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者在购物前观看每周折扣商品宣传单。(明报记者摄)
消费者在购物。(明报记者摄)
打折力度大的食品卖得最好。(明报记者摄)
消费者在选购打折促销产品。(明报记者摄)
消费者在购物。(明报记者摄)
在士嘉堡城镇中心商场一带的3间连锁超市,沃尔玛超市的食品销售区,消费者昨(14日)摩肩接踵,一名正在选购蔬菜的华裔女士说:「我没有感受到价格下降,恰恰相反,疫情以后我发现食品价格全面上涨,比如这种袋装的生菜,我记得疫情前价格是3.99元,搞促销时2.99元,现在价格要5.99元,甚至7.99元,真是吃不起。」
与沃尔玛超市不远的Real Canadian Superstore,消费者相对不多,一对正在选购奶酪的西人夫妇说:「现在的食品价格比较疫情前涨幅明显,虽然政府在抑制食品价格,但是感觉没有效果,比如这款我经常购买的奶酪,疫情前价格在2.99元到3.99元,现今常规价是4.99元。我希望不要在涨价了。」
另一间西人连锁超市Freshco,部分食品的折扣力度较大,吸引更多消费者,一名华裔长者说:「本周它的西红柿(蕃茄)每磅98仙,同样的品种沃尔玛卖1.29元,其他超市都在1.99元以上。我没听说政府要求食品零售商降价事情,更没感受到价格下降,像西红柿的价格,疫情前常规价在1元上下,现在都在2元上下。疫情后什么东西都涨价了,我担心随著冬季到来,食品价格再大幅上涨。」
Dalhousie大学农业食品分析实验室最近一份民调发现,5000名接受调查的加拿大人中,15.5%表示由于食品价格昂贵,过去一年开始自己种植食物,45.5%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购买食品时优先考虑价格,而不是营养。
对于食品价格上涨,没有一个人或事件能负全责,普遍认为以下因素导致的:气候改变和极端恶劣天气导致农作物减产、疫情带来的全球供应链中断、俄乌战争阻碍了乌克兰的谷物生产和出口、燃气和电力价格上涨、加元兑美元的贬值以及大型零售商垄断价格等。
Alex Wu, Local Journalism Initiative Repo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