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斯大林时期最大烂尾工程 苏维埃宫有多壮观?

    说起最大的烂尾工程,可能是前苏联的苏维埃宫。

    苏维埃宫如果建成的话将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建筑。其主楼的设计高度为495米,高达100层。下面的裙楼布置最高苏维埃会议宫、革命博物馆、地铁站等设施。苏维埃宫内的主大厅内部净空高达100米,直径160米,可容纳21000人。楼顶的列宁像重6000吨。

    苏维埃宫的建设从1937年开始,预计建筑成本高达40亿卢布,几乎相当于1940年苏联国家预算收入(180亿卢布)的四分之一。但是在开挖了一部分地基后,莫斯科河的河水渗入到地基中,工程被迫暂停。1939年解决了地基渗水问题后开始继续施工,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已经完成了地面层的结构施工。

    苏德战

    争爆发后,苏维埃宫的设计小组被疏散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已经建好的结构被拆除,钢材用来修筑莫斯科外围防御工事。但是斯大林仍然没有放弃修建苏维埃宫的梦想。二战结束后,在设计环绕莫斯科的“七姐妹”高层建筑时,其尖塔摩天大楼的外观都是用来与苏维埃宫相呼应的。斯大林死后,苏维埃宫工程才正式下马,挖好的地基被赫鲁晓夫改成了公共游泳池。

    说起苏维埃宫,要从它的选址前身说起。

    法国拿破仑带领60万大军大举入侵俄罗斯,1812年俄国罗斯军民在严寒的帮助下,打败了拿破仑的军队。在取得胜利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决定修建一座大教堂,一来纪念这次伟大的胜利,二来感谢上帝对俄罗斯的庇佑。这就是俄罗斯最大的教堂——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1831年完成设计,1839年开工奠基,到1860年主体建筑完工,开始进内部豪华装饰,直到1887年正式启用,从设想到建设完工,共花费了75年时间,其间经历了四代沙皇,真可谓是百年工程。

    这座耸立俄罗斯莫斯科的市中心,莫斯科河畔耸立的大教堂——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是世界上最高的东正教教堂,也是最大的东正教教堂,成为著名的地标建筑。

    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重建)

    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重建)

    1924年春,政府委员会建议在大教堂地址上建造苏维埃宫。但由于处在困难时期,计划搁浅。1931年,苏联的报刊宣传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建起了强大的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的基础,有了发达的农业,无论从经济的年增长率,还是从发展速度来说,前苏联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苏联第一”、“苏联惟一”的思潮和行为急速膨胀,那种曾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蔓延而后被抑制的“苏维埃世界共和国”的理论和主张又统领了一切,种种梦幻般的想法,“世界革命首都”、“共产国际中心”等等不一而足。大、高、神圣是这个时代衡量一切的标准。因为只有大、高、神圣才能体现出苏联的强大、第一和不可替代。

    1930年前后的苏联有充分的信心挑战土木工程的极限:西方饱受战争和萧条折磨,苏联则欣欣向荣。这片土地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工业化,必胜的信念鼓舞着苏联人民,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亦满怀豪情,希望迅速为苏维埃献上赞歌——一座座既能彰显荣耀又能体现感召力的摩天大楼。

    建筑是时代精神的写照。

    金字塔述说古埃及的神圣,凯旋门夸耀法兰西的辉煌。苏联也应该有与自身光荣相称的标志性建筑,正如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人类想要修建直达天庭的巴别塔。

    苏维埃宫殿的建设再次被提上了日程。在当时的莫斯科,有一座大、高、神圣的标志性建筑物,但却不是“无产阶级”的,而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丰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它处于莫斯科中心地段,对面就是克里姆林宫,当苏联领导人从红色宫墙里推窗而望,首先见到的却是这一建筑物。当然,首先要做的,就是拆除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拆除建筑,并不是什么难事。

