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华尔街这波“双标”,给谷歌整不会了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锌刻度,作者 | 陈邓新,编辑 | 文婕

    华尔街,又给谷歌上了一课。

    近期,瑞银、Bernstein、Loop Capital 等机构纷纷下调谷歌的评级,一个重要的理由是 ” 谷歌在 AI方面已经从落后一步到快于同行 “。

    须知,早些时候,ChatGPT 横空出世,大有取代谷歌之势,从而一度被华尔街唱衰。

    那么,AI 落后一步要被唱衰,快于同行也要被唱衰,华尔街这唱的是哪出?对 AI 的热情,华尔街为何在消退?AI降临,谷歌的广告生态面临重塑?

    下调评级,继续看空

    谷歌,曾经是华尔街的 ” 座上宾 “。

    2021 年,虽然风头最盛的为特斯拉,但华尔街最青睐的却是谷歌,市值不但取得 2009年以来最佳表现,更是力压苹果、微软、Meta、亚马逊、特斯拉,一跃成为当年市值涨幅最大的科技巨头。

    万万没想到,隔年就被 ChatGPT” 偷塔 ” 了。

    毕竟,AI 一直是谷歌的底色,且由于抢先按下 AI快捷键,谷歌凭借技术优势几乎稳稳压了其他互联网玩家一头。

    由此,谷歌 2022 年的重心未在 AI。

    一方面,由于业绩不振冲击了市值,谷歌一度成为华尔街第六大做空目标,不得不走减员增效,给出一个交代。

    另外一方面,面对 TikTok 的步步紧逼,谷歌推出短视频 Shorts 迎合年轻人的喜好,试图守住基本盘。

    对此,谷歌高级副总裁普拉巴卡 · 拉加万于 2022 年 7 月坦承:”TikTok改变了年轻一代使用网络搜索的方式,谷歌在奋起直追。”

    谷歌的估值评价并不高

    然而,改变网络搜索方式的另有其人。

    ChatGPT 对搜索引擎的影响肉眼可见,从而被外界视为 ” 屠龙少年 “,如此华尔街担忧谷歌进入 ” 诺基亚时刻”,唱衰之声渐起。

    面对有史以来最大的威胁,谷歌也未坐以待毙。

    推出了对标 ChatGPT 的 Bard,发布了 PaLM 2 大模型,”PaLM 2不只是功能更强大,它比以前的模型们都更快速、高效 “,并将 AI 接入旗下的全线产品。

    据相关数据显示,PaLM 2 的部分结果已经超越了 GPT-4,这意味着谷歌足以与 Open AI分庭抗礼,与微软论一论高下。

    可惜的是,华尔街似乎并不买账。

    譬如,瑞银将谷歌的评级由 ” 买入 ” 下调为 ” 中性 “,认为谷歌的 AI相关收入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转化,短期很难看到业绩的上行空间。

    事实上,谷歌的共识评级(代表其买入、持有和卖出评级的比率)已降至 4.655(满分为 5 分),为 2018 年 4月以来最低评级,一年前该共识为 4.961。

    不难看出,华尔街对谷歌的态度有所保留。

    ” 风口 ” 降温,落地欠佳

    华尔街 ” 双标 ” 的背后,是 AI 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 风口 ” 降温。

    据 Similarweb 的数据显示,2023 年 1 月至 5 月,ChatGPT 全球访问量环比增速分别为131.6%、62.5%、55.8%、12.6%、2.8%,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

    到了 6 月,又进一步恶化。

    当月,ChatGPT 全球访问量环比增速为 -9.7%,独立访客数量环比增速为 -5.7%,为 2022 年 11月面世以来首次。

    此外,访客在 ChatGPT 上花费的时间也下降了 8.5%。

    需要注意的是,降温的不仅仅是 ChatGPT,微软的 Bing、谷歌的 bard、Character.AI 等对话式 AI工具同期也出现了访问量下滑,这意味着降温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非个例。

