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为什么中国已经劝不动年轻人去创业了?

    一个与疫情没有直接关系的新闻引发了热议:

    上海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说的是上海几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文件,文件叫《关于做好 2022 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顾名思义,为了做好 2022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上海给出了十一条的措施。

    其中第九条就叫: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有人表示不理解,说疫情严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本该帮助应届毕业生渡过难关,怎么还让他们去做风险更大的事情——创业了呢。

    也有人表示理解,说 “这些政策都是没办法的办法。真需要的人仔细学习下都有帮助的。尤其是自主创业的社保缴纳问题,花点时间仔细学学,能省不少钱。”

    接下去应该出现一场你来我往的观点交锋。

    但由于一开始质疑措施的人太多,导致另一方的声音渐渐消失,后来互联网几乎只有一种观点了:

    年轻人不能干的几件事之一就包括创业。

    01.

    和很多人想的不同,这个文件并非此次疫情期间的 ” 特事特办 “,而是早已有之。

    我去找了 2021 年的 ” 通知 “,也是上海几个部门联合发布的,里面有这一条,里面有这一条。

    只不过今年强调了 ” 延期还款且不记录个人征信逾期 “: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在疫情期间实施阶段性优惠政策,天使基金 ” 雏鹰计划 ” 已资助企业,资助期内的创业者可获最多 3个月延期还款且不记录个人征信逾期,由合作银行视资助企业具体情况配合执行;

    此举意图很明显,上海想帮创业者缓解资金难题,这无可厚非。

    但总体上,两份文件在相关措施的内容上大差不差。

    既然如此,问题便是,去年的文件怎么没有引发热议呢?

    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文件。

    徐州的。

    贵阳的。

    内容上没有上海写得那么细致罢了。

    所以问题也是,其他地区的文件怎么没有引发过热议呢?

    两个问题摆在一起,我们便能看到,原因还是在于上海疫情带来的观念冲击。

    普通人更希望在不稳定性中追求稳定,不愿意在动辄闭店的市场中 ” 为梦想而战 “。

    而那些拖他们进 ” 创业坑 ” 的行为只会制造更多的愤愤不平。

    02.

    或者说,环境也在 ” 双标 ” 了。

    经济高速发展,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大家都能赚钱,很多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一些细节演化成问题,大家开始思考,怎么生活这么难。

    这些困难首先会降临到应届生头上。

    4 月 27 日,权威部门对 2022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截至 4 月 27 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23.6%,低收入家庭等重点群体去向落实率为 21.47%。

    报道指出,(重庆市)33% 的落实率在中西部居于前列。

    截至 2022 年 4 月 17 日,1000 多万高校毕业生里,75% 以上的还没落实就业。

    特别要注意的是,低收入家庭等重点群体毕业求职更难,如此说来,应届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了。

    光是因为处于封控之中等问题,他们就失去了更多机会。

    因为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来现场面试,有的是人来群面。

    或许正是考虑到了这些因素,上海也在文件里鼓励各高校适当延长毕业生在校生身份时间。

    缓一缓,消除一些就业压力。

    但就算你找到工作了,如今的环境下,工资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因为居家办公等原因导致的减薪情况多了起来。

    “4 月 1 日起日起,职能类 70% 底薪发放,业务类 60% 底薪发放。”

    ” 职能人员、业务管理人员及业务线职能人员,薪资总和(底薪 + 绩效)4 折 “

    在微博等平台上,随便一搜 ” 工资打折 ” 这四个字,直接出现了大量的打工人的无奈和感慨。

    然而,能追讨回来的又有几人。

    比之更甚的恐怕就是裁员了。

    互联网大厂里的年轻人们开年以来便被裁员消息笼罩。

    一般而言,这些信息并非空穴来风,最后坐实的也不少。

    知乎采取突击裁员的方式,周五通知后,周一让员工走人。

    新闻报道里说知乎 ” 本轮裁员规模在 20%-30%”,精妙的是 ” 本轮 ” 二字。

    很多企业的情况差不多,它们可能一年不只裁一次,或者,近年来可能不只今年裁。

    员工们当然会试图避免被裁,但没人能给出秘诀,因为就算你资历再老,也不一定能躲过去。

    美的老员工 ” 被优化 ” 后的留言便能令我们看到其中的揪心之处:

    ” 没有报工伤,会影响部门考核 …… 任务达成的代价,三个月后请医生看 X光片,问他是否彻底痊愈,医生说骨头有点歪,一辈子就这样了。

    自己当时的选择,责任所在,义不容辞。现在想想,还是太善良。房要供,娃要养,打碎牙齿和血尝。”

    看了这样的感慨,有谁不扪心自问一句,是不是我也会经历这样一天?

    也许我们更难,因为还要遭受 “35 岁中年失业危机 “。

    为了让员工少点痛苦,一些企业进行了思想教育的工作,他们喜欢将裁员美其名曰 ” 毕业 “。

    或者 ” 重生 “。

    把令你难受的话,用好听的方式说出来。

    但重生后的年轻人依旧将进入职场,再次经历 ” 每个人都活得那么枯燥, 可每个人又都在那么拼命地活着 ” 的日子。

    打工越来越难了。

    那么如果跳出打工人的思路,去当老板,能赚得多一些吗?

