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布洛芬一片难求,这家公司趁势涨了184亿

    当布洛芬的市场供需回到正常轨道,我们可能会淡忘这段买不到布洛芬的日子,但新华制药高涨的股价在资本市场上见证了这段历史印记。

    作者 |林夏淅

    编辑 |刘肖迎

    英国人斯图尔特 · 亚当斯恐怕很难想象,自己发明的布洛芬会在六十多年后变得如此紧俏。

    12 月 10 日,仍在哺乳期的小雯一家都 ” 中招 “了,因为在北京没能买到适合婴儿的布洛芬混悬液,只好动用亲朋好友四处托人,最终还是远在南宁的朋友找到了药,寄往北京。

    在河北邢台寻药的刘毅,跑遍当地药店都没能找到用于退热的对乙酰氨基酚,无奈之下向一个从事药店大代理的熟人开口,结果对方也只是给了自己区区几片,让他哭笑不得。

    12 月中旬的上海,余鱼同样跑了不下十家药店也没能买到布洛芬,关于到货时间,有店员表示 ” 没法估计,全国都缺货”,也有店员告诉她 ” 听业务员说要到下个月初了,但也不敢和客人保证 “。

    无论大小城市,布洛芬紧缺似乎已经成为当下的常态。

    最终,大多数没能提前囤药的 ” 新冠阳性患者 “们,还是以自己或朋友们此前无意间留下的布洛芬互通有无,渡过了难关,比如福州的小陈因为肾结石还留有布洛芬,许多女性则因为生理痛的原因常年备有这种药物,他们在” 阳了 ” 之后只吃了两三颗,剩下的大都匀给了买不到药的朋友们。

    12 月 19 日,珠海市 500 多家零售药店已经开始采取 ” 拆零 ” 的销售方式,每个人 7 天内的布洛芬购买量不超过 6粒、布洛芬混悬液购买量则不超过 1 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最大的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商新华制药,自 12 月 5 日开始在 A 股迎来 8 个涨停板,市值从 143亿元最高飞涨至 327 亿元,而前不久新华制药一众股东、高管和员工才刚刚完成上一波大涨后的套现。

    但即便如此,布洛芬能给新华制药带来的业绩,能够支撑起 184 亿元的市值增量吗?

    ” 消失 ” 的布洛芬

    和小雯一样买不到布洛芬的人都有一个疑问,布洛芬是如何 ” 消失 ” 的?

    从已有情况来看,在 12 月 7日国家发布新《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中,布洛芬、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连花清瘟等药物都被列为发热症状常用药物,自此也很快在各种渠道被抢购一空。上海某药店人员告诉市界,布洛芬这一类药物大约是从12 月 10 号开始断货的。

    之后社交平台上陆续出现各种关于抢购布洛芬的攻略分享,有不少网友分享如何蹲点各大平台等待定时出货,也有人分享自己如何修改定位在外地小县城买到药,再让店员或外卖小哥以快递方式寄给自己,但后者并不被提倡,相关攻略也有不少已被举报删除。

    11 月下旬花 24 块钱就能从外卖平台叫来一盒布洛芬,但如今淘宝平台阿里健康大药房海外店售价 404 元的日本进口 EVE布洛芬(3 盒),也早已经被抢购一空。

    12 月 20 日还有媒体报道,上海发热门诊迎来第一波高峰,医院退烧药紧缺,有病人排队 3、4个小时后只配到两粒布洛芬导致情绪失控,和医生发生争执。

    这种紧张的供需关系让人很容易忽略,事实上中国是一个布洛芬原料药的出口大国,中经智盛的行业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布洛芬需求量不过 1722.6 吨,但产能达到 1.44 万吨,且每年都有大量产能被用于出口。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中国分别出口布洛芬 8537.31 吨、8439.49 吨和8110.1 吨,而仅仅是国内一家新华制药的布洛芬原料药产能,2021 年已经达到 8000 吨,是国内需求总量的 4.64倍,这意味着过去我们并不缺布洛芬。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买不到布洛芬的情况呢?

