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216807 帖子
乌俄形势紧张 乌警方教小学生认伪装炸弹
据《路透社》报导,乌克兰首都基辅等城市都曾遭受假炸弹威胁,多所学校随即疏散学生,不敢掉以轻心。警方鉴于此特殊局势,决定在校园展开培训。乌克兰安全部门声称,俄罗斯特种部队的目标很明确,企图向乌克兰施加额外压力,对公众制造焦虑和恐慌。
乌克兰安全部门表示,今年才过一个月,就已经收到 300 多起炸弹威胁,至于去年则是有高达 1100 起,当局称这是“混合战争的一部分”。
乌克兰警察什切宾(Oleksandr Shcherbin)在课堂当中手握猫头鹰绒毛玩偶,他表示这个玩偶可以装进 1 公斤炸药,威力足以让方圆 5 公尺内的民众致命,15 公尺内的人也将被炸伤。他也逐一向学生展示弹药、炸药、手榴弹、地雷、迫击砲,还有被改造为生活用品、食物包装盒的简易炸弹。最后,他播放一系列炸弹摧毁建筑物的影片,让学生了解炸弹的威胁性。
...
IMF:中国经济复苏失衡 科技业成不确定因素
国际货币基金指出,中国的经济复苏进展良好,但因消费疲软而呈现失衡;并警告,监管机构对科技业的打压以及生产率趋缓带来了不确定性。
国际货币基金(IMF)在和中国进行2021年第4条磋商后,今天公布报告指出,较为不利的比较基础、消费疲软以及房地产投资低迷造成的诸多不利,将是拖累今年经济成长的关键因素。
报告中表示,“中国的复苏进展良好,但缺乏平衡而且动力已趋缓”,理由是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对消费支出产生了影响,同时当局努力将房地产业去杠杆化也使得房地产市场逆转。
国际货币基金预估,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2年经济成长率为4.8%、2023年为5.2%,都低于2021年的8.1%。
报告中还指出,政府针对科技等产业采取的一连串“看似步调不一”的监管行动,在市场上被视为“削弱私有企业的角色”;报告并敦促,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
瑞幸咖啡丑闻600天后 陆正耀终于彻底出局
历经漫长的闹剧、缠斗与司法判决后,瑞幸咖啡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
北京时间1月27日深夜,大钲资本宣布其牵头的买方团完成了对瑞幸咖啡部分股东股权的收购,买方团其他成员包括IDG资本和Ares SSG
Capital Management。
瑞幸咖啡董事会及公司联合临时清算人经评估,认为该交易符合公司的最佳长远利益,并已批准了该交易。
这意味着两件事:其一,从股份关系上来看,陆正耀及其相关方(瑞幸前管理层)已彻底撤出,这也是瑞幸过去两年持续进行的“去陆正耀化”动作的进一步延续;其二,大钲资本将拥有超过50%以上的瑞幸的投票权,成为这家公司的控股股东。
据36氪了解,大钲目前在瑞幸的占股已超过30%。
自此,这家曾经红极一时但又戏剧般跌落的咖啡巨头,终于迎来了它最新的话事人。
盘旋的秃鹰们
瑞幸在丑闻爆出后经历的故事,或许比丑闻本身更能体现商业世界中人与利益的复杂。
故事还要从更早年说起。