    03.

    看看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利润率。

    2011 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到 3%。

    那还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现在的数据我没查到,但不会太乐观。

    可以说,很多中小企业本来就是在泞泥中挣扎生存。

    4000 多万中小企业,平均生命周期只有 2.9 年,存活 5 年以上的不到 7%,10 年以上的不到 2%。

    换言之,中国超过 98% 的中小企业成立十年内都会走向死亡。

    以致于形容一个人脑子不太聪明,可以说他 ” 非要去做生意 “:

    ” 非要去做生意,门面房租金一年 8 万。装修花了 5 万。进货花了 7 万多,一共 20 多万,开了 3 个多月了,营业额才2 万,血亏啊,现在每天几乎就没什么人,雇的两个员工,一个工资 3000 多,两个就是7000,加上电费和吃饭啥的,一个月稳稳的赔一万。”

    想必这些故事并非远在天边,可能就出现在你我周遭。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创建的小微企业撑过了三年,那真的算是奇迹了。

    至于原因,2016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青年创业现状报告》显示了,基本就是 ” 钱钱钱 “的问题。

    这是年轻人创业难的关键所在。

    而且,我们可以结合企业破产的特征来看看。

    创业避雷指南里总离不开这几个项目:

    奶茶店

    咖啡店

    花店

    茶叶店

    服装店

    便利店

    密室逃脱店

    美容院

    剧本杀店

    这几个项目的口碑几乎只存在于根本不懂职场的国产职场剧里。

    问题是创业者真的是傻白甜,拼了命地白捐资金,只是为了自己的 ” 诗和远方 ” 吗?

    当然不是。

    恰恰相反,他们很懂。

    但权衡之下,他们 ” 倾家荡产 ” 所能赌一把的项目就是这些微小店铺。

    还是 ” 钱钱钱 ” 的问题。

    这下好不容易凑个几万、十几万,开家小店,努力赚到第一桶金,之后把装备更新,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

    思路是好的,但竞争实在太过激烈,一不小心就成为了 ” 死亡门店 “。

    当市场风险来临,创业陷入绝境,对于年轻人而言,为了不输得那么惨,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向父母 ” 借钱 “,利用他们养老资金,再搏一把。二、铤而走险,走入违法的地步。

    两条路都很难,前者意味着你可能不孝,对不起父母;后者意味着你既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社会。

    但除此之外,银行无法再贷款,亲友早已借遍了不会再借,谁来眷顾你呢?

    几年前就出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新闻。

    2020 年 7 月,上海一家奶茶店的房租突然涨了大半,尽管老板秦某每日起早贪黑,可生意依然没有很大起色。

    为了挣钱,秦某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一些正正经经的直播。

    榜一大哥很喜欢她,给她送了礼物,然后问她有没有意向进行那种特别不正规的直播。

    本着职业道德,奶茶店老板秦某愤而拒绝。

    话音刚落,房东催交房租的信息又过来了,犹豫了一下的秦某还是走上了不归之路 ……

    本来这是一起彻头彻尾的违法案件,榜一大哥违法了,奶茶店老板违法了。

    意外的是,对于奶茶店老板秦某,网友们大多抱有同情,其中一条评论更是指出:

    “为什么要去创业啊,疫情也好涨房租也好也没有政策保护。为什么要去做直播呢,在家乖乖等死不就好了。”

    一个年轻人起早贪黑做生意,到头来不过是为了房东增加月租,那创业的意义又在哪里?

    可见,” 创业 ” 把普通人逼到什么地步了!

    既然如此,年轻人有什么想不开,要去追寻海市蜃楼呢?

    04.

    面对种种困难,一味输出负面情绪显然毫无意义,这个时候,专家们并非没有给出解决对策。

    有人提议,可以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拿手头的汽车开滴滴赚钱。

    以此达到存钱的目的,或许能早一点够到财富自由的标准。

    还有难度更小一点的灵活 ” 再创业 ” 方式:

    2014 年 9 月,上海市金山区调查了该区青年创业者现状。所谓青年创业者,” 是指在 1970年以后出生,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创业、具有一定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金山本土或外来的创业者”。也就是说,是创业成功的人。调查发现总共 97 名青年创业者中,传承父辈行业 90 人,占92.8%。

    但要知道这些方法的操作性不一定很强,不适合 ” 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 ” 的年轻人。

    对于他们而言,在涉世未深的情况下,还是要对各种信息兼听则明。

    不是说不能创业,我们自然鼓励每个人为梦想而战,但同时不妨看看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他们怎么做:

    <

    p style=”text-align:center;”>

    有句烂大街的至理名言是:如果不能赚到什么钱,那就尽量不亏钱,少亏钱。

    最近几年大家的遭遇只不过再一次证明,它说的可真对。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