。已经全款买了一套房,正在买第二套。他说,他同事打两份工的情况很普遍,还有的同事兼职打四份工。疫情后很多公司允许居家办公(work fromhome),很多人同时给两个或更多的公司打工。当然不排除,因为他是黑人,美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有优待。但是他说的,兼职多,收入不低,雇主不核查,反映了美国社会工作好找。或许是因为工作好找,工作文化就比较简单,公司内不讲拉帮结派、搞关系。黑人室友说,大家不喜欢那种工作文化,也没必要,换家企业就行了。企业文化太差的公司是留不住人的。收入情况不差,从与UBER司机的聊天中可以略知。一位华盛顿DC的UBER司机说,之前在酒店工作,疫情期间酒店生意不好,失业了。现在白天主要给亚马逊(Amazon)做配送,一次配送花2个小时,给4-5家人送快递,加上小费,2小时至少可以赚70美元,经常能拿到100美元以上。一天大概配送3次,共6小时,也就是至少能赚到200多美元。他再利用其他时间开个UBER,赚点额外收入。很多人不愿意做体力活,以至于非法移民收入不低。旧金山附近的一座小镇,非法移民可以拿到30-40美元/小时的工资。建筑工地上的工作轻松、节奏慢,非法移民的工作条件不错。工资给到这样高,依然找不到人干体力活。一位在佛州生活的朋友说,有一次空调坏了,维修工一周后才上门,他们全家只好住了一周酒店。这也是加州欢迎非法移民的部分原因。一位加州人说,墨西哥及中美洲一些国家的人,一直以来有到加州打工的传统,很多人是因为困难才来的,没有理由拒绝他们。何况加州缺劳动力,也欢迎他们来工作。一些服务业招非法移民工作,给的钱比美国人少一点,要求多一点,因此也愿意雇佣。加州政府比较强势,不配合联邦政府抓非法移民。不仅如此,加州为非法移民办驾照,提供免费医疗、食物及住房。所以加州吸引了许多homeless和非法移民,是有福利原因的。不过有些人不喜欢住政府提供的房子,不喜欢被政府的规定束缚,加上加州气候好,喜欢在外面搭帐篷住。总之,上述现象或许可以说明,仅就我去的旧金山硅谷及华盛顿DC这两个经济较好的区域来说,经济总体不错,内需强,就业形势好。这两个区域或许代表不了美国锈带等贫困地区,至于对经济走势的预测,更是见仁见智。这也是市场应有之义,预测不同,才有市场交易。关于留学生就业的困难:也有朋友反馈,留学生在美国不好找工作。硅谷有不少IT大厂裁员。据说可能是因为之前招的太多,现在裁了一波。也有可能是因为想留下来工作的留学生更多了,就业竞争更激烈了。与前几年相比,留学生就业是比以前困难了。从一些人的职场经历来看,如果留学生不要求毕业去大厂,而是先在小公司工作,再逐步过渡到大公司,也是很好的职业路径。另外也有一些找工作的技巧,比如找公司内部员工推荐,或者向HR毛遂自荐等。这方面的培训应该有意义。一个问题是,一旦在大厂工作,按照H1B的要求,就不能兼职及创业。有的要等10年。这对人才是极大的浪费,毕竟硅谷的优势是可以在大公司工作的同时,有更多自主时间参与创业。对此,有美国专家认为,应该控制非法移民,同时增加对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具体做法是,减少公司sponsor这些人才的成本,增加每个公司sponsor的人数,从而缩短排队时间等等。2、创业创新活跃:稳定的资本市场是基础硅谷的创业创新非常活跃。尤其是与AI有关的,几乎是所有人关注的热点,在各个领域探索。人才、资金,大量向AI领域涌入。做其他产品的企业,感觉自己落伍了,招不到优秀人才了。AI在许多方面已经展示了其应用的潜力。但是,或许是因为前期投入和关注的比较多,而效果还未完全展现,有的VC认为目前进入了一个投资迷茫期。硅谷是本轮革命的发源地,OpenAI,谷歌等AI头部企业在硅谷,由此聚集了更多AI方面的人才。VC、企业家群体在认识上更领先。美国的科技会议水平高,很多关键知识不是在读论文中,而是在交流中获得。加上没有对网络的限制,AI先行一步并不奇怪。问题是,为什么每次重大的IT技术变革,都发生在硅谷。苹果、谷歌、亚马逊、甲骨文、Facebook,各有各的工作文化。但总体而言都有或多或少的大企业病。特斯拉和SpaceX相对好一些,有创业企业快速迭代的特点。在硅谷,大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几乎是常识。大企业有能力支持更多前期投入和配套设施,而创新要靠小的创业企业快速突破。