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德国总理逼习对俄表态?北京语焉不详的“聪明外交”

    德国总理肖尔茨访华期间,习近平做出了反对核战争和核威胁的表态,被解读为北京首次对普京发出的警告。有德国媒体的分析对此提出质疑。

    《南德意志报》发表题为”德国总理的外交意外收获?”的文章,指出肖尔茨把习近平有关核武器的表述当作自己此次中国之行的一大收获。然而”肖尔茨此次仅在北京停留了11个小时的访问,真的达到了让中国转变思路的成果?甚至促使习近平做出了一个他本不愿以这种方式做出的承诺?”

    文章指出,俄罗斯确实对中国存在依赖,”假使俄罗斯的确准备使用核武器,而这样作有遭到中国领导人的唾弃的危险,那对普京还是可能产生威慑的。”接着作者笔锋一转:

    “首先,没有人能保证,北京的影响力真的足以左右俄罗斯的行动,如果克里姆林宫决定通过核武让冲突升级的话–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布裘德·布兰切特(JudeBlanchette)这样认为。此外,习的表述也并不是路线的改变。’中国方面的表态总体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情况’,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SWP)的施耐德(JonasSchneider)说。不过专家们之前就基本上认为,中国政府是反对俄罗斯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的。在10月,中国外交官就对他们布鲁塞尔的同行们透露,使用核武器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据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专家称,(中国)前军方高层人士也在不久前发出信号,指出使用战术性核武器,对北京来说就是踩红线。说肖尔茨向习近平施加了影响,是十分值得质疑的说法。”

    “中国国家主席需要同欧洲和美国的贸易关系,甚于同他的俄罗斯邻居。清楚的一点是,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对北京来说,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保持平衡就越困难。同时,习近平在他有关核武器的表态中既没有提到俄罗斯,也没有提到乌克兰作为国家,而仅仅是提到了’乌克兰危机’,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并表明,应该制止在’欧亚大陆’发生一场核战争。在普京发出核威胁的背景下,中国的表态相对模糊,想来这不会让俄罗斯当权者感到不快。科学与政治基金会的专家施耐德称之为’聪明的外交’。”

    谁和谁脱钩?

    《世界报》刊登专栏作者、媒体人斯特凡·奥斯特(StefanAust)撰写的评论文章,指出德国政界和经济界都未找到因应来自中国的挑战的有效策略。作者认为,肖尔茨对中国的访问体现了政治的象征意义:

    “中国的官方宣传对这次访问大加赞赏,因为在北京看来,在华盛顿和伦敦执政的是中国的仇视者。尽管中国与美国的经济联系远比德国要多。习近平想要分裂西方。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机器,很多来自德国的中型企业。德国的重要企业则依赖于中国市场。然而中国的经济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德国,至少在目前还是这样。中国领导层在以强硬的手段贯彻自己的利益。而在德国,人们有时不仅会问,政府是不是在努力这样作。明确表达自己的利益不知为何会被看作是有失体面之举。”

    作者认为,应对失措的一个原因是德国的决策层对中国缺乏了解,”习近平的顾问熟悉德国,而德国政界却几乎是两眼一抹黑”。文章举例写道:

    “当我们还在讨论是否应该与中国脱钩的时候,中国已经在与我们脱钩了。习近平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因此,他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设想包括,到那时电脑芯片的国产率要达到70%。习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双循环’。为降低对外国的依赖,在国际经济循环之外,还要大力加强中国国内的经济循环。”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