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迁徙到加拿大的你 能正确“描绘自画像”吗?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各族裔都透过迁徙进入这个国度,但历经迁徙,我们更认识自己了吗?

    迁徙本身就是一个“描绘自画像”的过程,在跨文化、跨族裔的经历中看见自己与他者的差异格外清晰。今年台湾文化节想透过展览深度探讨迁徙下的自我认知感。因此由国立台湾工艺中心打造了《迁徙之后》艺术展,欲以全新角度展现台湾的自画像。

    工艺在一般人眼中或许只是传统技艺,但它也蕴藏常民的伦理价值观。观众将可透过认识台湾工艺,理解台湾人的社会美学与发展动态。

    6 位来自台湾的工艺师如同岛屿数千年来的多族群缩影。例如青年工艺师伊麦.阿蹦来自阿美族,传承部落轮伞草编织打造出进军国际的时尚品牌。kamaro’an。kamaro’an 在阿美族语的意思是“就在这里住下来吧!”伊麦与一群伙伴回到东岸从复育田地、收割、日晒到设计、编织,将传统工艺带到台北大都会,再走入国际。

    中部彰化苑里适合蔺草生长,当地原住民及闽南、客家人都会将蔺草编成草蓆、帽子等,甚至曾一度是日殖时期仅次于糖、米的出口工业。南部台南关庙则产竹子,竹制碗筷、竹篮更是生活必需品。如今有一群工艺师带着再创新的传统工艺逆袭回归塑胶当道的世界。

    苑里青年林宥均返乡找回即将消失的技艺/记忆;台南子弟蔡惠婷则创办“竹曰工坊”向在地竹艺师学习。

    台湾也有其他移民族群进入生活,他们的迁徙也造就文化上的堆叠,因此长出新的艺术或美学。来自越南及印尼的工艺师阮雪与官美连将家乡技艺融合台湾在地文化,创作具文化交融特色的蜡染、卷纸新工艺。

    工艺师陈惠美则钻研闽南春仔花与客家缠花,蒐罗了台湾南北不同族群的纸工艺。春仔花与缠花多用在结婚喜庆,透过具象植物的谐音象征祝福,这不只是技艺,更是人情。

    6 位不同背景的工艺师将于温哥华市中心的西门菲沙大学艺廊 (SFU Segal Building) 展览展示作品、参与艺术家座谈,并在固兰湖街 (Granville Street) 指导多场手作工作坊,带领观众体验工艺。

    台湾文化节每年有跨族裔的文化主题对话,今年是与荷兰对话,凝聚加拿大荷兰社区及其他族裔社会共同反思,重新凝视自己的自画像。

    时间:2023 年 9 月 2 – 4 日劳动节周末
    地点:温哥华市中心固兰湖街(Granville Street)及周边剧院场馆
    更多节目资讯请上官方网站 https://vancouvertaiwanfest.ca/
    v01

    1 - 1

    Thank You For Your Vote!

    Sorry You have Already Voted!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