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命令”是以“倡议”的方式发出的?

01

今天在网上看见了一份让人百感交集的《倡议书》,是北方某大城市的一个村干部发的。倡议书的内容是这样的。

禁止栽种蔬菜瓜果倡议

各位村民大家好!

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为了让大家享受绿色整洁、景色宜人的居住环境,在此向各村民发出如下倡议:按照国家创建诗画鄠邑品质新区,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严禁各位村民在各家房前屋后种植带藤类、插杆类蔬菜,如黄瓜、西红柿、丝瓜、北瓜、西葫芦等。村委将安排专人进行检查,一经发现直接进行拆除。村内的美好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让我们继续发扬“美丽乡村,你我共建共享”的优良传统,一起为打造文明、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贡献自己一份力量,望各位村民相互转告。

02

根据地图显示,以及后来上一级的街道办的公开回复,这个村属于该城市的城乡结合部。这里的村民居住的是统一规划的二层联排房屋,没有围墙,开放庭院,正在进行“容貌提升”。

街道是这么给这份倡议书定性的:村干部因落实个人管理责任迫切,拔高要求,发布了不当倡议。

既然已经定性为不当了,街道也对村干部进行了批评教育,向村民做好了解释工作,并且纠正了不当倡议。

也就是说,街道认为这个倡议是不妥的。

我是一个做文字工作的人,从来没参加过街道或者乡村的基层工作,我不知道在农村的庭院里种植番茄和黄瓜是不是会影响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破坏城市的容貌提升,但是我觉得,这一份倡议的问题,并不仅仅在于内容。

03

什么是倡议?从字面意思上,非常好理解:就是主动牵头号召大家做某事或者不做某事。

比如倡议给马拉松比赛中经常破脚的赵大胖献爱心,因为老赵太惨了;或者倡议大家不要给赵大胖献爱心,因为老赵有好袜子不穿,是自己作出来的。

所以,“倡议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它不是强制性的,你想听就听,不想听也可以不听。

就像我们在年底的时候也能看见,有人倡议大家过一个“节俭春节”,你要是有富余的资金,同时你也有过一个尽兴春节的需求,你不节俭过春节,也没人管得了你。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是否发现,“倡议”已经变味了?

04

表面上,这是村干部发的一个“倡议”,但是里面的句子却充斥着“严禁种植、专人检查、直接拆除”这样带有强制性的“命令”口吻。

强制的倡议还能算倡议吗?我觉得不算。

这种事情,就像很多公司不把罚款叫罚款,叫“乐捐”一样,换个名字规避一下风险,实际上交钱的人并不“乐”,这种行为也不是“捐”。

我不太清楚这位村干部有没有接受过公文写作方面的培训,知不知道“倡议”和“命令”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东西。

如果他不知道,说明他不太合格;说过他知道,那说明他很鸡贼。

跟那些把“罚款”叫成“乐捐”的公司老板一样鸡贼。

05

我知道基层工作难做,也知道村干部为什么要“从个人管理的角度拔高要求”,但是我觉得这些原则上的问题还是不能太含糊。

你要发倡议就诚心诚意地发倡议,你要下命令就恩威并重地发命令,这种把倡议搞成命令、命令搞成倡议的做法,着实有些拧巴。

说实话,过去三年,这种“命令式倡议”或者“倡议式命令”,我已经看得够多了。

我这个人有点犟脾气,这种不合规定的事情,有些人是觉得“看着看着就习惯了”,我则相反,越看越觉得拧巴。

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让公文回归它本来的面目和职能,是社会回归正常的一个重要标识。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FacebookTwitterTelegramRedditWhatsAppEmailCopy Link分享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