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没想到,疫情期间我学会了修冰箱

    冰箱里的人类学

    就在一周前,住在上海的博主 @端木异 在微博讲述了她在封控期间遇到的一件生活小事:冰箱坏了。

    起初,她打通了冰箱品牌的售后电话,但维修的师傅进不了小区,只能远程建议断电重启,办法并不好用,冰箱里的食物却开始涨袋变味,群里的邻居们也爱莫能助。

    紧急关头,靠着自力更生排查摸索,她发现了这次故障的原因,” 冰柜东西太多挤到风扇附近的线路,结冰卡住了风口”。等到自己亲手修好冰箱之后,已经下单的另一台已经在路上了。最后,她以一种无奈又庆幸的语气总结了故事的结局,“我可能要有两台冰箱了 “。

    © 小森林 ( 2018 )

    正如端木异本人所经历的,这几个月里,遭遇这种小型次生灾害的人并不在少数。仅仅是在社交媒体上搜索 ” 疫情 冰箱 故障”,你就能看到不少类似的技术性生活问题,连发生的流程都大同小异:封控阶段不得不囤积超量的食物,冰箱却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忽然罢工(故障的原因往往正是机器负荷太大),兵荒马乱四处求援之后,冰箱纵然修好,珍贵的绿叶菜和冷藏食物也基本上全军覆没。

    © 泰迪熊 2 Ted 2 ( 2015 )

    © 面子 Saving Face ( 2004 )

    从年初开始,冰箱就成了每个忧心忡忡的普通人家里的核心电器。而 ” 已经有冰箱,但还是打算尽快团购一台冰柜 “的心态,据说还带动了一波冷藏家电的热销。这些集合了囤积和保存、平时以安静省事不让人操心为特点的方形金属容器们,从未如此稳固地占据着封控之下人们的日常。不得不说是一种相当奇特的复古现象。

    对抗腐烂

    又制造腐烂

    第一台家用电冰箱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在那个时候,” 拥有冰箱 ” 是一个家庭的财力和社会地位象征;二十世纪 50年代,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日本,冰箱、洗衣机和黑白电视机并列三大神器,是那个时代等同于 ” 三转一响 “的存在;至于国内的八零和九零后,则几乎都有 ” 想弄清为什么冰箱一打开就亮灯 ” 的集体童年记忆。

    从冰箱被发明至今的一百余年里,每一次它的地位提升,背后都是人类生活水平的大规模同步改变。

    © 蒂凡尼的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 ( 1961 )

    在某种程度上,冰箱的历史就是人类的现代化史。文化研究学者汪民安在他的随笔集《论家用电器》里,把 ” 冰箱 “排在了第二章。他将它称为小型建筑和食品之家,不仅同时防止匮乏和浪费,还是食物供应地和灶台之间的中介。

    但又不是单纯的过渡性中介,因为 ” 冰箱对食物的形态有重要的改变。食物一旦经过了冰箱,或许就不是原初意义上的食物了”。换句话说,被放进冰箱的物品都会经历一次 ” 异化 “,而我们借助冰箱,完成了一种 ” 食物凝视”。

    与此同时,他还看到了冰箱在清爽的工业化外观和功能下的迷思。”事实上,许多食物正是在冰箱的庇护下发生腐败的。冰箱也会成为食物腐败的根源 ……每次对冰箱的彻底清理,总是意味着对其中食物的大量抛弃。在这个意义上,冰箱并不只是意味着节俭,它同时也意味着浪费。冰箱获得了人们的信任,但是最终也滥用了人们的信任。”

    © 梦之安魂曲 Requiem for a Dream ( 2000 )

    就像被关在家里之后,许多美食博主纷纷转型生存攻略博主一样,生活逐渐变得重复枯竭的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自家的冰箱,试图用百倍于往常的精力对付这台制冷机器当中的一切。

    什么规格、囤了什么、怎么囤的,每个格子可以放什么、放多久,什么放保鲜什么放冷藏,放置之后要在多久时间内消耗完,水果要包好叶菜要擦干…… 简单的 room tour 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大家都纷纷拍起了冰箱 tour,互相传授 ” 冰箱保鲜学”,颇有一种煞有其事之感。

    © 单身公寓 The Odd Couple ( 1968 )

    这种对待食物保存(而不是吃什么、怎么吃)的异常讲究,本身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你的生活水平基本不取决于你想得到什么,而是取决于你能得到什么,以及你得到的这些,究竟能在你的冰箱里存活多久。

    新鲜悖论

    和琐碎哲学

    对曾经经历过艰难的若干代人来说,一台只放了饮品零食的漂亮冰箱,就跟只点外卖从不开火的干净厨房间一样,都会得到 ” 不会过日子 “的评价。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作家简媜就总结了未来都市青年面对冰箱时那种隐秘的愧疚:”跟着我,日子不见得舒坦,一个单身人家,常忘记吃饭这档子事,光会买菜,塞得满满,它的胃没空过,想必也不是它要的家庭味儿,十来年的老式冰箱在人间流浪,居然没出毛病,大概还在巴望甜蜜人家的烟火吧。”

    © 这个杀手不太冷 Léon ( 1994 )

    在冰箱里囤满食物,尤其是一些不好吃却耐放的腌制食物,虽然每次打开时的风景远不如广告里那么清洁美观,在这里却是一种久经考验的生活智慧。

    萨特把人类的自我称为冰箱里的灯,” 平时熄灭着,需要你自己去打开冰箱的门”。面对一台毫无防备对着自己敞开的冰箱,我们的内心戏总是异常丰富,有时甚至开始反思自己的灵魂。毕竟这片一平米不到的地方,是人类的口腹之欲、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人生矛盾的集中展示。