作为瑞幸曾经的大股东,陆正耀曾以他自己和钱治亚名下的公司所持有的瑞幸股票为担保,从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海通、巴克莱银行和高盛等6家金融机构获得5.33亿美元贷款。而时至财务丑闻爆出后,陆正耀所质押的股份被强行平仓,留下高达3亿多美元的债务缺口。之后,由于其海外公司分别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BVI)和开曼群岛,这些股份被BVI和开曼群岛法院判决由毕马威代表全体债权方“托管清算”。
某种程度上,这笔价值可观的股份可以被认为长期处于“漂流在外”的状态。但由于瑞幸在丑闻爆出后的股价一再下落,这部分股份也始终被冷遇。
一度,清算方为了出售这部分股份,需要先将之转为ADS,但瑞幸的存托行纽约梅隆以公司未满足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为名拒绝。此后,清算方换到场外交易,巴克莱也帮他们找到了26家潜在投资方,但此时又因为瑞幸2019年的年报迟迟未出,机构们因无法完成尽职调查而放弃。
直至2021年6月30日,瑞幸补充发布了2019年财报。“一时间,很多投资人意识到瑞幸是个显然的被低估的资产。”一位PE机构投资人如此告诉36氪。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多家PE基金也都曾试图与瑞幸接触,寻找可能存在的投资机会。
这里同时存在的一个背景是,2021年的咖啡赛道竞争火热,尤其是在一级市场,各类新品牌层出不穷,估值空间被极大透支。在一些消费投资人看来,横向比较,“如果Luckin有投资机会,或许比投资一些新品牌更理智。”
这其中,已收购其中部分银行债权的光大也尤为积极。8月10日,它旗下的光实国际抛出了一个债务重组协议:将债务换成瑞幸咖啡的A类普通股股票,并使公司摆脱清算。
8月3日,陆正耀在香港的律师也向清盘人发出了一封信,其中表示,火速处理瑞幸的股份“是不理性的”,“这样将远低于它的价值”。
然而,根据BVI法院于2022年1月17日公布的判决书披露,上述陆正耀和光实国际的债务重组协议没有得到大多数债权人的认可,大钲资本于2021年8月14日与联合清盘人KPMG达成股权收购协议,并以BVI法院的批准作为交易完成的先决条件。KPMG于2021年9月15日向BVI法院提交申请批准该交易。
市场上还一度传出物美创始人张文中控制下的投资公司与中金、巴克莱和摩根士丹利等债权方接洽,而张背后是陆正耀,试图通过收购债权从而以“债转股”的形式曲线入股回归。
两个月后,瑞幸董事会提议召开股东大会对公司章程进行修订,修订后的章程规定瑞幸咖啡的股东将不得把公司股份转让给任何受限制的人,以及任何受限制人士亦不能转让公司股份,或此等受限制人士不得就合法或实际拥有的公司股份行使表决权。其中,“受限制人士”即为瑞幸咖啡和造假相关的原管理层。
股东大会表决结果是压倒性的:高达98.5%的公众股东投下赞成票,支持对公司章程的修订。
总之这是一场各方间的漫长缠斗,个中细节略去不表。反正最终的结果是:2022年1月17日,BVI法院认定大钲资本是最后的赢家。
在判决书中,法官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一鸟在手,胜过多(二)鸟在林”(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他的大意是,与其相信一个或许更优、不确定性却更强的方案,不如采信一个确定性更高的方案。
最终,这部分“漂流”中的股份,被大钲资本以8.7631美元/ADS的价格拿下。
对瑞幸咖啡来说,这是公司和前管理团队彻底切割的标志。
为什么是大钲?
