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叱咤足坛的梅西,因为这个病差点只有1米4

    身穿蓝白相间的10号球衣,带领“潘帕斯雄鹰”阿根廷队征战世界杯的足球巨星梅西,牵动着全世界球迷的心。

    被誉为“诸神黄昏”的本届世界杯,对梅西而言并不容易。开赛负于沙特阿拉伯队成为第一个“大冷门”;面对非赢不可的生死战,梅西贡献传射,拯救了球队。

    7座金球奖、6次世界足球先生、6座欧洲金靴奖……载誉无数的梅西,仍在刷新着自己的记录。

    谁曾想到,一代“球王”风光的背后是无数艰辛。小时候的梅西曾差点因为一种疾病,无缘绿茵场,无法为世界贡献一个又一个精妙绝伦的进球。

    那就是矮小症(过往俗称“侏儒症”),具体来说,梅西所得的是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所致的身材矮小。

    很多人可能疑惑:“梅西的身高现在看上去很正常,只是和其他运动员比,矮了一点,怎么会得‘侏儒症’?”

    (梅西小时候与年龄相仿的队友合照,来源:网络)

    今天我们就来聊下,生长激素缺乏症是怎么回事?

    家长如何识别孩子有没有得这病?如果孩子得了这病,该怎么办?

    生长激素是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正如它名字所言,生长激素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骨骼、肌肉和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1]。

    生长激素缺乏症是一种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由脑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分泌的减少或缺乏所致。对儿童而言,它最大的危害之一就是导致矮小。13岁的梅西身高只有1米4,经过医生检查才发现得了生长激素缺乏症。

    不仅如此,它还会影响儿童的发育和代谢,容易引起发育延迟,以及不同程度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1]。

    这大大增加了他们长大以后得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风险。

    遗憾的是,约有95%患儿生长激素缺乏症无明确病因。只有少数儿童有明确病因,多是由于器质性病变(如脑炎、脑肿瘤等)导致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2]。

    因此,家长需要及时发现孩子生长的异常,才可能让患儿像梅西一样“逆天改命”。

    很多家长十分在意孩子的身高,期盼着孩子可以在同龄人中有着身高优势。当“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孩子高的时候,一些家长便开始焦虑起来,担心孩子是不是出了问题。

    其实,长得矮小并不代表孩子缺乏生长激素。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有一些典型的特征,如2~3岁以后生长缓慢、身材矮小但比例正常(四肢匀称)、外貌与同龄儿童比更幼稚、前额略突出、声调更高、智力水平正常等。

    医生主要根据儿童的身高(是否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身高的2个标准差)、生长速率(3岁以下:

    对于家长而言,孩子的身高是最简单且直观的“预警”信号。可是,每个人对高矮的定义都不一样,怎样才可以区分长得矮与生长激素缺乏症呢?落后两个标准差又是什么呢?

    生长曲线图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作为一种实用的记录工具,连续和动态的特点,让它可以帮助家长直观地识别孩子身高的异常。

    常用的生长曲线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以及我国首都儿科研究所根据中国儿童调查数据制定的生长曲线。我们以后者为例,来详细说明该如何看身高、体重生长曲线图[3]。

    (中国2~18岁儿童身高、体重生长曲线图,以标准差为单位。上图为女童,下图为男童。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

    生长曲线图的横轴代表年龄(岁),纵轴代表身高(厘米)和体重(千克)。家长将孩子每年的身高一一标记在图中,得到一系列独立的点,再将这些点连成线就可以得到孩子身高的生长曲线。

    按照标准差绘制的生长曲线有7条,每条线旁边分别标有-3、-2、-1、0、+1、+2、+3,这些即为标准差。0代表的是平均值,+1代表平均值加上1个标准差,-1代表平均值减去一个标准差,以此类推。

    标准差是一个统计的概念,身高曲线落在“-2”至“+2”之间的占比约为95.4%。简单来说,100个孩子中,有约95个孩子的身高曲线落在“-2”至“+2”曲线之间。

    而当孩子的身高曲线一直处于“-2”曲线之下,那么就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了。

    以图中标注出的“-3”曲线为例,当一个男孩5岁身高约为1米,7岁长到1米1,10岁1米2,12岁1米3……他的生长曲线大致上与“-3”曲线重叠,持续地处于“-2”曲线之下。这提示,这个男孩可能存在矮小的问题,需要去儿童内分泌科进一步判断是否是生长激素缺乏症。

    “如果不治疗,梅西的身高可能永远停留在140厘米……”

    对于现在身高170厘米的梅西而言,他所接受的治疗无疑是成功。而让梅西得以重拾足球梦的关键是——规范地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可是,有不少家长听到医生建议孩子尽早打生长激素时,会产生疑虑,甚至抗拒。原因在于,很多人对“激素”的固有印象是有害的,会带来大量副作用。

    其实,激素分为很多类,大致有四类,包括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肽与蛋白类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氨基酸衍生物(如甲状腺素)、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

    这些激素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调节各种组织和细胞的代谢活动,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

    其中,家长认为会对身体带来副作用的“激素”,实际上只是激素中的一种,名为“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长期使用类固醇,确实会让人体重增加、骨质疏松。但生长激素不属于类固醇,作为肽类激素,它不会带来这些副作用。

    目前,我国重组人生长激素分为冻干粉针剂和水剂,经过了短效到长效的技术迭代。无论是中国食品药品监督局,还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重组人生长激素都被批准为目前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唯一有效的药品。

    当然,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使用,需要在医生做出明确诊断之后,对症使用,且整个治疗过程要接受医生随访,按时复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4]。

    因此,及时发现孩子生长异常的家长,切不可因为抗拒“激素”,而耽误了孩子的黄金生长期。等到孩子骨骺线闭合(代表身体已经失去了自然长高的潜力),后悔就来不及了!

    审稿专家:张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0 - 0

    Thank You For Your Vote!

    Sorry You have Already Voted!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