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看完新版《红楼梦》我得看老版四大名著洗洗眼(组图)

    胡玫导演18年心血之作《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赶着暑假的尾巴加入了暑期档,但上映以来票房、口碑遭遇双“扑街”,无论是选角、剧情还是演技都被诟病,尤其林黛玉一角被人们调侃“一黛不如一黛”。回首名著称霸荧屏的黄金年代,大概,只有那时的老剧,人们才不舍得二倍速观看。

    有人说,中国孩子告别童年的标志,是不再期待每年寒暑假,电视里轮播的央视版四大名著。那么中国观众告别一个电视时代的标志,大概就是目送央视版四大名著中的那些经典角色,逐一远去——

    两年前,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庞统的扮演者、老演员金书贵病逝,享年75岁。

    此后,曾在《西游记续集》中饰演鼍龙、《三国演义》中饰演马超的演员安亚平去世,终年58岁。

    话剧演员、导演,《三国演义》中青年刘禅的饰演者李铁于2021年11月18日因胃出血于武汉去世,年仅53岁。

    此前,《红楼梦》里的“贾蓉”、《三国演义》里的“曹丕”杨俊勇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57岁。

    (图/《西游记》)

    老实说,在篇幅宏大的四大名著电视剧里,这些演员的戏份并不算多,但关于他们的消息,还是会被一次次推上热搜。观众们挥别荧屏内外的熟悉面孔,也像是在挥别一个属于中国电视剧的田园牧歌时代。

    央视版四大名著:

    国产剧回不去的曾经

    86版《西游记》、87版《红楼梦》、94版《三国演义》、98版《水浒传》,按照播出时间计算,央视版四大名著,最年长的《西游记》距今快四十年,最年轻的《水浒传》也是上个世纪末的作品了。

    这四部剧的好,毋庸置疑,关于服化道的考究、演技的精湛、主创的敬业、配乐的妥帖,已经被人们传颂过太多太多遍。而且如果认真读过原著,就更应该理解电视剧改编的精妙:

    比如小说里的孙悟空,“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这副模样和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的美猴王相去甚远。很多人知道导演杨洁原本是戏曲导演,六小龄童来自猴戏世家,却不知道饰演猪八戒的马德华也是昆曲丑角出身。电视剧《西游记》引入了大量戏曲元素,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原著作为神魔小说的残酷血腥,变得更为幽默轻松,老少咸宜。

    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图/《西游记》)

    “红楼梦未完”是张爱玲的人生三大憾事之一,87版《红楼梦》大胆地弃用高鹗续写的结尾,在众多专家的努力下,补上了一个“忽喇喇似大厦倾”“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结尾,在众多“红迷”心中,完美地接续了原著的神韵。

    贾宝玉与林黛玉。(图/《红楼梦》)

    电视剧《三国演义》对许多角色的刻画,比小说更加立体丰满。比如被鲁迅批评为“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在电视剧中就被削弱了“神性”,增添了“人性”,前半生的意气风发和后半生的无力回天,对比强烈。再比如电视剧在官渡之战后,替曹操原创了一段台词:“真乃檄文如箭!此箭一发,却又引得多少壮士尸陈沙场,魂归西天。我曹操不受此箭,壮士安能招魂入土,夜枕青山!星光殷殷,其灿如言,不念此文,操安能以血补天哉!”让原著中的奸雄,多了几分“英雄本色”。

    曹操。(图/《三国演义》)

    电视剧《水浒传》删节掉原著中怪力乱神的部分,让基于现实的悲怆感更加浓烈。比如原著中“宋公明累累显灵,百姓四时享祭不绝,梁山泊内,祈风得风,祷雨得雨”的结尾,在电视剧的改编下,变成军师吴用手捧宋江骨灰,在空无一人的忠义堂内悬梁自尽,悲剧性和感染力都格外强烈。电视剧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也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原著的“厌女”倾向。

    这些成功的影视改编,无不基于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当然不是当下匆匆忙忙的“IP孵化”能够媲美的。就像很多诞生在80-90年代的传奇一样,四大名著电视剧没有太多范本、没有什么参照,却也少了许多禁锢和苛责。

    (图/《水浒传》)

    《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曾总结道:“这是中国电视剧由手工时代走向工业时代的过程,也是片酬不高但工匠精神处处闪光的时期。”就拿拍摄时长来说,从早到晚,《西游记》拍了6年,《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拍了5年,布景更加精致、请来了香港武术指导的《水浒传》,拍了不到4年。拍摄条件逐渐提升、拍摄时长逐渐缩短背后,是中国电视剧的制作正大踏步地向市场化迈进。

    1998年,作为四大名著收官之作的《水浒传》播出的同一年,琼瑶小说改编的《还珠格格》也播出了,一举创下了中国电视剧有数据统计后的收视纪录。从此之后,作为“国家工程”几乎“不计成本”的四大名著电视剧,成为国产电视剧再也回不去的曾经。

    尔康与紫薇。(图/《还珠格格》)

    后无来者的“神剧”

