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习访俄“和平之旅” 为何欧美俄乌都不能喊停战争?

    撰文:叶德豪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将国家主席习近平20至22日的俄罗斯国事访问称为“和平之旅”,克里姆林宫更表示俄方会在习近平访问期间澄清其对乌立场,让人们对习近平此行将如何影响俄乌战争有了很多的想像和期许。不过,目前俄乌战争已有了其自己的逻辑,任何行动者要消除战争的内在动能,恐怕不是朝夕之事。

    中方在俄乌战争一周年时提出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已建立起12点纲领,习近平此行先会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Putin),相信会为中国实务上“劝和促谈”的努力带来下一步的启示。外界同时亦盛传习近平访俄后将会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Zelensky)进行俄乌战争后的首次通话。若然如此,中国扮演的主动角色将更为显眼。

    相较于早前在北京宣布的沙特、伊朗复交,俄乌衝突对中国而言有更大的难度。毕竟沙伊两国复交本来已有美国退出中东的地缘政治动力,过去两年亦有赖伊拉克等区内国家从中调和。中国当然扮演了促成两国复交“临门一脚”的角色,但沙伊复交、尝试建设较和好的关係却是大势使然。

    沙伊复交:在中国斡旋下,沙特阿拉伯代表、国务大臣、内阁成员、国家安全顾问艾班(左),伊朗代表、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右)2023年3月10日与中国共同签署协议,沙伊同意恢复外交关係。图为10日协议签订时的情形,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毅坐在艾班和沙姆哈尼之间。(Reuters)

    俄乌双方的“极大化要求”

    俄乌衝突如今看起来,却像是一个没完没了的僵局。普京希望能够与西方“斗长命”,坚持在乌克兰战场的苦战,赌的是“乌克兰对西方不如对俄罗斯重要”,最后西方只得接受乌克兰属于俄罗斯势力范围的命运。而乌克兰则希望欧美本年以来的大量军援将能使乌克兰在本年夏天的反攻中打出明显的战果——即使未能收复克里米亚,也应当切断亚速海北部由俄罗斯穿越多个乌克兰州份直通克里米亚的“陆桥”——迫使普京以弱势地位求和。

    然而,两种希望其实都是把世事过于简化的期许。一方面,虽然美国有2024年质疑援乌的共和党上台之险,但美国政客也不会不知道如果乌克兰惨败于俄罗斯之手,整个美国霸权体系即遭瓦解,其在印太制华阵线中的各国也会离心离德。且欧盟政界除匈牙利外的援乌意志几乎一致,并非没有局部补足美援的可能。于是,就算西方民间援乌意志减弱,欧美的对乌援助却不会归零,最多只会以成本较低的方式持续。这就代表俄方不必然会有最终胜算。

    退一万步而言,就算西方对乌援助归零,乌克兰也有很大可能变成另一个阿富汗,以散兵游勇与俄军死缠到底。这也很难算得上是最终的胜利。

    公投入俄的乌克兰四州。虽然俄罗斯依然未有控制四州全境,但其实控区却构成了由俄罗斯直通克里米亚的“陆桥”。(liveuamap)

    另一方面,乌克兰对于西方军援的期望也是过于乐观。首先是西方援助一直“留一手”,例如北约制式的战斗机(如F-16)又或者射程较远的地对地导弹(如美制ATACMS)等,都没有供应乌克兰。其次,单靠大量装甲车、步兵坦克加上主战坦克的陆上推进,需要的是战术上的配合,并非单靠军备就能成功。乌军3月中就曾在扎波罗热州(ZaporizhzhiaOblast)以先进装甲车尝试衝破俄军的战壕防线,最终失败收场。

    退一万步而言,就算乌克兰地面推进大获全胜,克里米亚于地理上易守难攻,就算攻下了也还要面对当地佔大多数的亲俄民众反抗,我们更不能轻易排除普京在克里米亚受到威胁时升级战争的可能。说到底,乌克兰并不能完全击败像俄罗斯一样的核武大国。

    双方对于最终胜利的期望,加上乌克兰持续高涨的抗俄决心,就导致双方都持有对方完全不能接受的停火条件。俄罗斯要的是尊重战场事实,即俄罗斯已将公投入俄的乌克兰四州大片土地实然佔领。乌克兰则是要俄罗斯全盘退兵,甚至接受战争罪行审判。这两种不同方向的“极大化要求”使得人们无法看到战争可以如何在战场上终结。

    泽连斯基的十点和平方案包括乌克兰领土全面恢复、俄军全面退出、成为特别法院审理战争罪行等条件。(Reuters)

    欧美没有促和的空间

    可悲的是,人们在战场之外也难以看到有任何可促使战争终结的可能。除了战争的直接参战两国之外,在战争中扮演最主动角色的就是美国、欧盟国家及其盟友。

    欧美理论上都支持战争终结,但这种终结却必需以某种俄罗斯失败收场。从美国的角度来看,战争终结与否的影响并不如欧洲严重。其在俄乌战争的立场可算是一种“渐进主义”,以达成各种不同的国际政治目标:一是要维持美国霸权;二是要消耗俄罗斯国力;三是要以俄乌战争凝聚盟友,顺道结盟制华;四是要以俄乌战争的发展“给中国上一堂课”。因此,战争的终结只是长远目标,战争长期不终结也不必然是个大问题。

    从欧洲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暂时将以波兰等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坚定反俄派国家和亲俄的匈牙利不管的话,其主流国家的立场长久以来也是“务实的和平主义”。其和平主义解释了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Macron)和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Scholz)去年开战多个月之后一直保持与普京沟通的外交行动。但到了本年,他们都似乎得出了普京一心求胜不会罢休的结论,所以“务实”地转而认为要达成和平就只有“以战促和”一途,于是就开始支持大幅度增加武器输乌,甚至作出欧盟联合採购弹药输乌的长远部署。

    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Macron)2023年2月17日在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表明现在不是谈判的时候。(Reuters)

    而对于特别讲究人权、价值的主要欧洲国家而言,3月17日位于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以非法遣送俄控乌克兰地区儿童的战争罪行对普京发出拘捕令,更使得一众欧洲领袖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只能敬普京而远之。因此,就算他们看到在战场外促进和平的机会,他们自己也没有政治空间去把握。

    于是,即使人们都知道俄乌战争最终需要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妥协才能解决,但如今积极影响着俄乌战争的各方力量都没有动机或条件去喊停战争。要改变这个僵局,第三方势力的介入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也许一年以来也没有直接插手乌克兰问题的习近平此刻决定扮演更主动角色的原因。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Putin,又译普京或普京)会晤,中国如何形容是次行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7日称此访是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习近平将同普京总统就双边关係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促进两国战略协作与务实合作,为双边关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习近平访俄议题将包括什么?

    地区安全、中俄贸易、中俄基建、金砖国家、新的金融支付系统,以及备受国际社会注视的俄乌战争。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