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无所不在的庞大叙事中,坚持成为自己。这是我们得以重返生活的一切的前提。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连清川
决定2023的消息,有点来得太早。
11月底,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我们进入了全面放开的状态中;12月26日,所有的旅行限制正式打开。
行程码,核酸码,曾经决定我们移动自由和距离的电子身份,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一切猝不及防,一切惊慌失措。我们被抛进了另外一个未知的未来之中。
感染海啸呼啸而来。张文宏在《人民日报》上说,上海预期1000万人感染,5万人入院,一次感染大流行。而这,只是上海一城。
布洛芬告急,急诊室告急,新冠特效药Paxlovid告急。
天地无知,年轮不管人世的炎凉,2023,依旧如期而至。
2019年12月30日,武汉第一例确诊新冠出现。经历了SARS之后的中国人,天真地以为那不过如同当年,是生活中的又一次短暂插曲,没有人预知它将主宰中国人日日夜夜的生活长达三年。
图/图虫创意
可是当我们再次迈入新一年的门槛的时候,它依然顽固地在那里。
2022年难以告别,如同2019年一样难以告别,也如同2020年和2021年一样难以告别。
上海的一位护士,因为哮喘倒在了她战斗过的医院门口;一位成都的女性从高楼跳下,她的女儿,却无法见到最后一面;乌鲁木齐的10个市民丧生于偶然的大火之中……
这只是这一年中无数大小悲剧中的几个瞬间,而更多平凡的人,平凡的事故,平凡的离去,被湮灭在时间之中。数以万计的小微公司倒下,农民工徒步含泪离开城市,梦想破灭的创业家清空办公室。
带着如此创痛的记忆,我们该如何继续2023?
01
那是一句毫无分量但坚如磐石的话:生活还得继续。是的,2023,我们必须重返生活。
但是,怎样重返生活,重返怎样的生活?
也许,最简单的概念,就是重返一切开始之前。我们曾经有一条非常熟悉的、行之有效的生活程式,这些大约就是我们需要重返的去向。
我们需要重返世界。三年来由于疫情的隔绝,我们正在与这个世界渐行渐远。我们无法去向远方;而远方来的人,无论他们是归来,还是来客,我们都要将他们隔离起来。
但这更多只是物理意义上的隔离,而心理意义上的隔离却更加严苛。
在过去四十多年的经验里,我们深切地知道,是开放带来了这个国家最根本的变化,来自外面的信息、知识、人才、经验、市场、技术、交流、网络、文艺,不断地在改变我们对于人、对于国家和对于世界的理解。
图/网络
疫情不仅拉远了物理上的距离,并且不断在加深心理上的隔膜。重返世界,并且继续从世界获取这个国家进步的元素。在放开之后,我们需要重新走进开放。
我们需要重返市场。疫情所带来的社会的深切改变,不仅是人们被笼罩在病毒的恐惧之上,而是在应对病毒恐惧的方法之上,我们变成了另外一个社会。
封控之下,行政替代了市场,控制替代了交流,配给替代了交易。在过去四十年来筚路蓝缕所建设的市场经济,在疫情的管控体系下,变得破碎和随意。
我们必须重返生活方式。在疫情的名义下,许多在日常时刻的生活被扭曲与污蔑。歧视如同烈火在所有地方燃烧,权力在最小的机构中被极致放大,而医院连救死扶伤的权利在某些时刻都被剥夺。
我们必须重返我们的生活方式,让咖啡、奶粉、电影重新流动起来,重新成为主宰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核酸、行程码与隔离街道的铁皮。
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重返向着现代化进发的方向。平等、宽容、法律、市场、全球化,这是在疫情之前,我们整个社会共同认同的进发的道路和方向。
02
然而,写下重返生活四个字是简单的,而实践它却太难。
因为权力有它的惯性,一旦有人品尝了它的滋味,就很难让它放手。要警惕那些在疫情的名义下形成的行政惯性,会变成一头贪婪的怪兽,不断从社会中蚕食人们的生活与自由。
2022年创造了许多新的词汇,其中一个极其恶毒然而却极为高效,那就是软肋。
图/网络
任何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有着难以割舍的软肋。老人、孩子、宠物,甚或是器具。而在这场社会的争夺战中,所有的一切都被武器化,都用来成为行使权力的工具。
在现代化的世界里,我们深刻地知道,并不是吃饱、穿暖、有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由这样一些在一些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东西所组成,家人、动物、植物和无关紧要的爱好。
生活是免于恐惧,是追求理想,是保有热爱,是维持尊严。而所有这一切,都是软肋。
然而我们也得到了教训。我们现在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时代火山下的一粒微尘,汪洋中的一条船,我们无从依靠,所以只能依靠自己。所以,我们要学会保卫自己。