小企业更有可能在某个细分领域开发新产品,或在技术前沿实现突破。与国内创业较大的区别是,美国的小型创业企业,退出的路径比较多元。尤其是可以通过被收购把公司卖掉。投资人能较容易地变现,创始人也能早点实现财富自由。实现财富自由也重要,能给创业者继续创业或当VC提供条件。马斯克把Paypal卖了,实现财富自由了后,才开始做自己最感兴趣的特斯拉和火箭。国内的问题是,投资人要与创业者签订回购条款,如果被投企业没有在约定年限内IPO或者被并购,创始人和被投公司就必须拿出现金赎回股权。如果企业没有这些资金,会给创始人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债务风险。创业者被迫要与投资人签订无限连带责任,风险太大,一旦失败就很难翻身了。创业企业可以被大企业收购,是美国创业土壤好的重要原因。见过一个在美国创业的印度CEO,已经连续八次把企业卖掉,正在进行第九次创业。创业成功的概率高,激发了企业创新创业的活动,也吸引了大企业中有才华的人加入小企业。有些有才华的人在大企业镀过金后,愿意去小企业试一把,成功后名利双收。这些人才去小企业,让小企业有科研和创新的优势。为什么硅谷(或美国)创业企业被收购的可能性更高?据介绍,资本市场的规则是重要原因。一是华尔街不希望上市大企业投入过多研发,因为大企业效率低下,研发支出不透明,容易控制不了成本,且研发失败对股价影响较大,所以市场投资人希望上市企业的研发成本不要太高。其次,华尔街支持上市企业收购有创新能力的小企业。资本市场的规则,是否是关键因素,还有待考察,但符合逻辑。美国的人才成本高,资金相对便宜,与其内部开发,不如购买创业公司的技术、产品或者团队。大企业的官僚主义强,效率低、成本高,而小企业灵活、快捷,是众所周知了。尽管谷歌允许员工用20%的时间参与跨部门的创新项目,但工程师大部分是打工心态,实际这样做的不多。对于大企业而言,与其自己做科研,不如去购买行动敏捷灵活、更容易实现创新突破的小企业。OpenAI超过谷歌,率先取得AI的突破,可能与这种创业公司的高度灵活有关,当然也可能与谷歌不愿意放弃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或者与公司文化或领导力有关。理论上讲,资本市场支持大企业收购小企业,没有跳出科斯《企业的性质》对“购买还是自己做”的解释。另一个创新活跃的因素,也与资本市场有关。这里的资本市场是指包括房地产市场在内的,广义的资产市场。在硅谷了解到,有些房产较多的人为VC投资提供资金。当然,前提是其房地产的资产价值稳定,如果房价大跌、资不抵债,就没有那么多精力支持创业了。没有细查,房地产资金在创业投资中占了多大比例。不过,老钱(oldmoney)对于创新活动的支持,在国内外都是常见的。资本资金集中到一定程度,一批人先富起来,闲了,有情怀了,愿意支持创业创新,符合常识。如果资金过于分散,每个人先要过好自己的日子,要支持创新就比较难了。可见,资本市场的发展、稳定、效率、政策干预少,能支持投资和创业者退出,对于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在硅谷见到了一些中国有名的投资基金,在硅谷找项目投资。如果硅谷的创业成功率更高,人才更多,认知更深,科技更前沿,就更有可能找到好的项目,投资退出的可能性也更高。一些国内的AI企业去硅谷发展,也有企业在硅谷成功融资。对于企业出海,值得鼓励,先要跟上世界的前沿,争取有所创新。至于中国市场,等经济恢复了自然还有机会拓展的。3、硅谷(美国)的创业创新文化除了经济条件外,硅谷的创业文化也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教育和社会文化鼓励创新,从小就鼓励孩子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不同于国内青少年大量时间用于考试、复习、做题、考学,美国教育鼓励学生做公益活动、自主探索,培养领导力、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是形成创新土壤的条件。所以,硅谷的创业者一般喜欢做N+1的创业,就是在前人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创新,而不是N-1的低质模仿,也不喜欢做单纯靠扩大规模的平台类创业。一位ABC说,他们同学中最优秀的,是毕业后去创业公司工作。