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中共20大后 习近平将一吐“隐忍的怨气” 更“胆大妄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秋天中共20大寻求第3任期。专家分析,习近平进入第3任后不但不会扬弃战狼作为,反而会更加胆大妄为,一吐20大之前的隐忍怨气。

    中国全国人大于2018年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取消国家主席连任限制,寻求创纪录的第3任期,预料可让2013年就任国家主席、现年69岁的习近平持续掌政至2030年代。

    “外交事务”(ForeignAffairs)分析指出,习近平巩固政权,正值他的政府在国内外面临重大阻力。中国清零政策导致经济成长趋缓与民众不满。中国与美国的竞争加剧,而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蒲亭(VladimirPutin)结盟,带来的问题比北京预期更多。

    在这种情况下,认为中国领导人一旦确保政治前途会重新调整未来政策方向,可说相当合理。然而,那些期望习近平20大后缓和政策的人,可能会感到失望。

    分析指出,习近平的性格和政治信仰使然,并没有给重新调整政策留下太多余地,更不用说改变国家愿景。他口中的“中国梦”又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让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成为世界强权。

    从今年2月北京举办冬季奥运以来,习近平展现出克制,比起可能冒险破坏他在20大议程的大胆行动,更把稳定置于优先。但与此同时,他对于中国战略地位以及国内问题的不满情绪也在升高。

    分析指出,20大后,解除政治压力的习近平似乎准备将他强硬的外交政策改弦更张,将会更直接干预中国周边地区争端,并更有力地对抗美国试图深化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习近平将强势回归,而他赖以屏障的将是无可争议的权威,以及对中国完整的国家权力。

    对俄罗斯和COVID政策的争议,或许不足以动摇习近平的统治,但时机对他来说尤其不便。透过前所未有的第3任期,习近平将为中国带来新的治理和政治模式。

    即便是像习近平一样强大的领导人,打破既定传统也需要巨大的政治资本。他需要获得党内精英的广泛支持。在中国的精英系统中,任何改变都必须有正当性。习近平必须证明他优越的智慧和决策能力,而他需要具体的成功来支持他的主张。

    习近平今年避免了可能加剧与邻国或对手紧张关系的重大外交政策倡议。最重要的是,他不希望中国卷入冲突,进而分散或削弱他在国内政治斗争中的立场,毕竟后者才是他当前的优先事项。

    但这不代表在利益面临威胁时,中国会毫无反应,尽管对于被中方视为挑衅的行动,例如美国加强对台湾的支持,中国今年迄今的反应相对温和。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NancyPelosi)据称将访问台湾,如果真的成行,可能会引发中国军事反应,但中国不太可能借机攻打台湾。中国目前将稳定置于优先,至少在20大结束前是如此。

    尽管中国被外界认定与俄国结盟,却拒绝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清楚表态,中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支持也令人意外地薄弱。虽然中国在外交声明中为俄罗斯的行为辩护,并指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挑衅中国,但北京担心美国制裁以及美中关系遭进一步破坏,在今年正逢政治过渡的微妙时机,使得中国缓和政策,也导致俄罗斯对中国官员强力抱怨,指控中国没有坚持对两国伙伴关系的立场。

    甚至在北京最敏感的台湾议题上,北京也没有让情势更加升级,而是保持在过去几年的临界值以下。2022年至今,共机单日侵入台湾防空识别区(ADIZ)的架次,并没有超过2021年10月5日创下的56架纪录。

    北京继续对台湾进行外交、经济和法律上施压,但自从尼加拉瓜于2021年12月与台湾断交以来,北京没有进一步诱惑台湾剩余的外交盟友。副总统赖清德7月访问东京吊唁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北京也没有做出强烈反应。鉴于赖清德的政治地位以及过去倡导台独的资历,这是北京展现克制的显著案例。

    民主国家的选举季,通常充满候选人高调的竞选言论和政治表态,一旦当选,他们或许会也或许不会信守承诺。然而在中国,政治权力斗争在共产党内部进行。对于习近平而言,打出“稳定牌”或许有助他延长执政,但这个逻辑在他确保第3任期后就行不通。

    部分观察家推论,20大后,习近平不再需要向党内精英证明自己的实力,因此他的外交政策将会放缓。然而这是严重的误解。国内政治或许不再需要习近平看起来强硬,但他保持这种形象的愿望以及对中国的野心不会改变。

    因此,世界不应该期望在20大之后,习近平会比任内的大部分时间更不具侵略性或对抗性。北京的行动将遵循习近平的信念,而习近平相信中国逐渐成长的实力,以及要在国际上确保中国的正当地位,他的使命仍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他的政治大戏结束后,习近平将一吐20大之前的隐忍怨气,和国内外情势的诸多不顺,变本加厉讨回来。习近平将解除目前的束缚,加大中国在海外的活动,摆脱2022年的尴尬处境。

    即使中国部分官员希望缓和北京强硬的外交战略,区域发展可能让习近平没有选择权。

    中国与美国的激烈竞争引发了恶性循环。美国正在巩固联盟和伙伴关系来对抗中国,包括加强与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双边安全策略,与澳洲和英国达成AUKUS安全协议。美国与澳洲、日本和印度举行“四方安全对话”(Quad),5月在东京宣布“印太经济架构”(Indo-PacificEconomic Framework, IPEF)。

    而在中国,反美宣传机器已经全面动员,创造了一个高度敏感的环境,华府的任何举动都会使中国的“战狼”外交官产生狂热的过度反应。

    这种做法有很强的国内动机:尽管中国的威权政府对舆论有足够控制权,可以自行选择降温,但截至目前为止,北京更常发现,在试图威逼外国政府和推进政策目标时,煽动民族主义的火苗相当有用。

    更令人担忧的是北京对台湾的计划。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行动愈来愈感到愤怒,认为美国的行动让“一个中国”政策流于空泛,而台湾在国内立法和国际扩展的行动,都被解读为走向独立。中国过去几年采取一系列法律行动,逐步推进对台湾海峡的主张。

    2020年以来,中国政府正式否认台湾海峡中线的存在。今年6月,北京进一步宣称台湾海峡不能被视为国际水域。接下来,中国可能会采取具体行动将这一主张付诸实践,例如将台湾海峡作为专属经济区(ExclusiveEconomic Zone)管理,以达不让美军途经该海峡的最终目的,使美国更难干预台海潜在冲突。

    而随着台湾将在2022年11月举行地方选举、2024年举行总统大选,中国将加大军事胁迫和恐吓力度,希望让天平倾向亲中的台湾政党。中国对台湾外交施压的短暂休兵也将结束,北京将继续推动长久以来的计划,让更多国家,例如梵蒂冈与台湾断交。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