大钲资本是瑞幸咖啡最早的投资人,在瑞幸咖啡的A轮和B轮融资中都为领投方,在瑞幸咖啡IPO前共投资了1.8亿美元。
作为瑞幸的长期股东,即便是在瑞幸遭遇造假风波后,大钲对公司业务本身的看好似乎没有动摇过。
据接近瑞幸咖啡的人士透露,大钲资本曾派团队去瑞幸“驻场数月之久”,协助公司量身定制翻转战略,对公司的门店布局、营销策略、产品策略、数字化体系等各个方面做了大范围调整。
而更重要的是——有许多迹象表明,黎辉和陆正耀这对昔日的盟友,已经处在对立阵营。比如推动瑞幸独立调查的关键人物独立董事邵孝恒,曾与黎辉过从甚密。
有市场声音认为,这表明大钲在董事会层面强力推动了独立调查,配合监管机构,并力主清算造假相关人员,“和历史切割”。
2020年7月,陆正耀的股份进入破产清算流程,大钲资本成为了公司投票权最高的机构股东,随即召集特别股东大会,把被陆正耀罢免的、主持独立调查的独董邵孝恒重新选回董事会,并大幅调整了瑞幸咖啡董事会结构,让独立董事占了董事会的大多数。
2021年1月,瑞幸上演“逼宫大戏”。瑞幸咖啡24名中高管签署联名信列举董事长兼CEO郭谨一的种种“不端”,要求罢免郭的职务并改组管理层,名单中几乎包括了瑞幸咖啡所有分公司领导。郭则第一时间反击,并发布全员信称,该举报是陆正耀指使:“举报信是在1月3日陆正耀、钱治亚等组织并主持起草,部分当事员工不明真相,被裹挟签字”。
在这场风波中,大钲又和新管理团队站在了一起。而后的结果被认为是“彻底地清除了陆的残余势力”。
2021年4月,当资本市场面向瑞幸还大门紧闭时,大钲资本就投资2.4亿美元认购了瑞幸的高级优先股。该笔融资主要用于瑞幸咖啡此前达成的海外债务重组计划,以及履行与美国证监会达成的和解协议。该笔投资也使大钲资本的投票权上升至45%左右。
目前来看,瑞幸的各项改革措施也成果初显。
最新发布的2021年三季报显示,扣除近8000万股权激励费用后,公司在Non
GAAP口径下公司三季度净利润为5460万元,公司首次录得调整后的季度盈利。相比之下,公司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17.1亿元。
开店方面,公司陆续关闭了运营状况不良的门店,而对于新开业的门店,选址上要求会严格一些。截至2021年9月30日,瑞幸咖啡一共拥有5671家门店,其中自营店有4206家,较上年同期的3952家,增长6.4%;加盟店达到1465家,较上年同期的879家,增长66.7%。
关于未来的几种猜想
从被冷置到遭热抢,背后映射出的是瑞幸的复活之路。
2020年6月29日,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交易所停牌退市,在粉单市场交易时,开盘价为0.98美元,市值只有3.21亿美元,之后则震荡走高,2021年,曾创下17.79美元的高价,报价一度是之前的十余倍。
有咖啡行业的投资人向36氪表示,在咖啡这个“每年20%的增长还能增长10年”的高成长的赛道,已开出5671家门店的瑞幸是“绝对的头部玩家”。而另一家经常被拿来对比的,是同样在中国有5000多家门店的星巴克,其市值1300亿美元。
不仅如此,瑞幸的产品创新能力和运营能力也得到市场的认可:不仅从早期的广撒网式的发放优惠券转向更加精准的社群营销,还推出多个爆款产品。根据瑞幸官方数据,去年,它的爆款SKU生椰拿铁创下了单月销量超1000万杯的纪录,进入秋季之后的新品丝绒拿铁,也在上市9天内爆卖270万杯。
经营面的持续向好也引发市场的诸多猜测。1月20日,英国的《金融时报》透露瑞幸咖啡正在探索在美国纳斯达克重新上市的计划,最快可能将在今年年底。而后该消息被公司否认。
通常来说,公司退市后大概有三种路径:破产清算,被巨头公司收购以及分拆重组再上市。退市后的瑞幸,既没有申请破产,也没有选择卖身,而是选择支付1.8亿美元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达成和解。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瑞幸为历史问题“埋单”、重返美国资本市场的决心。
在晚点
LatePost此前的报道中,有接近瑞幸股东的人士透露,现任瑞幸管理层超额完成了与资方的业绩对赌,约定回报是一定比例的股份,为明年再上市做准备。
那瑞幸重返纳斯达克是否可行?
有业内人士告诉36氪,从粉单市场升入纳斯达克,大致需要满足净资产数量、流通股数量、股东数量、最低股价水准线等诸多标准,而三季度年报后的瑞幸已经“满足了基本要求”。这也吻合《金融时报》报道的预测。
不过这里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即便美国资本市场的灵活度颇高,但考虑到“财务造假”对市场的恶劣影响,瑞幸重返纳斯达克之路还会很长。瑞幸必须和历史做更彻底的切割。
或许这是为什么瑞幸这次要不遗余力、彻底让陆正耀出局的原因:就是为重返纳斯达克扫清最后的障碍。
也有人猜测A股和港股的可能性。但36氪采访的一些投行人士表示,考虑到这两个市场监管的难度,和重返纳斯达克相比,是舍近求远、并不现实的选择。
除此之外的另一个猜想是:随着大钲资本对瑞幸的投票权超过50%,对瑞幸有绝对控制权的大钲资本是否会将其私有化?
