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情凶猛:奥密克戎BF.7毒株与众不同?

北京的奥密克戎感染潮为何比中国其他一些地方来势更汹涌?有专家分析,这或许和北方流行的变异株有关。

中国北方的新冠疫情势如排山倒海,而在北京传播的奥密克戎病毒,不但传染力超强,而且按照众多感染者的描述,似乎病程都更为严重,一般都会有高烧、喉咙剧痛等症状。

中国权威新冠专家钟南山上周对媒体表示,在北京、河北等北方地区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F.7,与在广州、重庆等南方地区流行的BA.5.2变异株比较,不能得出“北强南弱”的结论。“总体来看,两种毒株没有明显差异”。但他补充,BF.7变异株的潜伏期进一步缩短,患者在感染次日即出现传染性。

BF.7是由奥密克戎BA.5毒株衍生出的众多亚分支之一,2022年初首次被发现。自今年8月以来,BF.7开始在北美和欧洲传播。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10月在内蒙发现首个本土病例。

中国媒体援引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BF.7亚分支与今年以来流行的BA.1、BA.2和BA.5变异株相比,其免疫逃逸能力更强,潜伏期更短,传播速度更快。R0值(易感人群中平均一个患者可以传染的人数)可达10到18.6。与此相对,此前德尔塔变异株的R0值是5到6。

在德国已主导流行

世卫组织(WHO)曾对这一变种发出过警告,认为它可能成为下一个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新冠变异株。

以德国为例,根据官方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的最新统计周报,在德国上周确诊的新冠感染者中,感染BF.7毒株的比例为26%,占比最高。而这一势态在11月下旬就已出现。

德国权威病毒学家德罗斯滕(ChristianDrosten)上个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谈到这一毒株。他指出,目前在德国主要流行两个变种,BF.7和BQ.1.1。前者同BA.5很相似,针对它,德国大部分居民已通过接种疫苗或曾经的感染获得了较好的保护,因此如果BF.7主导传播,德国今冬将会有一个“温和的冬季”。

不过他这样说是就德国居民的群体免疫水平而言。在之前自然免疫缺失、疫苗接种又存在缺口的中国,则另当别论。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日前表示:“只要这个病毒还是奥密克戎分支,病毒的毒性、致病力和传染性是不会有本质改变的。”

德罗斯滕认为,从病毒进化角度看,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奥密克戎变种发生重大突变的余地已经很小。他当时担忧的是,一旦中国出现大范围传播,“不能排除在中国病毒出现零星进化的现象”。

德国莱布尼茨传染病和预防研究所(BIPS)所长、不来梅大学教授哈约·泽布(HajoZeeb)本月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出,因此在中国疫情监控很重要——通过对感染病例至少是抽样性质的病毒基因测序,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新的变异株,“这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