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带病上岗猝死 网议“和当年李文亮一模一样”

Avec la levée brutale de la politique « zéro Covid », la Chinepourrait affronter une hausse incontrôlée des infections. AP – NgHan Guan

“23岁医学生阳性带病上岗猝死”的词条,近来在中国网络上引起热烈讨论和广泛关注。这名学生疑似确诊新冠肺炎仍要上一线工作病倒,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5日凌晨确认,他已于14日晚间10点08分去世。他的事件引起医学生的共鸣,中国各大医科院校内爆发抗议。与此同时,外界关注到,中国官方的确诊数据已彻底失真,民间改以「发热」关键词搜寻指数来分析,指早在政府放宽措施前,直到12月9日全国已有2.4亿人踏上群体感染道路。

中国官方在推出优化防疫新10条后,控管全面松绑,疫情迅速爆发,染疫病患纷纷涌向医院造成医护人员大规模感染新冠病毒。但在病患激增而医护人力紧缺下,各地医院纷纷要求医护人员带病上班,只要退烧就要返院报到,否则就要请假扣薪。

面对上述传言,华西医院日前一度公开声称,陈姓学生正在重症监护室抢救,网络所指他染疫后发烧3天坚持上班的说法「内容不实」。

华西医院今天凌晨发出第2份通报,才宣布陈姓学生因心源性猝死。由于他的父母不同意验尸,遗体随即运往殡仪馆。

其实在院方确认陈姓医学生病逝前,就有各种消息在网上流传,直指院方做法的争议,宛如武汉医生李文亮生命最后一刻时的悲剧重现。

据推特网友@李老师不是你老师接到的投稿显示,有该校学生透露,陈姓学生的病例已经封存,一般情况下只有确认死亡才会封存病历。此外,据网传的护理记录显示,该患者一直使用胸外按压机维持心跳和血液循环,各项医学指标表明,他的基本生命特征不乐观。网友写道「这和当年李文亮医生去世一模一样,无意义的抢救就是在辱尸。」

中国近来疫情蔓延,导致医护人员须带病上班的现状,已引发各医学院学生不满。陈姓学生就读的华西临床医学院约300名学生11日晚间就在校园里发动游行,并高喊「同工同酬,拒绝双标」的口号。隔天,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江苏徐州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学校里,也出现学生聚集表达要求,并喊出同样的口号。

在上述现状下,中国医学院学生在校期间,须在医院接受实习性质的「规培」,且依规定毕业后不能直接参加工作,要以住院医师身分在医院各专科轮流转任3年,接受临床训练,期间只能获得微薄收入,且常要负载工作,形同压榨年轻劳力,多年来已引起积怨,近日疫情爆发更成为引发抗议的导火线。

有网友直指,医学院学生并不恐惧疫情,而是「看不惯这吃人的规培制度」,成为「无良医院」压榨的利器;而中国的医疗就是靠压榨底层医学生维持下去的,有名号的大医院要是没有规培生,「没有一个能够正常地开展工作」。

官方确诊数据失真 民间改用搜寻指数推算

与此同时,外界关注到,中国官方的确诊数据已彻底失真,民间改以「发热」关键词搜寻指数来分析,指多数城市此次的疫情起始点早在政府放宽措施前,并称直到12月9日,全国已有2.4亿人踏上群体感染道路。

中央社报道,据自媒体「城市数据团」10日发布文章「10亿人的27天」指出,在没有医疗数据的情况下用搜寻指数分析,结果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现今的说法吻合,也就是在中国政府开始放宽防疫措施之前,境内感染病例就已经激增。

这篇文章说,早在10多年前,就有研究使用Google搜索指数来预测流感爆发情况,尽管会存在问题,但是在实况监测上一直做得很好。

文章先列出2022年以来香港、台湾、新加坡和日本的「发烧」搜索指数与当地每周病例之间的关系,显示进入与疫情共存的阶段后,「发烧」搜索指数上升,基本上和当地的新增病例数同步,或者领先一周左右。

文章再以上海、长春和乌鲁木齐今年的例子显示,「发烧」搜索指数与较大规模的Omicron病毒株疫情高度相关。在这几次较为严重的疫情中,相关搜索指数也达到了基准水平的2倍左右。

然而,11月上旬之后,河北保定、石家庄和北京的相关指数,以惊人的速度突破了基准值的3倍、4倍甚至5倍,且完全没有停止的迹象,文章说,「当地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也就不难想象了」。

据中央社表示,这篇文章先定义其搜寻指数分析的作法,把上升趋势出现的第一天定义为该城市迈向群体感染第一天。结果显示,这一波疫情开始的时间比大家认为得更早,早在优化防疫20条发布的第一天,也就是11月1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和邢台市就开始迈向群体感染,至今已经持续一个月,也没能看到减缓的趋势。

第二批进入群体感染的是甘肃兰州、河南洛阳与河北保定,时间在11月17日到11月18日。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河北省全境几乎都已经开始群体感染。河南省的群体感染也在快速进行。甘肃省在兰州之后,临夏、甘南两个自治州也在11月下旬开始群体感染。

该文章续称,北京是全国首个进入群体感染的大城市,时间点是11月27日;接下来是重庆、武汉、昆明、成都等。截止到12月9日,全国已经有2.4亿人已经踏上群体感染的道路。

由于这项分析是在确认出现群体感染7天之后向前回溯,若一个城市的感染是在12月2日之后开始,便没有计入。所以文章另外列出已经出现感染明显趋势的13个城市,涵盖上海与广州在内,总人口约为1.16亿人;也就是说,在上升趋势不改变的情况下,到12月中旬,全中国可能已经有3.6亿人口开始走上群体感染的道路。

即使数据惊人,但文章认为,中国应该在今年3月就放开严格的疫情管制。理由是,当时3剂疫苗大规模接种刚刚结束不久,大部分人都正有着最佳的保护力,「而不是在许多人已经一年没有补种,中和抗体滴度大幅下降的现在」。

此外,冬季是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医疗资源比春季更紧张。从3月到11月,也没有再等到毒力更弱的Omicron变异株。

但在今年3月,中国选择了继续封城。城市数据团根据公开讯息整理计算,将每一个被封控过的地区按照封控的天数加总,去掉其中被封时间不足5天的人口,从今年的3月初到11月底的这段时间,「中国共有10亿人曾经历过封控,他们平均被封控了27天。」

同样口径的被封控人口数字,在2021年同期仅有2700万人,是2022年的1/40。文章说,对过去成功政策的路径依赖,让中国在2022年错过了最佳的开放时间,只能在更糟糕的时间点,调转政策方向。

这篇文章在城市数据团的微信公众号上已被删除,但网络上还搜寻得到。

报道总结,中国11月11日推出优化防疫20条后,各地陆续改变大规模核酸检测的作法,12月7日提出的新10条形同放弃「动态清零」,14日国家卫健委宣布,许多无症状感染者不再参加核酸检测,无法准确掌握无症状感染者的实际数量,14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