一位分析人士告诉36氪,尽管这在理论上可行,但他认为如果这次股权收购没有完成,大钲资本或许有私有化的动力,逼退原管理层;但是随着股权收购的完成,“大钲完全没有动力私有化,因为它作为PE投资人总是要退出的,即便是私有化了还是要上市的,而重返纳斯达克对瑞幸而言是离资本市场最近、最确定的一条通道,更何况这次和大钲一起投资的还有IDG和Ares,他们也是奔着重回纳斯达克来的。”所以他的结论是:瑞幸咖啡不会私有化。
36氪就此向大钲资本求证,其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而就在一周之前,陆正耀再次创业的预制菜项目“舌尖科技”,公开表示已开了10家直营店,计划从2月底起以加盟模式高速扩张。
他看起来就像个毫发无伤的连续创业者。
美国第一家庭迎新成员 灰色虎斑母猫威罗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根据吉儿.拜登(Jill Biden)的公关秘书拉罗沙(Michael LaRosa)提供讯息,2020年总统选战期间,吉儿在某次竞选活动首度与威罗相见欢,当时威罗跳上造势大会的舞台,活动场地的农场主人注意到她和威罗“一见如故”。
拉罗沙发表声明说:“威罗已经带着最喜欢的玩具和零食入住白宫,有足够空间让她嗅不停,到处探索。”
吉儿去年4月受访时说,已经随时准备把白宫第一猫接回家来。威罗过去几个月都寄养在熟人家里。
威罗目前与纯种德国牧羊犬“司令”(Commander)同住白宫,司令是拜登夫妇去年12月收养的宠物。
拜登夫妇锺爱的德国牧羊犬“冠军”(Champ)养到13岁,去年6月去世。他们的另一只德国牧羊犬是被收养的“少校”(Major),因为发生过数起咬人事件,包括幕僚也被咬伤,目前不住在白宫。
...
苹果营收超微软特斯拉之和 库克:元宇宙“潜力巨大”
毫无疑问,苹果是全球最能赚钱的公司,甚至没有之一。苹果也是全球第一家市值曾经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的公司。
今天,在全球股市一片哀嚎的环境中,这位科技巨头再次用一份亮眼的财报惊艳了整个行业。其季度营收超过了微软和特斯拉之和,达到了123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885亿元)。
财报发布后,股价一度大涨5%。
不得不说,你苹果,还是你苹果。
智东西1月28日消息,就在今天凌晨,苹果刚刚发布了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截止2021年12月25日三个月),苹果本季度1239亿美元的营收实现了11%的同比增长,再次创下了史上季度收入新高。
苹果本季度净利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2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20.4%。直观来看,在过去3个月中,苹果每秒可以净赚28000元。
近来iPhone
13在中国区强劲的销售表现将苹果送上了2021年四季度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第一的位置,属6年来首次,这也让大家更加期待苹果这一季度的业绩表现是否会再次创造历史,显然,苹果没有令人失望。
苹果拳头业务iPhone本季度营收达到了716亿美元,同比增长9%,业务占比也进一步提升至58%。值得注意的是,iPad是几项主要业务中唯一同比下降的,降幅为14%,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将其原因解释为供应链受限。
在另外几项业务中,Mac电脑的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达到了25%,是增幅最高的业务,库克和苹果CFO卢卡 马埃斯特里(Luca
Maestri)都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强调了自研M1系列芯片在Mac电脑中的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另外苹果的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了24%,营收规模相当于苹果Mac电脑和iPad业务营收之和,不过16%的占比有所下降。库克在电话会议中特别提到了Apple
Store、Apple TV+、iCloud几项服务都在过去一个季度中表现出色。
从地区营收角度来看,今年大中华区的营收同比增长达到了21%,是所有地区中增速最高的,大中华区的营收占比也到了9%。国内iPhone