因为在创业公司更可能实现梦想,有前沿的创新突破,更少的官僚主义,更强的对于工作自主权的掌控。这个观念在美国比较普遍,很多人不喜欢在大公司或者政府工作,厌恶官僚主义。据说这与个人主义价值观有关。一个例子是,SpaceX招人,会故意把工资开到比市场价格低,以此来筛选有情怀的人加入。在创业初期有潜力的创业公司倾向于开低于市场价的基本工资,同时给更多的股权激励。SpaceX工资低一些,却吸引了不少优秀的工程师加入。最优秀的人去商业世界,尤其是创业公司,这是美国创新活力的来源。这种工作文化不同于国内。国内最优秀的学生,往往是去大公司,或者去读博士,或者去当公务员。学生和家长考虑的主要是就业稳定性以及社会体面。尤其是家长,很多反对孩子毕业后去创业公司,觉得风险太大,小公司不稳定。其实我观察,加入成长快的公司,运气好的话,是实现财富阶层跃升的最快路径。这在中美都一样。区别可能是,我国的创业窗口期比较短,国有部门太庞大、太安逸,且家长对于孩子观念和选择的影响太大。硅谷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多,吸引全球具有冒险精神的人,来硅谷创业试一把。Zoom的创始人是中国人,口语一般,照样创业成功了。硅谷的工资高,吸引了全球及全美IT人才向硅谷聚集。这些人才来自全球各地,创业之初就要做全球化公司,毕竟全球市场的收入更高。创业公司也刻意地在团队里吸收不同国家背景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大厂工作,一年有20万美元以上的收入,平时工作不卷,没有996。有的人一周才去两三天。晚上和周末都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轻松的工作文化,鼓励这些人在闲余时间做兼职创业活动。一家人只要一个有工作,就可以养活全家,支持另一个人创业。当然,硅谷的房子比较贵,要创业就要租房子,而不是积累资金买房子了。在创业公司的工作就没那么轻松了,据说马斯克的要求比较高。另外,美国总体的特点,可能硅谷尤其明显,是公司内部文化比较平等。没有什么关系和小圈子文化。就事论事,讨论比较直接,也不需要在下班后维护与上级的关系。工程师下班后去陪家人,或者在家看电影,没有什么应酬。公司内部团队成员间,有需要互相支持的时候,但是不需要私下维护关系,也不需要拉帮结派。这种宽松的氛围,也让工程技术人才感觉舒服自在。硅谷对于创业失败是非常包容的。企业愿意招创业失败的人,欣赏他们为了突破而做的尝试,也认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更高。VC对于创业失败也比较宽容。有一些VC只看PPT,甚至聊一下愿景、想法就愿意投资。有些VC投资人并不懂技术,但是对于市场、技术和产品底层的趋势有认识,这恰恰是技术人才缺乏的。VC不要求创业者做出产品来,不干预创业者,也不要求必须实现承诺的目标。他们认为伴随世界的变化,研发和产品的路线调整是很正常的。初始创业的成本并不高,两三个人的小团队,开发一年也花不了太多钱。如前所述,VC的包容,可能是与资本市场发达有关。硅谷企业愿意重新招聘离开本公司,投奔竞争对手的那些员工,认为这些员工对本企业的工作特点、业务更加熟悉。甚至加州的法律,也鼓励人才在大企业间流动,不允许大企业间有不挖墙角的君子协议。据资料介绍,硅谷也有“竞业禁止”,但是如果员工只有一项技能,那么跳槽后仍可以用这项技能谋生,所以跳槽在实质上没有什么障碍。硅谷律师愿意帮助创业企业。有的律师免费为小企业提供专利咨询服务,在小企业申请专利后可以长期聘用律师做后续服务。关于知识产权的另一个特点是,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案件,往往由联邦法院管辖。美国是判例法,法官对判例的影响较大。有的法院及法官,对某类知识产权案子特别感兴趣,想在法律史上留下点影响,在某领域的知识产权钻研比较深,受理的案件比较多。很多官司会选择在这个法院打。美国法律总体上对公司管理层有利。有许多企业注册在Delaware,其公司法对企业投资人和高管的隐私保护比较好,公司结构简便灵活(如允许个人在公司兼任数职及股东),税比较低(不用交所得税),而且法院有擅长公司法的法官,法律判例的确定性较强。查资料,68%的财富500强企业以及93%的美国上市公司在Delaware注册。