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什么时候高学历也成了围城?

    说起围城,大多数人想到的应该是钱钟书在《围城》里的那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

    然而,岂止是婚姻,生活中各个方面都会有“围城”的困境。

    身在其中的人有苦难言,置身其外的人远远望着,心生羡慕和向往。

    城内城外的欢喜与悲切难以相通,只有投入其中才能真正知晓各种滋味。

    那,高学历这围城,进,还是不进?

    父亲是老师,我从小被灌输的观点就是“知识改变命运”,高考算是我发挥了高中三年的最好水平。走进那所全国排名Top10的大学之时,可能就意味着我永远离开了家乡这个小城镇。毕业十多年,我在一线城市挤地铁上班、多次跳槽、凑首付买二手房、周末送孩子上课外班,终日忙碌、不得喘息。

    疫情三年没有回家,今年春节我回了趟老家。去堂弟家串门,他拿出一箱10斤装的车厘子给我们当零嘴。这种超市最低40元一斤的进口水果,我平时根本就舍不得吃,看到也从来不买。堂弟中专毕业,在老家拿着4千左右的月工资,住着家里的二层小洋楼,上班一脚油门十分钟就到,父母都在身边帮衬。平时看他的微信朋友圈,周末不是在钓鱼,就是约几个朋友搞家庭烧烤。

    到底是我过得好,还是堂弟过得好?

    我其实没有答案,目前看到的只是我的辛苦和他的潇洒。

    ——圈圈圆圆

    我出生在南方的一个小县城,父母苦心经营着一个小百货店,生意很一般,收入刚够生活而已,他们省吃俭用,总对我说:“不好好读书就只能出卖劳力。”于是他们不遗余力地供我读书,希望我能走出县城,去更广阔的世界。

    我也很争气,熬过无数个寒窗苦读的夜晚,承受无人问津的寂寞,高考被一所国内排名靠前的大学录取,进入省城读书。于是我成为父母眼中的骄傲,别人羡慕的对象。

    进入大学后,我依然努力,不断地读书深造,在我26岁的时候,拿到了博士文凭。我踌躇满志,准备一展所学。我一味地沉浸在象牙塔里,丝毫没有关注外面的世界,此时生活之舟已经转向,而我却茫然不知。

    求职几次碰壁之后,我才发现在我读书这几年,高校迎来了扩招潮,“学历贬值”的现象屡见不鲜,学历并不能为我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加分,而性别和年龄却成为我绕不过去的坎。

    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参加了无数次面试,也托过一些关系。最后终于进入了一家对口的事业单位,在省城安顿了下来。工作按部就班,单位里论资排辈之风盛行,我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更不善于溜须拍马,累活苦活干了不少,可功能簿上却常常没我的名字。我心灰意冷,之前大展宏图的愿望在日复一日繁琐的工作中消磨殆尽,在一次次挣扎失望中,我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自以为是的智慧、盲目的努力在社会的磨砺中不堪一击,我终究如大多数人一样,淹没社会发展的潮流中,成为最不起眼的小水滴,不留下一点水花。

    后来我和学生时代的爱人修成了正果,我结婚了。婚后不久我怀孕了,4个月的时候却突然流产了,当冰冷的器械伸进我体内,我感到撕裂般的疼痛,但我的心更痛,我一直自责,我认为是自己的心情郁结,没有保护好这个孩子,所以他离开了我。

    随后的几年,我按照书本上的教程,认真备孕,仔细计算周期、也许是第一次的经历太过于刻骨铭心,我拿出写论文的架势来备孕一个孩子,然而世事往往不遂人愿,周围同龄人的孩子已经可以打酱油了,但我一直没有动静。

    我忙着求医问药,无力再去关注更多的事情,事业的发展也被我抛诸脑后。医生没查出具体的原因,只说放松心情就好,却迟迟没有好消息传来,其间我们做过试管婴儿,也以失败告终。我备受打击,工作上更是浑浑噩噩,毫无建树,渐渐活成了单位里的“边缘人”。

    我默默咀嚼着身体创伤的痛苦、事业受挫的困境。对于父母,我一向是“报喜不报忧”的,因为我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口中“在大城市坐办公室,过着好日子的女儿”。即使父母是我最亲的人,我也不敢把真相告诉他们,我不怕别人的嘲笑和流言蜚语,我怕的是父母失望的眼神。

    后来我们折腾累了,几乎要放弃,却似乎感动了上苍,终于在四年后,我再度怀孕,这次我不敢怠慢,一直在家里休息,怀胎十月,女儿出生了。当她红扑扑的脸蛋贴着我的脸,我感受到那份柔软和依赖,我的眼泪纷纷落下。

    往事如风飘散,人到中年的我逐渐接受这个现实甚至凉薄的世界。但有时我还是会想:如果当初我不读那么多书,本科毕业就出来工作,避开大量毕业生就业的高峰,也许会更容易获得满意的工作,也就不会有后面的坎坷和波折。

    可人生是单向的马拉松长跑,不能回头,没有如果。文凭终究只是一块敲门砖,代表曾经的努力和奋斗,却不是人生无数关卡的通行证。人生的道路上往往面临更多的考验:进入社会、成家立业、人际关系……我们需要的何止是一个文凭?

