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得罪前东家、帮擦屁股,年轻人有离职自由吗?

孟羽童离职,成为了 5 月最受关注的一场职场新闻。

自从在职场类真人秀《初入职场的我们》中被格力董事长董明珠选为秘书后,孟羽童员工生涯的一举一动都被广泛讨论。

最甜蜜时董明珠官宣要把她 ” 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 “,两人亲密合影、合体直播。‍

通过一支女团舞,孟羽童在一众实习生中脱颖而出。/《初入职场的我们》

她的突然离职引发网友关注。一周内,先后曝出孟羽童 ” 不感恩 “、” 旷工接私活 “的新闻。今天,格力对外回应:祝愿孟羽童和广大网友一切都好。

孰是孰非外人难以判断。但离职谁都经历过,有时的确一不小心,就和前东家做了敌人,还落得 “不感恩 ” 甚至更坏的名声。‍

孟羽童与董明珠。/ 微博 @孟羽童 Morita

不敢说出真实的离职理由、无法完全断掉前东家的联络,甚至连以往吐槽加班的微博都要删干净,离职这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为何会承载这么多的负担?我们还有离职的自由吗?

前段时间,# 离职是中国宝宝最好的医美 #词条火上了热搜。人们发布着自拍照片,表示离职后自己皮肤好了,头发长出来了,眼神里都有光了

看着他们的分享,我们仿佛能将自己脑补成那个走进老板办公室抛下一句 ” 我不干了 ” 就潇洒离开的形象。

光是想想就很爽。/Twitter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几乎是不存在的。社交媒体上数不胜数的离职攻略与话术,将大家离职过程的小心翼翼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应对各级部门领导的询问时,心里怎么想的放一边,先说 ” 感恩公司的栽培 ” 这种标准句式准没错。

无论对公司有多不满,都不能说实话与公司交恶,一口咬死是 ” 个人原因 “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毕竟以后还要在这个行业里混的。

下一份工作的推荐信,大厂的背景调查,社保、医保的交接,都需要前东家的好评。这职是离了,但这一阶段的评价权一直握在他们的手里

离职一年还在交接,谁懂。/ 网页截图

所以,就算离职前憋了一肚子火,最后一个月的交接期内还是得把心里的火压一压,站好最后一班岗。

不但要把每一件事交代清楚,甚至在离开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还要回复接手人的工作询问,否则很难被评为 ” 有职业素养 “。

last day 更要注意,从是否要请相熟的部门同事喝个奶茶吃点小零食,到如何与同事们道别,全都体现着一个人的” 体面 “

除此之外,离职祝福语怎么写?公司的大群小群怎么退才比较好?几号离职才能缴好公积金?离职被要求请吃饭要不要请?

离职话术背后的意思,其实大家都懂。/@瓜唧唧瓜(考霸版)

每一个疑问的背后,都是职场人对待离职的焦虑和不安,似乎如果离职时不能遵循这一系列固定的 ” 标准”,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职场人了。

本想自由地离开,却无往不在 ” 离职模板 ” 的枷锁之中。在埋头思考需要维护的关系与体面的过程中一次次地纠结,一次次把 ” 爽” 变成 ” 算了 “。

以前的人们愿意在一份工作上待上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如今大家对离职休整的讨论变得更加大方、坦然了。

” 人是多样的,人生也是多样的。”/《我,到点下班》剧照

但这并不意味着离职之后就能拥有自由,它仍是高风险、高成本的存在。

在公司辛辛苦苦经营的人际关系,可能会随着离职慢慢疏远,甚至归零。选择了离开的机会成本,是放弃了在这家公司的其他机会。

如今的就业市场也不稳定,各处裁员和降本增效下,未来求职情况还未可知,又是一层风险,在此情况下,维护好从前的关系成为一种” 必要 “,或者 ” 资源 “

存款多少与离职底气成正比。/《凪的新生活》剧照

最难自洽的还是心理成本,因为往往是他人的评判,让离职者患得患失。

人类学家张鹂曾在著作《焦虑的中国》中提到:”中国人对‘自我’和个人实现的追求仍然与社会义务、社会主义伦理和某些文化价值纠缠在一起。”

也就是说,无论这个人做出什么决定,最后的着眼点往往是自己是不是一个更好的父母、孩子和同事,如何更好地协调自己的社会关系。

无论如何,表达感恩总是必要的。/《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要离开一个曾经服务的平台,我们习惯先反省自己是否曾是个好员工、是否对得起公司的栽培。

如果说了前司的坏话,很有可能会被未来的用人单位怀疑自己的人品,伤人伤己。

面对曾经朝夕相处的同事,总不至于撕破脸,谁都不想成为 ” 不懂事的前同事 “。

总之,保持情绪稳定、低调离开是一个职场人离职时最后的体面,毕竟”连感恩都不会,以后还哪有公司要你?“。

想要辞职的时候,往往是自己的责任心先把自己劝服了。/《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于是,在 ” 好聚好散 ” 的社会规训下,离职不自由的根源不在自我,反而是不够自我

小心翼翼地维护所谓的 ” 成年人的体面 “,是利他的,甚至是无我的,是带着职业微笑的 ” 看破不说破 “。

当看到某个人并没有完美地处理离职事务,或是不在乎是否完美的时候,总有人指出这是一种 ” 不成熟”,站在规训者的角度维护平衡。

殊不知很多 ” 成熟的人 ” 心里对破局者也是羡慕的。

离职当天,收到同事衷心的祝福。/@Besty

” 体面 ” 的前提是彼此尊重,如若实在突破了底线,不体面也没关系。

很多人会在离职退群前,明里暗里指出公司或领导存在的问题,也有人在离职信上详细又完整地写下对公司的建议——毕竟有些话,离职的时候再不说,就要憋一辈子了。

作为和格力深度绑定的公众人物,孟羽童再难抛掉 ” 董明珠前秘书 “的身份,她也的确通过公司走到了一般应届毕业生很难达到的高度。

她当然有离开的自由,但她的告别被希望是更中规中矩、心存感激、一别两宽的。无论有心还是无意,她目前的表现并不能让大家满意,相关讨论或许也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双方回应之后,讨论仍在继续。/ 澎湃新闻网页截图

我们讨论离职自由的时候,其实是在讨论我们是否能选择 ” 不那么体面地离开 “

日剧《无法变成野兽的我们》中,30 岁的 OL 深海晶当够了职场老好人,她说:”每个人都想成为野兽,却因为内心的考量,活得束缚又艰难。”

考虑再三,她打算抛掉一切当众裸辞,这样的离开着实算不上体面。

当众辞职,是很不容易的决定。/《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但正是这种知道了离职的代价后,还能从容选择的勇气,让打工人深深共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所有人都拥有离职自由,因为离职只是职场路上很平常的一站

能够 ”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既不给别人添麻烦,也不给自己 ” 挖坑 “,这当然是好事。

但每个人的离职都各有原因,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能接受 ” 不体面 ” 带来的代价,那也未必一定要遵循 ” 好聚好散 “的规则。

<

p style=”text-align:center;”>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gagakkkki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全的自由,也没有唯一的正确的选择。

能够接受自己的 ” 不体面 “,也是一种勇气

生活中需要我们委曲求全的时候太多了,偶尔那么几次,我们也可以选择成为不顾一切的野兽。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