    1931年,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被炸掉了。

    在规划中,“苏维埃宫”要囊括大教堂及其周边地区,无论是建筑物本身还是内部空间都将超过苏联现有的任何建筑物。

    1931年6月,苏联政府展开了苏维埃宫设计方案的竞赛工作。在400多个各国设计者的方案中,苏联建筑师约樊高中榜首。约樊的方案很好地体现了大、高、神圣的特色,在苏联,这类建筑被称为“斯大林式建筑”,如今仍在定义莫斯科天际线的“七姐妹”正是这种流派的宠儿。

    这些建筑是二战后莫斯科重建计划的组成部分,原本的使命是以众星拱月的方式衬托位于中心的苏维埃宫。这“七姐妹”是莫斯科大学主楼、乌克兰酒店、列宁格勒酒店、外交部大楼、重工业部大楼、文化人公寓和艺术家公寓。

    就苏维埃宫设计而言,它要囊括大教堂及其周边地区,无论是建筑物本身还是内部空间都将超过苏联现有的任何建筑物。就高而言,它不仅要超过克里姆林宫,而且要超过世界上当时的所有建筑:苏维埃宫高达415米,比埃及胡夫金字塔高278米,比德国科隆教堂高255米,比罗马圣彼得教堂高272米,比巴黎埃菲尔铁塔高95米,比纽约帝国大厦高8米。

    然而教堂刚刚完成拆迁征地工作,苏联就在经济上遭遇了重重困难。在“把富农作为一个阶级来消灭”和完成“农业全盘集体化”的1930和1931年,农业并没有取得领导者所期望的成就,相反却是灾荒遍地,大规模的歉收,进而灾难性地影响到对城市居民的供应、多种工业产品的原材料供应。

    由于燃料能源出现严重困难,工业生产受阻,从1932年起,“工业化”的速度急剧下降。再一次恢复居民的粮食、工业品的凭证供应制就是证明。

    拖到1937年,苏维埃宫破土动工,预计成本为40亿卢布,几乎相当于1940年苏联国家收入的1/4。地基的挖掘非常不顺利,因为苏联当时没有足够强力的工程机械能钻到如此庞大的建筑所需的深度,地质条件能否承受大楼的重量也是未知数。挖好了一部分地基,莫斯科河的河水涌入工地,工程被迫暂停。这时候,希特勒闪电入侵苏联,第二次大战爆发,苏德战争开始了,工程彻底停了下来。

    面对纳粹德国的闪电攻势,苏联的生存都成了问题,自然无法继续建造如此宏伟的建筑。大批钢材、水泥、砂石甚至劳动者被转运到前线,连刚刚建好的钢结构都被拿去加固莫斯科的环形防御工事,项目设计小组则被疏散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但斯大林始终放不下这座建筑。

    战后1947年,他再次把苏维埃宫的建造提上日程,但由于复杂的地质和干瘪的钱包作梗,进度十分缓慢。直到他1953年逝世,容纳苏维埃宫主体的空地依然是个长满野草的大水洼。苏维埃宫成了巨大的烂尾工程,在莫斯科城的中心地带成就了一片废墟。

    此后接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上台后,看到在莫斯科这样的城中心,这一大片废墟,就像一块疮疤一样,实在看不下去了,有损城市形象啊。于是,赫鲁晓夫想到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巧办法”,将原来的苏维埃宫改建为”莫斯科游泳池”,作为一个便民工程,这个游泳池直径130多米,深6米,可供万人同时游泳,于1966年正式向市民开放,还有人工造浪系统和伴奏音乐,成为莫斯科市民夏天避暑的最佳胜地。

    苏联解体后,莫斯科的水电费急剧攀升,泳池的生意大不如前。1995年,为纪念莫斯科建城850周年,市政府宣布重建救世主大教堂;2000年,花费了超过5亿美元后,东正教的圣殿重新出现在克里姆林宫旁。

    重建后的救世主大教堂,虽然外貌形状和当初差不多,但是因为建造时间和资金的问题,复原的建筑远远没有当初的精致华美了,其文化艺术价值也大大不如以前。

    —— 苏维埃宫想象图 ——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