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彩虹的颜色不止七种

寒假我被网暴了。原因是我录了个视频聊了聊“有毒的男子气概”,表达我对某些老师鼓吹“阳刚之气”的反感,最后核心的观点落在了“美好的特质无关性别”上。自以为表达得很克制也很温和,有位陌生网友给我发来截图,说你好像被挂贴吧了。当时我还不知道互联网上有“孙吧”这样聚集奇怪生物的网络厕所、网络下水道,在源源不断的谩骂声中我感受到了语言场的攻击力,也感受到了沉重的恶意。

我的长相,我的声音,我的手势。屏幕里的那个“我”被一群不怀好意的不速之客蚕食得骨头渣也不剩,我甚至一度没法面对我自己。伤疤隐隐作痛。我还记得初中时那个戏谑地在我面前说“womenboom”的女生,她告诉我这叫“娘炮”,也记得我成长中所有对诸如此类的恶意助长的朋友、老师。也忘不了来自那些人群里的议论纷纷,那些伤害多半包裹在嬉皮笑脸的玩笑,瞬息即逝的流言里。

可是从来只有人告诉我要去努力,却从来没有人教我怎么面对恶意。我很绝望。

从前我不知道什么叫污名与偏见,只会在心里长出倒刺,痛苦地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是应该的。不是为了卖惨,也不是为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什么受害的角色。我说这些只是因为我可以说出来了,它们只是偶尔想起来会揪心的伤疤,不再是一个孩子面临的血淋淋的伤口了。

我走出那些阴影很大程度上还要感谢B站的一些up主。“她塔拉”是我当时关注的一位学性别研究的博主,我也是看了她的一些视频才真正意义上对于性、性别、性少数、性教育、亲密关系有了简单的认知。那些生动的分享,严谨的知识让我看见了他者的霸凌与伤害,也帮助我破除了羞耻与误解,走向包容与多元。

我很庆幸,因为性别的视角一旦获得就无法被剥夺。

我第一次知道517也是因为他塔拉的视频,她当时还在澳洲留学,参加了澳洲一年一度的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同性恋游行MardiGras。就像她起的标题一样,透过屏幕,这场快乐的狂欢,盛大的游行里,我仿佛看见了世界该有的样子。这场游行里不仅是性少数群体,还有军人,有医护人员,有残障人士……无关性别,无关国界,无关身份,每一个人都组成了多元的一份子。每一种色彩都组成了彩虹的一部分。

有人问,国内的性少数群体什么时候能够真正自由地去相爱?他塔拉在视频的最后回答说:“也许遥遥无期,也许就是现在。因为法律是人定的,但爱是自然形成的。”

如果你不理解,至少先了解

所以,517到底是什么?想科普这些常识很久了。

每年的5月17日是国际不再恐同日,全称为国际不再恐惧同性恋、跨性别与双性恋日,简称国际不再恐同恐跨恐双日(IDAHOTB),源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

同时,每年的六月是同性恋骄傲月,是为纪念“石墙事件”这一针对性少数群体的仇恨暴力事件而设立。在1970年代,美国曾有人把彩虹旗用以象征国际主义以及全人类的联合。后来1970年代末,彩虹旗与同性恋骄傲之间的联系开始在美国流行,象征同性恋骄傲和性少数权益的彩虹旗通常由六种颜色组成:红、橙、黄、绿、蓝、紫。

你也许也经常看到LGBT或者LGBTQ+这样的字母叠加,其实LGBTQ+是一个缩写词,意指性少数群体,分别取自Lesbians(女同性恋者)、Gays(男同性恋者)、Bisexuals(双性恋者)、Transgender(跨性别者)、Queer(酷儿)的英文单词首字母。而+代表着无性恋、泛型恋等等无法用字母穷尽的多元群体。

当然,了解这些最简单的常识,也很难一下子消融冰山般的社会文化惯性和暗埋在人内心的成见。

彩虹的颜色不是你想的那样

谈及性少数群体,经常会有人质疑:“骄傲”什么呢?“同性恋”有什么好骄傲的?平权就平权,你“骄傲”是要宣扬同性恋吗?