13系列火爆的销量的确成为了苹果营收增长的关键动力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在被问及元宇宙相关问题时,库克特别回应道,他们认为该领域“潜力巨大”,并且苹果已经在进行“相关投资”,尤其是AR领域。根据业内信息来看,苹果的首款AR头显即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问世,支持8K显示并搭载“M1级别”的强劲芯片。
▲苹果AR眼镜概念图
最近,微软和特斯拉两大美股科技巨头也发布了最新财报,其营收均超过了500亿美元,特斯拉的营收同比增长超70%,甚至净利润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665%。
与科技巨头强劲财报表现相反,全球股市这两天表现略显低迷,美股三大股指虽集体高开,但最终还是以小幅下跌收盘。而国内昨日两市也有4300股下挫。“不过年”的苹果、微软和特斯拉着实能够过个好年了。
▲昨日国内股市表现
▲昨日至今日美股表现
截止最新美股收盘,苹果股价小幅下降0.29%至159.69美元,总市值为26000亿美元。不过在财报发布后,苹果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大涨至168.25美元,涨幅约5.3%,后续小幅调整,截止发稿,股价稳定在165美元左右,涨幅约3%。
▲截止北京时间1月28日早8点,苹果股价走势,来源:谷歌财经
一、卖手机3个月挣4500亿是什么概念?
具体来看苹果本季度各项主要业务的销售情况,iPhone的营收超过了7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56亿元),这也是苹果史上最高的iPhone单季度销售收入。
在会后电话会议中,库克一直在强调说,iPhone
13全系列的表现都超出了市场预期,马埃斯特里补充说,他们在美国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iPhone
13系列的用户满意度达到了98%以上。
Canalys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苹果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二,占比达到了17%,而在中国市场,苹果也在2021年四季度登上了出货量第一的位置。
▲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来源:Canalys
可以说,iPhone作为苹果的拳头产品,其竞争力是毋庸置疑的。
根据业内信息来看,2023年,苹果大概率将会发布自己的首款“折叠屏iPhone”,同时,明年苹果iPhone
15系列的Pro型号将大概率配备支持5倍光学变焦的潜望式镜头,光学镜片供应商很可能是国内的蓝特光学。
此外,今年下半年发布的iPhone
14系列预计会将主摄升级为4800万像素,苹果使用多年的1200万像素镜头终于要正式退役。届时苹果手机的影像能力会有怎样的提升,也值得期待。
▲图片来源:Apple Hub
二、自研芯片成“杀手锏”,手表、音箱表现亮眼
除了iPhone业务,苹果这次表现比较亮眼的还有Mac电脑和服务。
Mac电脑的火爆销售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搭载M1 Max芯片的MacBook
Pro新款至今发售三个月依然供不应求,现在下单,预计发货时间仍然在一个月左右。
Canalys数据显示,在2021年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中,苹果出货量达到了2895万台,同比增长达到了28.3%,市场份额也来到了8.5%,位列第四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苹果的出货量增速是前五中最高的,并且领先幅度非常明显。
库克和马埃斯特里都在电话会议中提到了自研芯片应用的重要意义。在搭载了M1 Pro和M1 Max芯片后,苹果MacBook
Pro产品线的性能、续航表现都有了“跨越式”提升,对于专业企业用户以及内容创作者来说,这款产品的吸引力是非常高的。
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库克特别提到了可穿戴和智能家居业务的增长,他说,Apple
Watch新增的健康监测功能以及自动报警功能都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他特别提到,Apple
Watch在这段时间里通过自动拨打911电话挽救了几位用户的生命。
IDC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1.38亿台,其中苹果出货量达到了将近4000万台,占比28.8%,相比其他厂商,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市场出货量,来源:IDC
此外,苹果新推出的HomePod