    时间是良药,可以治愈很多的伤痛,无数的不甘、痛苦、埋怨终随着岁月长河奔流而逝。生活不如我希望的那样好,总会遇上各种杂乱和焦灼的麻烦事,但我慢慢学着放下,就这样平淡地过下去,没有轰轰烈烈,意气风发,唯有细水长流,安慰以后的漫长人生。

    ——小苹果

    人生最低谷的时候,985的文凭毁了我求职的希望。

    因为没有更多的家庭支持,生孩子之后不得不选择辞职成为全职妈妈。这个选择就算在所谓的高知家庭,也只是赢得了短暂的尊重和感动。时光推移,手心向上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更糟糕的是,不工作一心扑在家里,可能约等于失去社会属性。在外奔波一天的丈夫回家,并不想听家长里短的唠叨和抱怨,两个人注定渐行渐远。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我决定要开始工作。我对工作的唯一要求就是时间跟孩子上学相契合。

    经历了一些兼职骗局之后,我放弃了赚一些看起来时间自由、被描述得天花乱坠的工作。我把目光投向了钟点工。

    在网上看到有个别墅区的业主,想找一个靠谱的钟点工,每天上午工作4个小时,周末双休,主要工作是打扫和日常维护。我觉得这个工作时间简直完美!也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于是积极地联系了对方。

    为了获取这份工作,我提前学习了一些别墅维护的知识,认真制作了自己的简历。

    我永远都记得面试那天,业主看了我的简历后说:“你这么高的学历,我可不敢用,还是算了吧。”连试一试的机会都没有给我。

    我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不论我如何表达自己希望获得并能够做好这份工作,都是徒劳。

    一张文凭到底代表什么呢?

    它只是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在该好好学习的时候学好了,更大的概率会在需要好好工作的时候把事情做好。它也可能是一种能力的认可,大学时代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思维,而并非知识本身。

    所以,文凭本身并不该成为能或者不能从事什么工作的决定者。我更希望大家能够透过文凭,来看到一个人的本身。

    ——可亭

    “文凭并没有成为我的敲门砖,反而成为我下不来的高台和孔乙己脱不去的长衫。”网上冲浪时无意撞见这句话,深有同感。知名985本硕毕业后,我身上那件迟迟不愿褪去的“长衫”大抵是眼高于顶的傲气。

    刚毕业那年,我在职业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上接连不断地“折戟沉沙”,最终“丢盔卸甲”地投入求职大潮。但是文凭并没有成为我求职路上的敲门砖,拿到手的offer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工作,要么是外省名不见经传的国企,要么是省内月薪三千的私企。

    父母劝告我脚踏实地的去干件事,彼时的我眼睁睁地看着优秀的同窗们进大厂、入体制、升学读博,学历远不如我的熟稔伙伴们在父母亲戚的运作下谋得高薪体面的稳定工作,我无论如何都走不下高台,不能允许自己如此“堕落”地接受一份“毫无前途”的工作。

    在那段没有光亮的日子里,我不仅害了失眠,在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里依靠网络小说麻痹自己、逃避现实;同时在内心的反复煎熬中与父母产生了极大的矛盾,甚至无耻到嫌弃父母无能,怪罪他们不能为我的未来助力。

    生活还是要继续,在父母不离不弃的爱意支持下,我利用文凭的内核,即多年来内化积累的知识道理,逐步引导自己意识到不能让高学历将我打造成一个眼高手低的废物。

    后来,我扔掉了手头的网络小说,不再沉迷于精神鸦片,将目光重新投入到现实中,接受了放低姿态讨生活。现在三年多过去了,月薪也从三千涨到了一万二,到现在都无比庆幸自己勇于褪去毫无意义的傲气,从头再来!

    ——喜仔

    “文凭并没有成为我的敲门砖,反而成为我下不来的高台和孔乙己脱不去的长衫。”

    这句话之所以扎心,是因为它有着无法回避的宿命之感。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有了更多不同方向的可能,做好了成为树林中更高的那一棵树的准备。

    可未来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它只是一场低风险的投资。

    风险不高,但一定存在。

    我们终究会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认清这个现实,看到自己站在高台上,穿着孔乙己的长衫。

    可是啊可是,咬咬牙,高台可以下,长衫可撕破。

    与其困于其中,不如,舍了一切奔赴新的人生。

    一次不行,就再试一百次。

    最后或许就能发现,那不是困住自我的孔乙己长衫,而是化蝶前的茧。

    只是你的茧比寻常人结得更美一些。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