    流量放缓之后,资本也开始冷静了。

    其次,大模型白菜化。

    流量下滑的背后,则是大模型的白菜化,AI 普惠之后,流量出现了分散的现象。

    据公开资料显示,生成式 AI 的前景高达 2000 亿美元、基于此的数字经济规模高达 50万亿元,从而引得初创公司、互联网企业、科技巨头等大大小小的玩家纷纷下场,上演了生成式 AI 底座大模型的 ” 军备赛 “。

    据《证券日报》报道,截至 2023 年 7 月 4 日,国内 10 亿级参数规模以上的 AI 大模型已超 80个,产业泡沫化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出现。

    对此,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表示:” 当前,中国 AGI市场进入‘百家争鸣’时代,但同时已有泡沫化现象出现,例如初创企业估值虚高、上市公司大股东近期频频减持套现等,业界要警惕相关风险。”

    更为关键的是,大模型的同质化问题严重,亟须正本清源,未来行业进行洗牌或在所难免,资本有所顾虑也是理所当然的。

    嘉御资本董事长兼创始合伙人卫哲表示:” 多年互联网从业下来告诉人们,一定是头部占据 60%、70%的份额,搜索引擎、电子商务无一例外,这次人工智能也是如此,胜出的大模型在中国很难超过 2 个,在中国以外的世界包括美国,也很难超过 2个。”

    华尔街对谷歌股价的预测

    再次,落地比新奇更重要。

    人们对生成式 AI 的憧憬,是基于赋能千行百业,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却被当成了娱乐工具,调侃的、戏玩的、捉弄的层出不穷。

    关于此,从微软 Bing 的表现可见一斑。

    多年以来,谷歌称霸搜索引擎市场,为了改变其一家独大的格局,微软持续多年投入难以计数的人力、财力,Bing 依旧不瘟不火。

    整合 ChatGPT 之后,Bing 重燃微软的希望。

    然而,Bing 的全球市场份额不升反降:据 Statcounter 的数据显示,2023 年 4 月,Bing 在 PC端全球搜索市场的份额为 7.14%、低于 2022 年 10 月的 9.92%,而全渠道的份额为2.79%,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

    这意味着,落地比新奇更重要。

    广告下滑,业绩承压

    更为严峻的是,华尔街担忧 AI 步子太大冲击谷歌的广告业务。

    在 2023 年的谷歌 I/O 开发者大会上,演示了融合 Bard 的谷歌搜索引擎,搜索结果页面顶端的广告位被 AI问答结果所替代。

    不难看出,谷歌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或不得不牺牲广告利益。

    据 ” 蓝媒汇 ” 报道:” 如果 AI 给出用户想要的信息,那么底层的链接对于用户来说也就没有了点击的必要,降低了 CPC点击付费广告的报价能力;原先依赖谷歌流量分发的移动联盟广告网站,在页面点击变少之后,也失去了分发的能力,从而也降低了谷歌的联盟广告收入分成。”

    通俗易懂地说,谷歌的商业模式生变。

    2023 财年第一季度,谷歌的营业收入为 697.8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1%,而 2021 财年第一季度、2022财年第一季度的增速分别为 34.39%、22.95%;相比营业收入,净利润的表现更是不堪,该季度净利润为 150.51亿美元,同比减少 8.43%,已连续四个季度下滑,此前三个季度的跌幅分别为 13.62%、26.54%、34%。

    <

    p style=”text-align:center;”>

    谷歌净利润增速不振

    更为糟糕的是,广告收入拉响 ” 红色警报 “。

    2023 财年第一季度,谷歌的广告收入为 545.48 亿美元,同比减少0.2%,已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下滑,这在谷歌历史上首次出现。

    简而言之,谷歌对广告的依赖高达 78.16%,一旦广告收入 ” 塌方 “,后果不堪设想,而微软并不依赖广告,拥抱AI 显得更为游刃有余。

    两者的区别,华尔街看得明明白白。

    总而言之,AI 大潮已至,谷歌选择了 All In,试图重新执掌 AI的大旗,但华尔街对此却并不乐观,因而谷歌需要时间来自证。

    那么,谷歌为了 AI,可以作出多大的牺牲,值得长期关注。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