Delaware在美国企业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好奇问一下,硅谷一波波创新浪潮,哪个是与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有关?从税收上讲,美国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财产税和销售税,而不是企业增值税。一个猜想是,这种税收结构可能会激励政府服务本地居民,提高房产价值及商业收入。相反,对招商引资以及地方保护没有太大兴趣。这么好的创业环境,让人感觉到,在硅谷,不创业好像辜负了点什么。当然,创业者在总体人口中可能还是少数。4、加州社会福利高如前所述,加州的福利高的惊人,连非法移民都可以办驾照、享受免费医疗。但这不只是加州的特点。一位马里兰州的白人英语老师朋友,其女儿是单亲妈妈,带了四个孩子,吃低保。单亲妈妈学艺术,或许是因为不好找工作,每周在一个社区学校教两个小时的课赚点钱。得了乳腺癌,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免费治疗,帮她同medicaid打官司,争取更多的药品支持。政府给她发了一张卡,可以拿这个卡到Costco及其他超市免费买食物。孩子上学去公立学校,不用花钱。加上社会比较平等,没有明显的阶层鄙视链。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很小,尤其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孩子也没提高家庭财富的上进心。尽管吃低保,他们比较喜欢逛Costco,家具家电以及日用品的丰富程度还是不错的。不过,这次去的旧金山和华盛顿是经济比较好的区域。出国前也读了《乡下人的悲歌》、《美国底层》等描写美国锈带等贫困地区悲惨状况的书,这次没机会考察,只是听说制造业有一些回流。总之,就我所观察到的两个经济较好的民主党区域,经济状况与社会福利是比较好了。对于高福利,有不同看法。有人觉得养了懒人,不利于激励人努力工作。如果有人每周工作十几个小时,其收入高于贫困线但拿不到全部福利,这个人往往就选择不工作,以便拿到全部福利。上述白人家庭,是没有前述黑人小哥那样勤奋了。美国经济好,工作不难找,加上福利政策,大部分人没必要那么勤奋、那么卷。我倒是觉得,应该增加移民来缓解劳动力不足及老龄化的压力。移民是美国的优势,美国既需要专业人才,也需要体力劳动者。但是两党对移民政策有分歧,目前还没有形成更有效的移民政策。特别是在选举年,双方都在拿移民问题攻击对方。美国疫情后经济复苏的原因之一是劳动力的供给相对充裕,而外国人占其中很大一部分。我国的收入条件与美国差别较大,这种福利制度我们没条件,也学不了。不过,到了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减少投向基础设施和产业方面的无效投资,向非户籍人口开放更多教育医疗资源,对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长期发展还是有利的。5、没有明显的城乡差距从美国的城乡之间往返,是看不到明显的城乡贫富差距的。可能是因为,与中国相反,美国的城市住穷人,郊区住富人。美国土地私有,有钱人住郊区。比如旧金山的律师和医生住在北湾的一些城镇。那里有私人牧场、葡萄酒庄园。路过旧金山和华盛顿的郊区农村时,看到的是一片片环境较好的生态树林或牧场,牧场里养了几头牛在里面懒散的呆着。城市周边既没有耕地、也没有都市农业,更没有高标准基本农田。城市里面没有城中村。土地是私有的,城市和农村没有集体经济组织。城镇有公共议事机构,但与我国集体经济基础上的村委会不同,没有用土地产权把人与资产绑在一个区域及组织里。城市里面有一些老旧城区,通过房地产开发商的城市更新改善。低收入者在城市居住,享受免费食品等社会救助。没听说过驱赶“低端人口”这回事。朋友介绍说,虽然没有明显的城乡差别,但是美国边远地区与繁华地区还是有差别的。边远地区的医疗和生活设施的密度比繁华地区少很多,会造成生活上的不便。而有些人由于家庭或个人愿意,会主动选择住在边远地区。与我国一样,美国也有区域差距。朋友接着说,年轻人喜欢住在繁华的大城市,有了小孩后,一般愿意搬到郊区住,因为那里的公校水准一般会比城里高。这点与国内城市不同,国内城市中心的公立学校水平,一般比郊区要好。