我们的朋友张丰曾经说过,当你发现一条铁链锁住你的大门的时候,对付他们的办法只有老虎钳。当你发现一片铁皮封住你的家门的时候,你唯一的办法就是踹开它。
当你无法在医院里获得Paxlovid的时候,你要自己去寻找。
图/网络
我们还知道,就像北京的中国好邻居那样,当一对夫妻即将被带着两岁的孩子去方舱隔离的时候,邻居们都群起而阻止他们,告诉他们居家隔离才是一个好的办法。就像上海汇贤居的邻居们一样,他们站出来,冲出了小区封控。
我们学会了互助。无论在成都,在上海,在北京,还是在乌鲁木齐,我们都看到这些中国好邻居。
我们还知道,大声的呼喊,即便不被接受,也会被人听见。
就像上海松江的小区居民,喊出了我们要物资,所以他们得到了物资;就像陶斯亮,她喊出了不要弹窗,于是北京没有了弹窗;就像保定年轻的父亲冲出关卡去给孩子买奶粉,他得到了奶粉。
就像广州街头的那个女孩子,跪着,你也必须挺身而立。
生活不会自己回来,而要依靠自救。只有自救,才能夺回生活。
03
但是要记住,没有人承诺生活会回来,更没有人承诺生活会更加美好。没有人承诺爬坡之后就是下坡,也没有人承诺苦难。
也许,我们还要准备更加艰难的生活。
三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它几乎不可能被重新夺回。它摧毁的东西太多了。许多人失去了亲人,许多人失去了工作,许多人失去了公司,更多人失去了更多。
重建永远比建设,要更加困难。
我们无法漠视,在过去的三年中,这个世界的确已经改变了许多。一切曾经习以为常的、或者视同自然的事情,其实已经深刻地变化了。
而且,我们还远远没有真正地走出疫情。在所有专家的预测中,感染的高峰期还没有过去。我们正在面临春运感染的高峰,春季感染的高峰,以及可能的,即将持续到初夏的感染高峰。
图/图虫创意
也就是说,在2023年的上半年,我们还将持续地在新冠感染的恐惧笼罩之下继续生活。
我们必须知道,2022年过去,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好,可能变得更坏。
04
但是我们必须重返生活,不仅因为我们没有别的选择,而且因为这就是生活的本质。
冰川研究员陈季冰一再说过一句话,过去的四十年可能不是一场必然,而是一个意外。
可是将我们的视线放诸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就更加会发现,坏的时世总是日常,而好的时世才是意外。这的确就是生活的本质:幸福总是短暂,而苦难总是悠长。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中的话,一直被广泛地引用: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图/网络
我们中国人已经养成了一种牢不可破的东西,那就是我们都信仰生活。这样顽固而坚强的生存能力,几乎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所有民族中独有的品质。
我们的确难以抗拒时代的火山灰,如同一座山一样向我们倾轧下来。而过去三年,以及在即将到来的时间里,我们会看到,我们仍然无从主宰自己的命运。
可是我们能够,也必须寻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方式,去重返生活。就如同我们前面说到的那样,去自救,去互助,去呼喊,甚或,去逃离。
在一个无所不在的庞大叙事中,坚持成为自己。这是我们得以重返生活的一切的前提。
05
其实关于2022年,有许多事情,我们不曾说到。
乌克兰战争,丰县铁链女,唐山殴打女性,东航飞机失事,贵州转运大巴车祸……
我们还告别了许多人。有些人是这个世界的光,比如戈尔巴乔夫,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长者”;有些人是这个世界的甜,比如吴孟达、倪匡、沈庆;有些人是这个世界的盐,比如袁隆平,吴孟超,杨福家;而作为新闻行业的人,无人会忘却左方、杨海鹏和年轻的童薇菁。
当然,更多的,只是那些难以在历史上留下名姓的普通人,上海一个基层干部钱文雄,小提琴手陈顺平,乌鲁木齐罹难的火灾受害者……
但是,每个人都曾经鲜活地活在这个世上,并且会被哪怕一两个人恒久地纪念。
这个世界每年都不会缺乏震撼世界的大事件,哪怕是一个极其平庸的年份,也有宏大的故事能够震铄人心。
图/图虫创意
然而有些事情,能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希望和启迪。
当俄罗斯宣布将用九天时间攻克乌克兰的时候,这个小国、喜剧演员出身的总统泽连斯基说:我在这里。
在九个月之后,泽连斯基还在,乌克兰还在。
自救者,人恒救之。
如果说2023,我们依然有重返生活的勇气,以及希望,那么只有这一句是颠扑不破的:
自救者,人恒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