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美联社:外媒都去紧盯那位美少女了 让中国松口气

    俄罗斯花式滑冰明星瓦莉耶娃在北京冬奥期间爆发禁药争议,媒体竞相关注,把中国官员可能避谈的问题摆一边。美联社指出,这波丑闻让冬奥话题丕变,有利于中国当局摆脱注意力。路透

    俄罗斯花式滑冰明星瓦莉耶娃在北京冬奥期间爆发禁药争议,媒体竞相关注,把中国官员可能避谈的问题摆一边。美联社指出,这波丑闻让冬奥话题丕变,有利于中国当局摆脱注意力。

    一个多星期前,外国记者在北京冬奥每日简报会上,还在追问网球选手彭帅、中国政府如何对待维吾尔穆斯林,以及防疫「闭环系统」有没有效。现在他们把火力几乎全部集中在瓦莉耶娃(KamilaValieva)和俄罗斯的禁药丑闻上。

    15岁的瓦莉耶娃在去年12月25日的全国锦标赛接受药检,却拖到2月8日才公开她被验出对心绞痛药物、能提升耐力的禁药「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呈阳性反应,当时她人早就在北京参加冬奥,并已协助俄罗斯奥会(ROC)代表队拿下花式滑冰团体赛金牌。

    由于俄国政府系统性违反禁药规定受到惩处,俄罗斯选手仅能以ROC而非国家代表队名义参加北京冬奥。

    体育仲裁法庭(CAS)昨天(2/14)放行瓦莉娃继续参加个人项目,在说明其决定时援引「特殊情况」,包括瓦莉娃的「受保护者」身分,换言之就是「未成年」身分。

    奥运历史学家华勒钦斯基(DavidWallechinsky)向来不吝批评中国政府,他透过电子邮件表示:「瓦莉娃丑闻的最大赢家,就是中国政府。不用抵挡人权相关评论,还真让他们鬆了一口气。」

    彭帅曾高居世界女双球后,3个月前她公开指控中共前高官张高丽性侵,随即在中国网路上被消音,中国记者也不得报导此事。

    另外,中国拘留至少100万维吾尔族人,被美国与其他国家称为种族灭绝,中国则以「世纪谎言」回应。这项议题也非中国记者关注范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则是自愿避谈。

    国际奥会主席巴赫(ThomasBach)在3日奥运开幕前一天的简报会上说:「国际奥会的立场应该是,基于政治中立,我们不评论政治议题。」巴赫也鲜少提到维吾尔族。

    然而在奥运开幕后,不断有人提出关于彭帅和维吾尔族等让中国不舒服的疑问。同样热门的还包括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问题,以及针对中国用闭环泡泡把记者、选手与2000万北京居民隔开的批评。

    另有人问到中国电商巨擘马云,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集团是国际奥会一大赞助商,但他大致上已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之前亦有人一直质疑,选手评论若激怒中国威权政府的官员,安全会不会堪忧。但因为几乎没人公开发声,这类疑虑逐渐淡化。

    然后在2月9日─奥运第5天,话题一下子转至瓦莉耶娃身上。

    国际奥会发言人亚当斯(Mark Adams)当天表示,「有突发事件,有必要展开法律谘询」,遭非中媒记者连日追问细节。

    至于中国政府掌控的媒体还是继续把问题摆在讚美场地和奥运筹备效率,以及感叹猫熊吉祥物冰墩墩供应不足。没有中国记者问到关于瓦莉耶娃的问题。

    瓦莉娃获准参加今天(2/15)的赛事后,大家都在关注她的表现。外界注意的不只是她的滑冰本领,还有一名女孩遭强大势力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国家伤害后,故事接下来的发展走向。

    而且现在这个国家指的不是中国。

    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中国专家列普尼科娃(MariaRepnikova)在写给美联社的电邮中表示,中国政府可能乐见此事让人无法专注其他潜在破坏因素,或是对奥运和整个中国的批评。

    她写道:「由于奥运让国际社会有适当机会调查与广泛报导主办国,在这起案件中,有一起丑闻能让中国摆脱注意力,有利于中国当局。」(中央社)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