    有趣的是,在今天央视版四大名著的追捧者里,不乏新生代观众,他们很多出生在这四部电视剧播出之后的年代,但对剧集的熟悉和热爱程度,并不输给父母辈。

    年轻人聚集的B站一口气将四部剧全部引进,目前,《水浒传》和《红楼梦》的播放量达到一亿左右,《西游记》的播放量接近两亿,《三国演义》的播放量则已经冲到了惊人的2.7亿。

    四大名著电视剧,给当代年轻人的互联网生活贡献许多“梗”。比如诸葛亮怒斥王朗的“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成为流行语,诸葛亮用头撞击周瑜棺木的一幕被做成了表情包。贾政训斥贾宝玉的“叉出去”,宋江在阵前常说的“快去救秦明”,都能让观众会心一笑。

    诸葛亮表情包原图。(图/《三国演义》)

    还有一些梗更是火得猝不及防、毫无征兆,今年春节前夕,因为一句“我放你回去,以后你家里不会愁吃穿”的台词,一夜之间,无数年轻人就把微信头像换成了《西游记续集》里黄澄澄的金钱豹,寓意来年财源广进、衣食不愁。

    黄澄澄的金钱豹。(图/《西游记续集》)

    年轻一代观众对老版四大名著电视剧的推崇,也许比伴随着它们长大的上两代人更甚。屈指算来,翻拍版的四大名著也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年第一批开喷的70后80后们,早已经成为互联网的“隐身人”,倒是年轻观众们还在反复对比中,强调新版的粗陋和老版的经典。

    央视版四大名著有没有缺憾呢?当然有,例如《三国演义》的打戏失之简略,《水浒传》情节过多删减等等,都是特定年代留下的遗憾。但既然已经被“封神”,微小的缺点自然可以被忽略,优点却可以无限放大,在一些舆论场景下,四大名著已经是不容批评的“神剧”。

    说到底,年轻人对老版四大名著的热情背后,也有对当下国产剧的深深不满:彻底进入影视工业时代后,既不想为国产烂片烂剧消磨时间,又看腻了韩剧的缠绵、日剧的矫情、美剧的故弄玄虚,回过头品味老版四大名著的古典意蕴,就成了再也吃不到的珍馐美味。

    于是,在无数人温情脉脉的回望里,老剧周身都散发着艺术的光晕。

    走出四大名著的日子

    四大名著的故事,都是悲剧和喜剧、宿命和巧合的集合体,这与生活的逻辑不谋而合。台前幕后,戏里戏外,那些陌生又熟悉的脸孔,都在迎接着属于自己的人生际遇,那好像也是电视机前的我们的写照。

    有人借助角色,完成了演艺生涯的重要飞跃。

    九十年代初,《三国演义》众多角色都已敲定,只有第一主角诸葛亮的演员迟迟没有定下来。曾经的奶油小生唐国强,作为周瑜的候选人来到剧组,却成了诸葛亮的最终人选。当时,有些人知道唐国强演了诸葛亮如此重要的角色,都觉得这个“小鲜肉”不能担当大任,告状的信一直写到了有关部门。总导演王扶林力排众议,录了唐国强的一段《隆中对》送上去,以证明其演技。此后,再也没有人质疑诸葛亮的选角。

    唐国强饰演诸葛亮。(图/《三国演义》)

    有人在一阵闪耀之后沉寂。

    成功饰演刘备的孙彦军,很早就离开了演艺圈,上一次上新闻,还是家中电瓶车着火,网友纷纷调侃,“的卢果然妨主”。《红楼梦》中的一众主演,除了邓婕之外,几乎都淡出了演艺圈,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患病后出家去世,饰演板儿的李玥因车祸不幸身亡,思来都令人唏嘘。

    也有很多人,在离开角色后,成了和我们一样的“俗人”。

    《西游记》师徒四人要么走穴、要么开花,早就引发过几轮热议。“唐僧”徐少华作高僧模样,接受人群簇拥,为观众现场讲授佛法的视频,早就在各类平台上传播,这位“唐长老”好像选择性地忽略了自己还演过《三国演义》里的张辽。

    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以及白龙马。(图/《西游记》)

    来到现实,褪去光环,演员也要像所有人一样接受时光的洗礼,也要在欲望中打转,而他们曾经饰演的角色,却永远那样光鲜生动。作为观众的我们,并非完全不能理解这种落差,但还是难免感觉到错愕。

    这时候,我们只好用六老师备受争议时的一句流行说法来安慰自己:“我们怀念的是孙悟空,不是六小龄童。”

    曾有一段小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塑造过94版《三国演义》经典关羽形象的演员陆树铭,站在一个十八线小舞台上,对着台下父老乡亲发问:“你们能不能大声喊出来,中国关公第一人是谁?”换来的是稀稀落落的回答:“陆树铭。”

    “关二爷”还是不太满意,接着问:“你们能不能大声喊出来,陆老师——”台下是更加混乱的几声“我爱你”。陆老师有些扫兴:“咋回事嘛,都有气无力的。”

    评论区里,有年轻网友替台下的乡亲说了一句憋在心底里的真心话:“别说了,啥时候发鸡蛋呀?”也有网友心情复杂地贴上了《三国演义》片尾曲里的歌词:“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

    就在2021年7月,写下这首《历史的天空》的女歌词作家王健,也驾鹤西去了。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