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参加两届冬奥比赛的列治文市议员卢仙泳(Alexa Loo),与《日报》读者分享其参加冬奥的美好回忆。她认为,运动员以其他国籍参赛很常见,其出发点与政治无关,完全是出于怎样对运动员比赛更有利的考量。
卢仙泳曾作为单板滑雪选手参加过2006都灵冬奥会以及2010年温哥华冬奥平行大回转(Parallel Giant Slalom)项目的比赛。她至今仍记得2006年,家人全都赶到都灵,为她打气加油,还有朋友也到场助威。“他们带去一个很大横幅,上面写着Go! Alexa Go!”卢仙泳说,在意大利时天气非常好,她还有机会在休息日与亲友一起到访当地社区,感受意大利文化。
在参加温哥华冬奥前,她还与列治文一所小学配对,她与学生分享她的训练生活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学生则为她筹款800多元购买一个新的滑板。
她还为学生举行奥运门票抽奖活动,她记得一个叫Sarah的华裔女孩赢得了两张门票,可以跟家长一起去观看她的比赛。她非常感谢社区对她的帮助,令她可以追逐她热爱的运动梦想。
父亲曾鼓励她到中国选拔
亲友和社区的支持对于一个运动员而言意义非凡,卢仙泳说,很可惜由于新冠疫情,参加北京冬奥的运动员无法享受亲友的陪伴,也无法感受当地的风貌,他们只有更为坚韧,与队友互相打气,同时更专注于比赛。
在谈到一些北美华裔运动员本届冬奥归化中国的现象时,卢仙泳表示,其实运动员加入另一个国籍参加体育比赛在体育界并非新鲜事,在欧洲一些国家更是非常常见。运动员做出这些选择一般并非因为政治因素,而是出于对运动生涯而言怎么做更有利。
她举例说,比如在某个项目特别强的国家,一个运动员可能没有机会参加国际比赛,如果代表该项目较弱的国家则有可能登上世界比赛的舞台,又或者有的运动员在原来的国家队伍受到不好的待遇而寻求一个对其更好的平台。
卢仙泳坦诚,早在2003年的时候,她父亲也曾跟她说,中国国家队在招收单板滑雪选手,但她表示,加拿大队当时也不算很强大,她非常希望能为加拿大全力以赴,加上自己不会说中文,因此她并未参与选拔。
卢仙泳4岁开始学习双板滑雪,15岁时转滑单板。她说,父母对她的教育与传统华人家庭无异。她遵从家人的意愿就读会计专业并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毕业后就职于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但后来她告诉家人她热爱单板滑雪,于是开始转而追逐她的体育梦想。
她说,现时在大温的滑雪场及滑雪课上,她看到很多很多华裔孩子,也有很多家长在那边做义工。她相信华裔家长已经意识到这一运动给孩子们带来的很多好处,不但玩得开心,还可以学到团队精神、坚持不懈等。至于他们最终能够取得什么比赛名次,其实并不重要。
(,脸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