可是在这个异性恋的世界里,那些音乐、书籍、电影里叙述着异性恋的生活,异性恋的情感,从来没有人会质疑,这是在宣扬异性恋吗?就像在一个父权社会中,有人会指责你宣扬“女权”,但不会有宣扬男权这样的说法。那是因为透过冰冷的结构和体制,谁站在权力中心,不言自明。

如果有人问你在骄傲什么?那是因为,他们看不见一群被世界伤害过的人,来路是血淋淋的,前路也是艰难无比。只是想活出自己的样子,想活在一个被允许活成自己样子的世界,想争取自己的权益,想自由地爱,想平等地生活。如果你还要问,同性恋到底在“骄傲”什么?我只能告诉你,当一个人拥有特权时,他往往无法意识到特权的存在。

所谓的“骄傲”应该属于每一个人,每个人都应该并且能够勇敢地接受自己,活出自己。自由、平等、包容、多元,应该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是政治正确吗?这些年,我们探讨“女权主义”,探讨性别话题。这些年,谈论同性恋被劝退,摆放彩虹旗被出分,全国各大高校性少数社团账号一夜封号。这片有墙的土地上平白多出了一堆“境外势力”。讳莫如深,谨小慎微,连一场光明的对话都无法展开。

柴静的《看见》里还有一章关于同性恋的内容,早年间的电视上还能看到同性恋群体的出现,官媒甚至能为同性恋群体的污名化发声,学术研究也不乏对这一亚文化的深入调查。

在今天,我们说TXL,说通讯录,就是不说“同性恋”。仿佛这片土地上没有这个群体存在。

数据显示同性恋在人群中的比例占百分之五,也就是约7000万。受到影响的还有他们的父母,他们父母的父母,他们的亲朋好友,如此一辐射,几亿人口都与这个议题有关。所谓的“性少数”问题显然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如果一百个人中就有五个人是同性恋,那在我们身边也不算罕见。

同性恋的成因有两种学说。一种是先天决定论,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据观察,在自然界中很多生物族群内都有同性性行为的发生,因而也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同性恋不是疾病也不是变态。如果大自然里就有这样的现象存在,那要怎样才能证明这件事够不够自然呢?

另一种说法是说由后天文化塑造的。就像性别差异很大程度上被社会塑造的一样,蓝色和勇敢属于男性,粉色与柔软属于女性,二元的划分扼杀了一个多元的光谱。性别是流动的,性倾向也可以是。可能喜欢一个人与性别无关,你喜欢的就是这个人本身,只是恰好ta是某种性别。又或者性倾向本身就是流动的,我们不必把它看成非黑即白的。我们都在光谱上的某个位置,因而我们都构成了多元本身。

你看见了吗?

5月15日,公众号“北同文化”宣布停运。这个创办至今15年的公益组织死了。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同志影视字幕分享组织,也就是免费做字幕,把性少数影视搬进我们的小屏幕里的一个公益组织。他们有一篇文章说,他们的理想是活成鲸落,希望有一天不再需要他们作为中介,我们也能被这些影视作品滋养,也能获得自由与爱。

在纪录片《从暗到明:电视的彩虹史》中甚至提到了这个网站,这么多年,任何人的努力都没有被历史遗忘,也不该被我们遗忘。这部记录片强调了Visible即“可见性”的重要性,告诉我们性少数是如何争取自己的权益的,如果一步一步在电视上出现,以合适的方式出现,最后成为多元里一抹不可替代的色彩。

看见,是太重要的事情。

看不见也许是被观看者迫于无奈,躲藏了起来。看不见也可能是观看者视若无睹。

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地看见一些角落,一些边缘的群体,那么我们只能看见目光所及的视域。真正的看见,是追求一种全面甚至超越的视野,是不断叩问自己:你看清楚了吗?你真的看见了吗?

想说的其实还有太多太多,但暂时就只能写到这里……

愿中国公民

不论性别性倾向

性别认同

与性别表达

在各方面均享有

平等权益

希望我们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地相爱。

“希望有一天,我们会带着彼此的骄傲相见。”

<

p style=”text-align:center;”>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