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核酸抗原赚了大钱的企业,现在开始面对大问题

    去年全国到底做了多少核酸?看上市公司就能知道个大概。

    健识局统计了20余家涉及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的主流上市IVD企业,其中11家企业营收增长,涨幅从4%到290%不等;9家企业净利润攀升,幅度超过190%的有5家,尤其是2022年第一“妖股”九安医疗凭借着海外大单,归母净利润达到175亿元,翻了18倍。

    伴随着营收和业绩的走高,外界关注的应收账款问题也逐一曝光。健识局注意到,截至2022年3季度,迪安诊断、亚辉龙、明德生物、兰卫医学等15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都大幅增长;做第三方检测的企业同样如此,如明德生物的应收账款同比增幅383.78%。

    11家企业营收大涨,有人净赚过百亿

    抗原企业是实实在在赚到了真金白银的。做核酸的企业,大部分只是“纸面富贵”。

    九安医疗已经明确:公司2022年全年净利润在165亿元-17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近18倍。订单主要来自于美国政府,最大的一单就达到17.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

    亚辉龙业绩增速仅次于九安医疗,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分别达到238.23%和398.27%。2021年年底,亚辉龙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就已获得欧盟的认证,这些抗原在中国、欧洲、日本等地热销。

    此外,杭州奥泰生物、明德生物等都在业绩快报中提到,海外市场驱动业绩大幅增长。奥泰生物格外表示,澳洲、东南亚、欧洲地区是主要增速来源。

    在国内,抗原只是火了一阵子,南京诺唯赞抢到了一波红利。诺唯赞是国家药监局批的首批4家国产抗原生产企业之一,全年新冠业务收入约25.62亿元,增速达到122.78%。

    明德生物也提到,作为“首批获证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供应商”,相关试剂产品带动了业绩“大幅增长”,尤其是去年4月上海疫情与12月管控放开后这两个阶段。公司全年净利在46亿元到50亿元之间,同比增长225.5%-253.8%。

    核酸检测企业则是另一番景象。

    健识局统计的相关企业中,除奥泰生物和华大基因之外,其余披露数据企业的应收账款均在扩大。这些企业在各地“常态化检测”时期的业务模式和收入规模增长迅速,但大几十亿的数字摆在账上,总还是只是一堆数字。

    抗原和核酸,同行不同命。

    要账是个大难题

    2022年初时,国内能够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各类机构就达1.2万家之多;另据天眼查数据,去年上半年时含检测试剂业务的企业又达到了3400家。

    做核酸的企业分为“卖试剂”和“做检测服务”两大类,两类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回款难。

    健识局注意到,截至去年三季度,明德生物和兰卫医学两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同比增长达到了383.78%和175.25%。明德生物主打核酸检测试剂销售,兰卫医学是典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这两家企业的主要业务构成上下游关系,账都还没收完。

    各级医疗机构是兰卫医学的“欠款大户”之一,但公立医院没钱。据国家卫健委去年7月披露的2020年全国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数据:全国六成省份医疗机构整体亏损,亏损面同比扩大56.25%。其中三级公立医院43.5%经营亏损,二级医院约40%亏损。

    此前,由于回款不到位,检测机构“闹别扭”的事情不是少数。去年11月时,河南省许昌博奥润康医学检验实验室就曾因回款不到位而不得不暂停核酸检测工作。但在实验室对外发布声明后,相关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企业对外说起来,都不担心收不回钱。2022年三季度时,迪安诊断的应收账款就已高达107.54亿元,但迪安诊断认为,应收账款主要来自于医疗机构和政府,坏账风险较低。

    新冠疫情后,核酸和抗原业务基本趋于零。部分企业早已做出打算。华大基因、迪安诊断等表示,在加速研发投入,发力传统诊断服务;九安医疗近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也提到,在推广糖尿病诊疗等业务新业务。2022年12月以来,华大基因、硕世生物等企业已经开始对新冠相关固定资产和存货计提减值;也有企业开始加速肿瘤筛查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重新回归“主流”业务。

    不少企业乐观地认为:做核酸、做抗原,让市场和客户提高了对检测行业、对自己公司的认可度,可以借此带动传统诊断业务的发展。

    真的会有人怀念每天被捅嗓子眼吗?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