mini也赢得了市场的良好反馈,库克特别提到,用户对其新增的智能家居功能,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便捷沟通功能,十分青睐。
苹果iPad业务这次似乎成为了唯一的“短板”,一方面,iPad系列最近一次更新是针对iPad
mini产品线,其本身并非iPad系列销量主力,“小屏党”目前看来占比仍然不高。
另一方面,库克称供应链的限制也成为了iPad营收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中国、欧洲市场成增速引擎,北美仍然是绝对主力
这次从各地区市场营收角度来看,我们也能发现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这次大中华区营收达到了257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了21%,是所有市场中增速最高的,并且营收占比从上季度的9%直接跃升至21%。
欧洲市场情况也比较类似,营收达到了297亿美元,虽然同比增长只有9%,但是营收占比达到了24%。
当然,历来四季度都是苹果的“主场”,这样的增长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四季度其他厂商的新品都将面临与苹果iPhone
13系列的直接竞争。
北美市场本季度虽然依旧是营收的绝对主力,但是营收占比有所下降。
能够看到,中国市场对于苹果的重要性,正在愈发凸显。尤其是在疫情之中,中国科技产业链几乎成为了全球科技圈的“定海神针”。
在东南亚等地的中有生产工厂因为疫情关停时,中国大陆地区富士康、立讯精密、比亚迪、闻泰科技等企业的工厂仍然在开足马力运行。
四、14款新品轰炸2022,手机、耳机、Mac电脑全升级
在苹果发布季度财报后,苹果股价大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于苹果的认可。
而今年,苹果还将有多款新品发布,甚至我们将迎来苹果史上新品最多的一个“秋季”,苹果业绩的强劲表现,或仍将持续。
就目前业内的爆料信息来看,苹果新款iPhone
SE受关注程度颇高,5G、A15芯片、3000元以内的可能售价,都让其“真香”味十足,并且很可能成为安卓市场一众主力机型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iPhone
14系列的升级自不必说,A16芯片和4800万像素新主摄都看点十足,不过“叹号”打孔屏是否是“反向升级”,还有待消费者检验。
在Mac电脑侧,iMac和Mac Pro都将迎来重磅升级,12核的M1芯片、售价5万美元搭载4个M1 Max芯片的Mac
Pro都将成为内容创作者青睐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AirPods
Pro也将推出第二代产品,预计会取消耳机柄、充电盒缩减、尺寸减小,同时支持心率检测、温度检测等功能。
另外,还有关于M2芯片的消息,据爆料,M2芯片或许将在新款iPad Pro中首次落地,届时平板生产力或将再次迈上一个新台阶。
结语:自研技术仍是核心竞争力,苹果何时重回3万亿?
苹果强劲的财报表现背后,不论是iPhone 13系列还是新款MacBook
Pro系列的出色表现,其本质上都是苹果自研芯片、自研系统以及上层完善的软件生态三者充分结合所带来的结果。
硬核自研技术,仍然是科技巨头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苹果的AR眼镜即将问世,造车业务也有了更多进展,届时苹果还能带来怎样的惊喜,能否快速重回3万亿市值并进一步突破?苹果这位科技巨人能否在未来的“元宇宙时代”继续引领行业,值得期待。
Breaking
叶柯热搜不断,Amy姐翻红?“宝岛星妈”错卷其中(组图)
img { height: 192.30769230769px;width:600px;}img { height: 937.5px;width:600px;}img { height:...
美联储带头大幅降息!全球降息步伐开始明显加快(组图)
img { height: 400px;width:600px;}img { height: 451.12781954887px;width:600px;}img { height:...
多伦多餐馆外“恐怖一幕”:数千印度人大排长龙求职(图)
img { height: 576.23762376238px;width:582px;}img { height: 285.71428571429px;width:520px;}img { height:...
全球最佳城市排行:悉尼击败新加坡、纽约,高居榜首(图)
img { height: 53.333333333333px;width:600px;}img { height: 363.63636363636px;width:600px;}img { h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