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疫后大部分食物价格飙升 消费者多数选择打折货品(图)


    消费者在购买打折食品。(明报记者摄)

    面对高昂价格,消费者多选择精打细算节省消费,货比三家。

    位于士嘉堡活力广场(Woodside Square)内的一间西人连锁超市,一名正在上货的售货员昨(16)日说,「现在疫情导致的供应链紧张问题基本没有,加国境内的供货已完全恢复,来自美国和南美洲的货物也基本畅通,唯一受影响的是来自亚洲等其他境外地区的供货,不过占比很少。比如我们这周作促销的车厘子,从美国南部进的货,因为供货充足,现在还剩尾货,所以作促销尽快卖掉。」

    这名店员还说,「疫后绝大多数食品价格都涨价了,有的涨幅大,有的涨幅低,主要是根据上游供货价格。从消费者看,凡是每周打折的食品卖得最好,特别是那些保鲜期短的打折食品,往往在打折周前一、两天就销售一空。」

    在蔬菜水果区,一些消费者在挑选西红柿, 其中一名华裔女士说,「我记得疫情前夏季西红柿的价格在1元上下,今年常规价最便宜也要1.49元到1.99元,这个促销价0.88元,虽然品相差些但不影响食用。现在什么都涨价,能节省就节省些了。」

    一款作促销的瓶装雀巢咖啡贴出每人限购6瓶的告示,一名正在选购的西人女士说,「这个促销价也比疫情前贵。我现在每次购物前都要搜集各个超市的flyer(商家每周推出的商品打折广告单),专买打折的食品。」

    在另一间主流超市,一名西人老妇购买一包黄油(butter),在收银台付款时发现价格每磅6.99元,于是放弃购买说,「我记得疫情前价格是2.99元(每磅),涨得太离谱了!」她决定到打折地方购买。

    不仅消费者感受到高物价的影响,餐馆业面临同样冲击。商场内一间新近开业的华人餐馆说,「现在食客人数已基本恢复,我们面临最大挑战是进货的食材价格上涨厉害,我们又不敢大幅涨价转嫁给顾客,不然流失客人。」

    商场内食肆区,一间快餐店长期打出10%折扣的广告,店家表示生意还可以,可能是因为价格具有竞争性。一名正在买餐的华裔男子说,「我的工作性质需要经常在外面用餐,发现这家店最实惠。现在什么都涨价,能省就省了。」

    在Shoppers Drug Mart内食品区,每周定期促销的一个牌子的袋装奶货架,空空如也,一名店员说,它(指袋装奶)疫情前促销价是4.69元,现在涨到5.39元,但也是每天上的货不到半天就能卖光。

    Alex Wu, Local Journalism Initiative Reporter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