    总结各种观点,主要还是因为短期内居民大量囤药的动作,导致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的行业无法满足这种快速拉高的市场需求,出现供需之间的较大缺口。

    新华制药作为国内最大的布洛芬原料药供应商,同时也直接生产布洛芬片剂和胶囊,其生产的布洛芬原料药还需要进入下游的医药生产企业,加入必要的辅料和一定加工后才能再进入流通渠道、对外销售,而疫情下医药生产企业快速提高产能正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

    也有媒体报道称,有药店人员表示,” 其实市场上不是没货,而是价格高得离谱,拿进来我们也不能卖。”

    所幸近几日已有多家药企宣布加大生产力度,其中新华制药表示原来生产近百种产品产线都已调整为集中生产布洛芬片等解热镇痛类产品,正在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宜昌人福表示歇人不歇机,布洛芬每分钟可生产3800 片;亨迪药业也表示自 12 月以来全力以赴,确保市场供应,目前日产量增产 50%。

    药企们连轴转的努力下,布洛芬供应紧张的局面应该会很快得到缓解,但以布洛芬为代表,这种买不到药的无力感也留在了许多人的脑海之中。刚刚成为” 阳康人员 “的刘宁告诉市界,自己一度在刀割嗓子的痛感中醒来,在平台上找药的时候决心不论多贵都买,但就是买不到可以马上送达的,这种无力感恐怕是很难忘记。

    ” 低调 ” 的新华制药

    如果说买不到药的小雯是硬币的一面,那么市值大涨的新华制药就是布洛芬供需紧张背景下硬币的另一面。

    作为国内最大的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商,A 股上市公司新华制药,自 12 月 5 日开始连续上涨,期间喜迎 8 个涨停,并在 12 月19 日这一天创下上市二十多年来的最高市值—— 327 亿元,相比两周前的市值整整高出 184 亿元。

    成立于 1943 年,新华制药在 1996 年和 1997年分别于香港联交所和深交所上市,是我国第一家化学合成制药企业,也是目前全球重要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内重要心脑血管类、消化系统类、中枢神经类药物生产企业,背后实际控制人是山东省国资委,截至2021 年 9 月末,山东省国资委实际控制的华鲁控股集团直接和间接持有新华制药 36.75% 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和 ” 新华社 “” 新华书店 “同样诞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华制药前身是军需药品供应紧张时成立的一个制药小组,随后从生产军需药品到面向民用市场,新华制药对国内医药事业有过众多贡献,包括在1950 年研制黑热病特效药、50 年代援建华北制药等国家大型骨干药企、90 年代率先在医药行业中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等等。

    上市之后新华制药作为一家国企,业绩增长和负债率等指标都相对平稳——其收入从 1997 年的 9.16 亿元逐步增至 2021年的 65.6 亿元,净利润则从 0.84 亿元增至 3.62 亿元,近十年净利率有所增长但也维持在 6% 左右,负债率则在48%-55% 之间波动。

    从收入结构来看,2021 年其来自化学原料药、制剂和医药中间体及其他三部分业务的收入分别为 27.41 亿元、26.12 亿元和12.08 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 41.78%、39.81% 和18.41%。但从收入来源地看,新华制药主要还是面向国内市场,2021 年对应收入占比仍达到66.78%,而国外收入主要来自欧洲和美洲。

    总体而言财务角度来看新华制药是一家 ” 中规中矩 ” 的国资背景上市药企,上市二十多年来市值始终未超过百亿,大多时候在 50亿元以内徘徊,直到 2022 年情况发生了改变。

    近期大火的布洛芬,带火了新华制药的股价,但也确实是其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业务。

    作为国内第一家试制成功布洛芬原料药的企业,招股书显示,新华制药从 1980 年开始生产布洛芬,1996年公司生产的解热镇痛药产量 8340 吨,占全国的 20.8%,其中布洛芬产能 300 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 61.3%。

    十年之后,2016 年年报曾披露,新华制药的布洛芬年内创收 3.74 亿元,占当年总收入的 9.31% 和原料药收入的21.12%,是百余项产品中创收最多的一项,但是化学原料药收入板块整体毛利率并不高,为 26.05%。

    来源:视觉中国

    2021 年华金证券研报曾显示,新华制药的布洛芬年产能为 8000 吨,而新华制药 2022年半年报披露,刚完成布洛芬产能提升的改造工程,相关工程的预计年产能达到 1 万吨,这相当于 2021 年国内布洛芬需求量的 5倍有余。排在其后的亨迪药业目前年产能仍为 3500 吨,另有 5000 吨的项目在建设当中。

    在布洛芬一盒难求的当下,新华制药作为产业链上重要的原料药生产商,一边全力投入了布洛芬等退热药物的增产工作中,另一边也在一夜之间重新站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半年两次大涨背后