    改编自连载漫画的日剧《我的房间》里,从头到尾就只有男主一个人待在屋子里自言自语,试图探究 ” 房间的灰尘从哪里来 “”买错的牛奶怎么用掉 ” 之类莫名其妙的无意义问题,以至于连冰箱都开始反过来吐槽他的无中生有。

    © 我的房间 吾輩の部屋である ( 2017 )

    倘若用显微镜来看的话,冰箱里的世界大概确实略大于整个宇宙。你在里面费心陈列的肉菜蛋奶,在细菌们眼里简直就跟热带雨林一样热闹丰饶。难怪《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一季会给冰箱单独开一集脑洞,让其中的微缩文明像沙盘游戏般反复轮回,人类也得以在默默窥视中反思自己是否跟那些迷你生物一样渺小而愚蠢。

    冰箱救命的方式还不止如此,在《夺宝奇兵 4》里,印第安纳 ·琼斯靠着躲进一台笨重的双层冰箱,在原子弹即将爆炸之际逃过一劫,令人怀疑这是不是导演在实现自己的童年梦想。

    © 爱,死亡和机器人 第一季 Love, Death & Robots Season 1 ( 2019 )

    © 夺宝奇兵 4 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 (2008 )

    文学和影视之外,摄影和艺术家们同样喜欢用冰箱来表达现代隐喻。争议很大的莫瑞吉奥 ·卡特兰曾在冰箱里放置了一座形貌逼真的老妇人蜡像(BETSY,1999);中国艺术家黄一山画过一幅装满各种饮料的冰柜(绿冰箱,2015),至于瑞士艺术家组合 Peter Fischli 和David Weiss 的代表作 “Snowman”,看上去完全就是一台随处可见的白色冰柜,只是其中装着的是永不融化的 ” 雪人”。

    © MAURIZIO CATTELAN, BETSY, 1999

    © Peter Fischli & David Weiss, Snowman, 1997

    1996 年,擅长记录城市生活的日本摄影师潮田登久子在她的摄影集《冷藏库》里,记录了 57 个日本家庭中冰箱的模样。

    在这之后,还有许多摄影师拍过类似的作品:住在美国的 Mark Menjivar 的作品集名称是《你就是你吃的一切》(YouAre What You Eat),德国人 Sandra Junker 的项目则叫《给我看看你家的冰箱》(Show Me YourFridge)。比起潮田登久子的黑白冰箱照片,这几位拍摄者的镜头拉得更近了些,几乎要塞进食物的缝隙里,有些还顺带拍下了冰箱的主人和居住的房间。

    © 冷藏库 冷蔵庫 , 潮田登久子

    © You Are What You Eat, Mark Menjivar

    面对冰箱,

    我们都是西西弗斯

    豆瓣 ” 快来看看我的冰箱吧 “小组里,现在已经聚集了七万多人。每日讨论的主题从买什么冰箱、如何囤货,到从极简爱好者转向囤积癖的曲折历程,再到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和饮品陈列展示,乃至最近买了什么样的冰箱贴,气氛空前热烈。

    越是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阶段,人反而会越盼望着冰箱里有喝不完的酒和可乐、吃不完的冰淇淋和蛋糕。这些离了冰箱就滋味大打折扣的东西,只有在很难买到的时候,才会重新被当成物质文明的曙光。

    © Show Me Your Fridge, Sandra Junker

    © In Your Fridge, Stephanie de Rouge

    如今一台坏掉的冰箱,简直像是嵌入当代人生活之中的某种隐喻:好像什么都能过去,但任何一个小问题就能让你苦心维持的脆弱平衡全部崩溃。只要一切还没有结束,那些日常劳作里的无聊和熵增就不会停止。

    你可以尽量保证自己的家人和宠物不要生病、克制一切所谓 ” 非必要 “的欲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概率总是与日俱增的,你只能祈祷手机别坏、水管别爆、灯泡别炸、煤气灶别失灵、电脑别花屏 ……这个清单可以无穷无尽地列举下去。

    © 迫降航班 Flight ( 2012 )

    如果没有了盼头,谁又能说自己过得不像冰箱里的菜呢?就像 @小鸟文学 在微博上说的那句,”你在对抗一种腐烂,而不是享受新鲜。”

    宅是乐趣,无法出门是痛苦;购物是乐趣,掐点抢购是痛苦;烹饪是乐趣,不得不做饭是痛苦;吃是乐趣,抢救性吃完是痛苦;断舍离是乐趣,囤到变质不得不扔是痛苦……不管你平日里再怎么喜爱宅在家里,再怎么擅长做饭和家务,也很难不像动物园里闷出刻板行为的大象那样,对这一切产生厌倦,而这些甚至只是众多痛苦当中最轻微最不值一提的部分而已。

    <

    p style=”text-align:center;”>

    © 无爱可诉 Нелюбовь ( 2017 )

    © 127 小时 127 Hours ( 2010 )

    “任何一种负面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乱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人就在这种趣味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

    这是王小波的形容。仔细想想,刚刚过去的一切苦中作乐,不过也是如此。日子还在继续,只是远远还没有恢复正常。打开冰箱,今天的菜看起来与昨日似乎并无太多不同,然而在无限循环中的西西弗斯们到底失去了什么,只有自己心里清楚。

    但愿我们的生活连带冰箱里的食物一样,还有重返新鲜的那一天。

    来聊

    疫情之后,你的冰箱里都有了什么变化?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