6、医疗:医生集团鼓励多点执业;商业保险作用大美国私立医院的医生属于医生集团。医生集团为了节约人力成本,接许多私立医院,让旗下医生到处跑。据说美国医生也不轻松,甚至有法律限制医生超时工作。一些医院是医疗商业地产开发商开发的,租给医生集团。公立医院(州立医院)的医生则相对固定。大部分情况下,医药是分家的,医生只开处方,病人要去独立的药房拿药。这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医生吃回扣,也减少了医院的人流。病人的常服药,医生可以开一年的有效处方,病人没必要经常到医院去拿药。美国的医生保险涵盖面及赔付机制完善,私立医院的医生责任险由医生集团购买,公立医院(州立医院)的医生责任险由医院购买。美国的许多医院规模不大,与社区结合紧密,没有明显的空间上的规划隔阂。美国的医疗保险主要是商业保险。有工作的,公司可以给全家购买保险。个人也购买自行买保险,六七十岁的老两口一年得花2万美元。保险公司承担了大部分医疗费,有保险的居民,付的医疗费并不多。查资料,公司付费支持的保险,员工每年为个人平均支付1401美元保费,如果为家庭买保险,平均支付6575美元。当然,保费高低与年龄、区域等有关。Deductible与Copay,依据付的保费,购买的不同保险而不同。如果不用保险,自己掏钱看病,一般医院会减免医疗费的30-50%。美国联邦政府提供了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纳税人一开始工作,就要为Medicare交费,从65岁起可以领取Medicare的保障。个人基本上不用为Medicare负担很多。没保险的老百姓,去急诊看病,医院必须治疗,治完了寄个账单,不交费医院也没办法,但是会影响患者的信用。患者可以与医生、医院讨价还价,来要求降低医疗费用。美国约束医疗开支的机制,是由商业保险公司制衡医院和医生。商业保险公司与许多医院合作,相互比较,看医疗花费是否有异常,如果某医院或医生的花费不正常地变高,就取消合作。据说美国医疗系统浪费很多,但是难以进行彻底的改革。美国的集采主要是医院和医疗集团与药企的谈判,不是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大规模集采。医药公司有一定的谈判权,如果药企认为集采价格太低,可以选择不供应这些医院。拜登政府在推Medicare集采,首批有10种药。药企打官司反对。有的美国专家反对,认为这是在抑制创新,是牺牲未来的患者利益,来满足当下患者的需要。法律对于药企与医院、医生的私下关系限制的非常严格。据说资助医生开会、跟台手术也是不可以的。我国以公立医院为主,缺少医生集团,医生很难脱离公立医院平台去多点执业。7、教育:没有统一的教育体系美国教育,尤其是公立教育,主要是地方自治。家长通过财产税,支持公立学校的品质。不同城镇之间的房屋价格不同,造成政府间的财产税收入不同,会影响公立学校的师资和设施不同。好学区的房价越来越高,政府财产税收入也就越来越高,形成了所谓的良性循环。差区的教育与财政则进入恶行循环。一个县的居民,通过投票选举选出教育委员会,教育委员会聘用学监。学监对教育委员会负责,运营并管理该地区的公立学校。学监会将教材、课程体系提交给教育委员会审核。教育委员会有权调整教学体系。比如华人更重视数理方面的课程,华人教委代表可以要求增加相关课程,减少其他方面的课程。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会有几个版本的标准教材用的比较多。学校一般是选课制。跟大学一样,孩子从初中开始,通过选课来规划自己的学习方案。地方教育自治,最大的好处,是根据当地家庭和学生情况,选择家长认为重要的课程体系,以及平衡不同族群团体的利益。家长可以决策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教育体系。不是所有人都对人文感兴趣,也不是所有人都对数理感兴趣。近年来,出于对公立学校的不满,为了打破公立学校的垄断,美国掀起了“学校选择”(School Choice)运动。学校选择(SchoolChoice)允许学术及家长选择公立学校之外的特许学校等其他教育形式。最常见的形式是税收抵免奖学金项目(tax creditscholarshipprograms),就是如果个人或企业向非盈利组织捐款,而这些组织为私立学校提供奖学金,那么这些捐款的个人和企业提供可以享受税收抵免。另一种形式是教育券补贴。