    事实上近期因布洛芬大涨之前,新华制药在 4 月份也因为另一种新冠药涨过一次,而且涨幅比这次还要更大。

    2022 年 4 月 26 日收盘后,新华制药公告称与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真实生物”)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真实生物同意新华制药为其拥有的阿兹夫定等产品在中国及其他国家的产品生产商和经销商。

    所谓 ” 阿兹夫定 ” 是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新冠口服药,由河南真实生物自主研发,售价 270 元 /瓶,在此之前,全球只有沙默东和辉瑞制药的两款小分子新冠口服液被批准上市,此番新华制药与真实生物合作的分量也就可想而知。

    但直到目前,双方的合作也并未实际开展—— 12 月 13日新华制药曾回复媒体称,针对此项框架协议尚未有生产,也没有销售阿兹夫定。

    一纸框架协议虽未有切实进展,但却迅速带动了股价上涨,从 4 月 26 日公布协议当日到 5 月 27 日,新华制药股价从9.31 元 / 股涨至 38.3 元 / 股,期间共有 11 个涨停板,市值直接从 62 亿元跃至 257 亿元,翻了 3倍有余,比此次布洛芬带来 1.29倍的涨幅更甚。与此同时,上至大股东和高管、下至公司员工持股计划,都瞄准了这次股价高位的绝佳机会,迅速完成了套现。

    来源:同花顺,新华制药股价趋势图

    首先是 5 月 13 日,持股 0.64% 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在 11 个涨停板结束当日公告称,已经以 24.28 元 /股的价格减持了 404.26 万股,而这一波清仓式减持合计套现了 9815.41 万元。

    紧接着是 7 月下旬十余位高管的集体减持,其中包括新华制药前任及现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和董事,合计套现 703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后的 9 月份,新华制药进行一次换届选举,在公司担任 12年董事长的张代铭,以及副总经理贺同庆、王小龙、杜德清都辞去了公司全部或部分职务,而根据证券法规定,董监高离职后半年时间内不得减持上市公司股份,如此看来7 月份的集体套现对上述离任人员来说也相当于一次 ” 退休奖金 “。

    到此为止还是程序上合规的,但 11 月 10 日至 11 月 14日,华鲁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华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没有提前披露减持计划的情况下,也匆忙减持了 414.32 万股,套现约 9900万元,还因此收到了深交所的监管函。

    事实上华鲁投资截至 2022 年 9 月末共持有新华制药 4123.52 万股,其中只有 414.32万股为流通股,剩余限售股都要等到 2025 年才解禁,此举相当于一次性清仓了可出售的所有流通股。

    <

    p style=”text-align:center;”>

    再之后才是自 12月初开始,布洛芬带动的第二波上涨,而相比上一次不了了之的阿兹夫定,此次上涨背后新华制药确实是国内最大的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商,近期还完成了1 万吨的扩产,但即便如此布洛芬能给新华制药带来的业绩恐怕也比较有限,难以支撑 184 亿元的市值增量。

    如今作为一种必需品的布洛芬原料药,事实上并没有多少可供想象的市场空间,一份来自 QYResearch的分析报告显示,预计全球布洛芬原料药市场规模在 2020 年至 2026 年维持在 6.42 亿美元至 6.72亿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 46 亿元左右。

    具体到新华制药身上,从其同行亨迪药业 2021 年披露的招股书来看,2018 年至 2021年上半年,布洛芬原料药平均单价分别为 10.39 万元 / 吨、13.42 万元 / 吨、12.08 万元 / 吨和 9.73 万元/ 吨,且未来如果布洛芬原料药市场供给持续增加,价格和毛利可能进一步下滑。那么如果以 10 万元 / 吨的价格和新华制药完成扩产后 1万吨的产能计算,即便满产开工,也只能带来大约 10 亿元收入和 2.6 亿元毛利,大约占 2021 年新华制药毛利总额的14.66%。

    这确实可能给新华制药带来一定的业绩上涨,但幅度也是有限的。

    12 月 20 日新华制药股价已经开始回落,当日以 9.91%的跌幅收盘,布洛芬给这家低调多年的药企带来的光环正在快速褪去。

    回到当下布洛芬一盒难求的局面中,新华制药的大涨只是供需急剧变化下的一个缩影,许多人过量囤药后也会发现,大多新冠患者只需服用 3粒左右的布洛芬,一盒 24 粒大约能满足 8 个人使用,一盒以上的购买量也实属没有必要。

    当布洛芬的市场供需回到正常轨道,我们可能会淡忘这段买不到布洛芬的日子,但某种程度上,新华制药高涨的股价成为资本市场上见证这段历史的印记。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