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三名太空人的中国神舟14号载人太空船,5日上午10时44分成功发射升空。此次任务为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太空站建造,并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5月29日,神舟14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14运载火箭组合体正在转往发射区途中。(新华社)
将搭乘神舟14号升空的三名太空人4日先行亮相,分别是陈冬、刘洋、蔡旭哲,由陈冬担任指令长。陈冬曾参加神舟11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9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则是首次飞行。
三名太空人将在太空停留六个月,期间主要任务为完成“T”字型的“天宫”太空站组装建设、并建成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
刘洋4日在记者会上指出,太空站会从单舱逐步组建成“三舱三船”,期间要经历九种组合体构型、五次交会对接、三次分离撤离和二次转位任务。
神舟14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陈冬(中)、刘洋(右)、蔡旭哲即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新华社)
所谓“三舱三船”,预计涵盖天和舱、问天舱、梦天舱、一艘载人太空船以及两艘货运太空船。
同时还将等待“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发射到轨道后,完成14个机柜解锁安装并首次进驻、且首次利用“气闸舱”跟小臂实施出舱活动。
其次,神舟14号将会和神舟15号“在轨乘组轮换”,首次完成天宫太空站不间断驻留,六名太空人将在太空站共处五到10天。为了因应轮换,除了天和舱,问天舱也能提供三位太空人睡眠及生活空间。
<
p style=”text-align:left;”>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曾受访指出,如果正常,从神舟14和15号之间的交接开始,后续的神舟15和神舟16的交接依此类推,都是在太空交接,“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工作交接的效率”。
至于“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指出,舱内可以部署25台科学实验柜,每一台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可以支持单学科或多学科交叉的实验。
其中,问天舱主要涉及太空生命科学研究,梦天舱则是微重力科学研究。他并表示,太空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后,将实施较大规模科学研究。
▼发射过程全程转播
来源: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