例如,乔治亚州为支付私立学校学费的家长,以及在家自学者(homeschooling)提供6500元教育补助券资金,用于支付私立学校的学费,购买在家自学的用品、辅导,支付大学先修班学费。其他形式的学校选择包括特许学校(charterschools)、磁校(magnet schools)、教育储蓄账户(education savingsaccounts)等。截至2024年1月,美国13个州建立了教育储蓄账户,允许部分的州教育资金提供给学生选择非公立教育。有22个州建立了税收抵免奖学金项目(taxcredit scholarshipprograms)。有10个州为支付私立学校学费的家庭提供税收抵免。在14个州及华盛顿D.C.和波多黎各实行了教育券。有意思的是homeschool风潮。一些有信仰的家长对于公立学校教授LGBTQ不满,选择在家自己教孩子。他们使用自己选择的教材,每周也会安排孩子之间进行社交。据说参加标准化考试的成绩不错。不过,可能要让一个家长在家教孩子,要看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及家长的意愿。有启发的是,在美国,没有统一的教育体系,孩子不用参加高考也能上大学,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于教育的影响有限,为民间自发的、不同类型的教育实验提供了条件。另外,很多美国人没有上名校(如常春藤)的企图心。但也有人说,比较强的家庭出来的小孩,也是被卷的。好的私立学校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非常卷。一些精英美国人与华人和印度人一样重视名校。与国内的区别是,因材施教,卷自己有兴趣的方向,而不必是卷纯粹的学术研究。研究型大学(国内仰望的名校)往往重视研究,对于教学质量重视不足。有的名校开不出本科课程来。一些富人子弟,更愿意去上一些重视教学的college。那里教学质量高,小班制,老师回应更及时。学生少,比较容易有身份认同。还有很多孩子选择去学费较低的州立大学。8、地方自治程度高美国治理的特点是地方自治程度强。除了联邦法律外,各州有自己的法律。例如,自从最高法允许各州有自己的堕胎法后,个州之间允许堕胎的时限有非常大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政府,结构与职能都不同。据一位华人介绍,他所在的城市,地方政府职能包括(1)城市区划(zoning)、(2)道路维护、铲雪等基本服务、(3)公立学校、(4)警察治安、(5)法院法官及检察官。总体而言,美国地方自治中,议会(council)的权力较大。议会和市长是选举出来的,对选民负责。另外教育委员会、规划委员会、法官等等,也是选举出来的。对于选举腐败有非常严重的惩罚。有些企业支持候选人或政策,可以通过投放广告来增加其影响,但是对于选民而言,是否支持这个候选人或政策,根本上还是要看对于自己的利益是否有好处,毕竟决策公共事务的权利在自己手中。从这个角度讲,选民是理性的(关于选民理性的不同认识,学术界有研究)。普通的地方政府没有做产业规划的部门。有的州政府会对某些产业入住园区提供一些配资,但总规模不大。拜登吸引富士康、台积电的产业政策,某些经济学家反对,认为是失败的。据统计,2012年,美国有8.9万个地方政府(包括specialdistricts),其中约有4.2万个(也有说5万个)政府发债,约有4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相较之下,corporate andforeign bondmarkets约有15万亿美元)。2021年中国263.3万个村。如果加上区县、镇街、社区、开发区、村委会,以及村、组集体等,地方行政组织数量更多。许多组织有借款但没有发债,债券市场的潜力还很大。美国地方政府经营不善,可以走法律途径申请破产保护,进行债务重组,缓解债务利息压力。用税收来偿还债务,缩减公务员以及不重要公共支出。城市开发主要通过经济手段,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有eminentdomain的权力,但法律对征地的公益性有要求。2005年最高法判决的Kelo...

    前京东副总裁蔡磊病情加重 舌头下嘴唇已萎缩 口齿不清

