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3月,中欧峰会还有戏吗

    欧洲联盟1月27日向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提诉,强调中国对立陶宛采取的“歧视性贸易”已影响整个欧盟供应链,并威胁到欧盟单一市场的完整性。对此,中国外交部27日下午向欧盟喊话:“警惕立陶宛绑架中欧关系的企图”。

    依据世贸的一般程序,发生贸易争端后,欧中需先双边谘商,(Request for Consultations)、不成功后可成立争端解决小组(Panel)第三步才可进入上诉(Appellate Body)等。

    欧盟主管贸易事务执行委员杜姆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27日就此表示,欧盟提出诉讼并非轻率的一步,是在多次尝试双边解决问题失败之后,欧盟认为除了请求WTO争端解决之外,已经别无他法。

    欧盟说明,近月以来中国海关拒绝清关立陶宛货物,拒绝立陶宛的进口申请,也向其他欧盟成员国企业施压,要求向中国出口时从其供应链中移除立陶宛产品。

    欧盟驻世贸大使马查多(Jo?o Aguiar Machado)27日也致函中国驻世贸大使李成钢,信中表示,北京对立陶宛实施进口禁令、出口禁令和服务限制。这些措施涉及来自或运往立陶宛相关的商品或服务,已经影响到整个欧盟的供应链。

    有分析认为:虽然欧盟先表示提诉,但接下来还将与中国进入双边谘商程序,如果被告国无回应,原告国再进入要求成立争端解决小组。

    不过,由于美国前总统川普时期,阻止派任WTO上诉机构法官,使争端解决上诉机制已在2019年12月停摆,因此现在除非欧中同意接受其他的裁决安排,否则世贸的上诉机制无法运作。

    众所周知,这一次欧中贸易争端的实质是国际政治斗争,中国因不满欧洲联盟成员立陶宛允许设立台湾代表处,以逐出中国市场威胁跨国企业和立陶宛切断关系,数家德国企业就曾经施压立陶宛要求对中国退让。使得中国与立陶宛间的问题扩展到欧盟其他国家。北京不仅阻挠立陶宛产品进口,也对欧洲跨国企业施压,警告他们不能使用立陶宛产的零件。

    直到现在,北京方面也并不掩饰,中国外交部27日下午召开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欧盟方面批评中方对立陶宛实施“胁迫”行为一事向发言人赵立坚提问。

    赵立坚明说,中立之间的问题是政治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中立之间的问题是立方背信弃义,损害中国利益导致的问题,不是中方向立陶宛施加压力的问题。中国督促立陶宛立即纠正错误,不要担当“台独”分裂势力和反中势力的棋子,立陶宛应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

    实际上,中国经济打压立陶宛,而一些德国企业也出于经济利益而施压立陶宛对中国退让,这种间接但递加型的压力不仅没有奏效,还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反效果。特别是德国政府对待北京的态度不得不更加强硬。

    对于欧盟27日向世贸组织(WTO)对中国提出诉讼,德国对此表示欢迎,并强调不能接受中国削弱欧洲单一市场的作为。德国经济部次长布兰特纳(Franziska Brantner)接受德国“商报”(Handelsblatt)访问时表示,中国制裁的目标是削弱欧洲单一市场,这点德国无法接受。

    布兰特纳说,“为保护欧洲的主权”,欧盟有必要尽快推动反经济胁迫措施的立法;不过她也强调与北京保持对话的重要性,认为欧盟应努力透过外交手段解决纷争。

    而在半个月前,这位德国经济部次长布兰特纳才访问立陶宛,会晤该国外长、总统首席外交顾问等官员,以行动声援立陶宛。

    德国外交部次长林德纳(Tobias Lindner)也批评中国在应对小国、例如立陶宛时,为贯彻自身利益拒绝妥协。

    林德纳昨天在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举行的年度展望会议上说,从立陶宛的例子可知道,中国为达成政治目的,把经济力量当作筹码,可见过去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的中国政策已经走到死胡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7日不忘向欧盟喊话说:“中国和立陶宛之间的问题是中立双边问题,不是中欧之间的问题。” 中方提醒欧盟方面,明辨是非,“警惕立陶宛绑架中欧关系的企图”。但实际上,这次是中国让欧盟国家有了团结意识,而不是立陶宛图谋绑架欧盟。也为全球应对北京利用经济压力推进政治目标提供一条新路径。

    欧盟民意的转变影响到欧盟高层对中国态度的软与硬,从立陶宛的例子中可见一斑:中国经济打压立陶宛后,属于“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的41名欧洲议会议员在今年1月17日联名致函呼吁欧盟高层,谴责中国对立陶宛的政治经贸胁迫;欧洲议会全会1月20日在以高票通过“违法香港基本自由”紧急决议案时,还特别纳入声援立陶宛的新增条文,呼吁欧盟采取行动捍卫欧盟单一市场。

    中欧峰会原本预计3月底在中国举行,立陶宛的故事是否会影响中欧峰会的安排?值得关注。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