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众对通胀的预期,亦会影响物价。(明报图片 )
文森特周二向满地可大都会商会发表的演讲中发表了上述言论。他表示,价格上涨幅度比正常情况更大,而且比疫情之前更频繁,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存在。「我们认为,国内外企业的这种行为与我们所看到的强于预期的通胀密切相关。」
6月份的年度通胀率降至2.8%,但在8月又反弹至4%,经济学家预计要达到央行2%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森特指出,平时提价过于频繁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高昂的成本,并且可能会激怒客户。但他也表示,成本上升和需求强劲可能正在改变企业的计算方式,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中更容易提高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预计企业会进行更大规模、更频繁的价格调整。这可能是央行目前正使用的模型,未能完全捕捉近期供需失衡对通胀影响的部分原因。最常用的模型并不是为了捕捉企业行为的变化而建立的。」
尽管自今年年初以来,企业的定价行为已逐渐接近正常,但副行长表示进展缓慢。BMO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波特(Douglas Porter)表示,讨论企业定价就像在谈论价格上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对我来说,你必须问,企业定价行为如何以及为何发生变化?答案相当明显:需求远远超过供应,为了调整定价政策,我们需要缩小这一差距。」
但经济学家史丹佛(Jim Stanford)长期以来一直将通货膨胀的上升归因于企业的高利润。他很高兴看到,加拿大央行开始讨论企业在通胀高企中所扮演的角色。「定价是通货膨胀的一个独立且重要的决定因素。」
疫情过后,许多企业的高额利润受到广泛关注,有些人质疑高通胀时期利润成长的公平性。联邦新民主党尤其批评这些高利润,指责企业造成高通胀,并呼吁联邦政府实施暴利税。
与此同时,执政的自由党也针对价格上涨问题,点名了该国主要连锁超市,呼吁他们在感恩节之前提出稳定价格的计划,否则将面临后果。
央行最近的研究显示,价格上涨与企业面临的成本上涨密切相关。然而文森特指出,即使利润率稳定,也意味著客户将承担更高的价格负担。
这位副行长表示,最近关于定价行为可能对通胀产生影响的发现,正在促使加拿大央行重新思考其关于通胀推动因素的假设。「我们最近发现的影响不应被低估。它们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在经济模型中所做的一些假设,并质疑通货膨胀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
副行长文森特表示,劳动力和融资成本上升可能会继续推高价格。同时不寻常的定价行为可能是「黏性的」。「即使许多因素发生变化,即便推动这些变化的因素已经消失,企业也可能会继续进行更大规模、更频繁的价格变动。」
他指出,这可能是由于新技术(即电子标签)使涨价变得更加容易,而某些行业的整合可能会减轻竞争压力,从而使提价变得更加容易。
「也许最大的风险是最近的定价行为可能会自我延续。如果你继续期望你的供应商和竞争对手频繁调整价格,你自己可能会更倾向于这样做,从而形成反馈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