    4月21日,蔡磊接受央视新闻采访,采访中,蔡磊的口齿表达已经变得不清晰。2019年秋天,41岁的蔡磊被确诊渐冻症。这种罕见病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点六,在生物医疗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治愈率依旧为0。绝大多数患者将在2-5年内迎来生命终点。但蔡磊不甘于此,他习惯了挑战和玩命付出。2个月后,他决定以自身为武器,和渐冻症抗争到底。蔡磊选了一条少有人相信会成功的路——推进药物科研,试图攻破渐冻症,找到活命的机会。蔡磊动用了自己全部的人脉和资源,发誓“老子和它干”,发誓“要么死掉,要么干掉这个病”。这是他的最后一战:搭建数据库、寻求资金和科学家支持、推动药物管线研发,为数以万计的渐冻症患者提供支持;他尝试直播带货、撰写自传,并在去年打出最后一颗子弹:联合1000多位病友,捐献脑组织和脊髓组织,供医学研究使用。“决战”渐冻症,蔡磊组建科研团队研发药物,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虽然我已经是个残疾人,面对死亡,我还能为社会做有价值的事情。”新的一年,蔡磊说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希望“破冰”事业有更新的进展。一年前,他写下《相信》,记录自己与命运周旋的过程——怀疑、绝望、不服、反击。书中的他,是拼命三郎、堂吉诃德、西西弗斯、孙悟空,以一种可怕的战斗力,尝试各种匪夷所思的治疗方式,在绝望和希望之间求生。今年,是他抗击渐冻症的第五年,身体已临近疾病晚期。1月份的时候蔡磊谈及自己近期的身体情况时称,从起床到卫生间5米的距离都需要有人扶着,吞咽、咳痰情况也变差,现在呼吸也已经开始衰竭,必须整夜戴呼吸机,身体肌能全面下滑,直言“离死亡已经非常近了。”妻子段睿在之前的采访中表示,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脊椎歪了”“舌头和下嘴唇都萎缩了”“天天戴呼吸机睡觉”“洗澡拿绳子捆着我,在墙上吊着”,日常看似普通细小的动作,稍不注意,都可能是致命的。但他工作不停,“至少有七八个骨干同事,每天和我一起都奋战到晚上十点、十一点。”“我想,后面又得插管、又得气切,我也不受罪了,也尽力了,我先走一步。”去年年底时,他曾想过死,“很多病友嚎啕大哭,如果你都死了,我们就没有希望了”。没有希望吗?“不能这么看”,哪怕一直在经历失败,蔡磊相信努力没有白费,“去年一年的临床相当于过去十几年的,而且现在团队越来越壮大,即使我不行了,这个事业会延续。”“悲观、抱怨没有用,每天能做的事就是一直拼命努力”。让蔡磊意外的是,这样的《相信》,“原来能帮到的不仅是患者,还有很多艰难的人。”今年年初,蔡磊宣布,与夫人将再捐1亿元,支持攻克渐冻症的科研项目。其中一小部分来自《相信》的版税,大部分来自“破冰驿站”的带货直播,每天一场,几乎不间断。生活也是。就像书里写的——灶台不会因为有人生了重病就不用擦,桶装水喝完了还是得换,日子要照常过下去。关于妈妈——“老妈买点,老妈下单”,几乎每天,母亲都会守在直播间,蔡磊有时会隔着屏幕喊话。“这不是牵挂我嘛,但我又不想她过来。”病情恶化后,蔡磊说话越来越含混,他不愿意打电话,“看直播吧,那是我最好的状态。”关于爱人——前几年,因为以一种极度透支身体的方式疯狂工作,蔡磊常和爱人段睿吵架,“现在不吵了,吵不动了。我只希望她,不要悲观,不要难过,这是我最大的希望。”段睿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为了打理那个直播间,这位曾经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从头做起,拼尽全力。关于儿子——不多的互动,在早晨。蔡磊举不起双手,有时,儿子会过来抱抱他。“老师说他非常聪明”,提起刚学了一个月围棋的儿子,蔡磊说,“一家人都下不过他,相信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我还是期待那一天,我快倒下之前,干掉渐冻症。”蔡磊吃力地说出这句话时,窗外满是初春的绿,阳光好得有些刺眼。“给我的时间太短了,如果给我十年,秒杀它。”蔡磊轻轻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