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诸葛亮算得上军事家吗?粟裕评价:打仗不行

    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千百年来说都没有缺少过。杜甫曾经称赞诸葛亮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首诗将诸葛亮夸耀到了千古无二的地步。但到了近代历史之中,出现了一大批怀疑诸葛亮能力的人,先是鲁迅评价诸葛亮智而近乎妖。这种智慧和能力真的让人不敢相信;后来到了军事大家粟裕哪里,又被评为诸葛亮打仗不太行,算不上军事家。

    三国时代诸葛亮惊人实力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算得上是一个惊人人物。他的家族据说是徐州望族,为躲避战乱迁徙到荆州南阳居住。少年时代的诸葛亮早已经经过了平民百姓之苦楚,靠着自己耕田种地养活了自己,算的上是最早的自耕农。本着官员就要劳动,才能不忘记根本,才能更好的体察民情,才不会出现贪污受贿这些事情,诸葛亮应该是三国名臣之中做的最好的一个了。

    二十岁的时候跟随水镜先生司马徽一起学习,当时共同学习的人后来都成为了太守国家柱石级别的人物。诸葛亮28岁的时候就收获了“卧龙”称号。从而名扬南方天下,被世人誉为“卧龙凤雏二人,得其中一人便可得天下。”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评价诸葛亮的读书方法是最好的,从来都不讲究记忆背诵全文,而是熟悉一个大概,提纲制领的去看。这种学习方法后世经常用到。

    刘备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年纪上可以做诸葛亮的爸爸也不为过。但在听说了诸葛亮的才华和学识之后,也屈尊降贵的拜访诸葛亮,三次寻访茅草屋才得一次见面的机会。最后诸葛亮也被刘备的诚心感动,为刘备谋划了日后蜀汉发展的超级战略计划,被誉为是中国历史之中最为著名的一次对话,史称隆中对。这一次的谈话将诸葛亮的战略水准完美的体现了出来。蜀汉之后三十年发展基本都是照着这个走。

    到这之后,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恩情,耗费了自己后半生二十多年的心血。帮助刘备夺取了部分荆州,全取益州,战胜曹操而将汉中纳入囊中。在关羽败走荆州和刘备夷陵之败几乎亡国的时候,是诸葛亮稳当当的接下了托孤重任,当时刘协退位,东汉已亡;刘备病死,蜀汉危机;整个大汉的天下就靠着诸葛亮的一双臂膀支撑,就这样修养生息八年之后,还能主动北伐朝曹魏,你就说诸葛亮厉不厉害?

    粟裕大将评价诸葛亮

    近代历史后半期之中,有一本书叫做《粟裕研究文萃》,这本书是对于粟裕大将一生之中很多重要讲话内容的研究集合,拥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一笔不小的军事思想财富。这里面记载了一个历史对话,在谈论到历史之中英雄名士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人询问粟裕将军: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到底算不算是一个军事家?

    对于这个问题,粟裕将军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回答: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但在打仗这个方面不太行,更是算不上军事家,按照《三国演义》之中的内容描写,诸葛亮的一生之中五十多年,真正意义上的胜战只有三次,也就是俗称的“三把火”,一次是火烧赤壁,一次是火烧新野,还有一次就是南征过程之中火烧藤甲兵。火烧赤壁那一次是周瑜为主,所以算不得诸葛亮功劳。

    历史之中被盛赞的六次出祁山北伐魏国,实际上的情况是魏国强大,蜀国弱小。这种情况之下采取正面相对推进,又怎么可以做到以弱胜强呢?诸葛亮的一生之中功劳很多,但唯独在军事战术上相当的保守,在与魏国作战的时候锲而不舍,但太过于谨慎,不敢采用“奇兵”战术,最后在与魏国的对耗之中白白浪费了时间,是不会打仗的一种表现。

    粟裕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之中相当重要,一直都有一种说法,说粟裕本来是可以被评为元帅的,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拜访中国的时候,曾经听到一种评价说粟裕是中国人之中最会打仗的一个。曾经在解放战争之中创造了七战七捷的神话,那既然有这样一个厉害人物评价诸葛亮,诸葛家军事方面不行就真的被定性了吗?

    历代名人对于诸葛亮的评价

    其实中国历史之中不止粟裕批评诸葛亮,北宋时期的苏轼一家子就曾经公开说诸葛亮的不是,特别是苏洵更是写下了雄厚有力的文章去诋毁诸葛亮。在其著作《权书》之中说诸葛亮不选择以荆州作为根据地,而是以西蜀作为根据地,这个时候是就知道他所谓的北伐策略是不会成功了,因为西蜀本身就是口袋,适合防守,不适合主动进攻出击。

    苏轼在自己文章《诸葛亮论》之中说诸葛亮与曹操之对战,有三败却只有一胜,相比较兵力而言,不如曹操兵力之多;相比较土地而言,不如曹操土地面积之广大;论军事打仗不如曹操的能力,唯一的一个战胜点,就只有诸葛亮和刘备等人一直坚持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就是靠着对于大汉的绝对忠诚,对于东汉已经失败却不承认的固执在作战,靠着百姓对于汉朝安平小康的信念在作战,这是诸葛亮对战曹操唯一的胜点。

    苏辙在著作《三国论》之中说诸葛亮的才能其实是用错了,诸葛亮本身应该是萧何张良一般的治国大才,但却被后主刘禅拿来当征伐冲杀的武将统帅,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啊!反正历史之中的三苏对于诸葛亮的评价都不是很高,他们要莫认为将诸葛亮放错了位置,要莫就是认为诸葛亮的战略计划出了问题,更有甚者说诸葛亮的的根据地根本不可能战胜曹操,北伐只是无用功。看不出胜利的可能。

    三苏毕竟是历史之中的名人,他们说出来的话,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大的影响,但我们要搞清楚诸葛亮到底算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其实更应该先弄清楚近代世界,对于军事家这三个字的定义。按照词典之中的解释,军事家指代的就是从事军队和战争有关的人,从语文的角度去解释的话,一般某项名词后面加入一个家之后,那都是在这个领域相当伟大人物,所以才会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这一大堆头衔。

    诸葛亮真实水准和三苏影响

    说到底对于诸葛亮的争论,其实都是建立在不了解军队构成情况,没有实际参与东汉末年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军队后勤难道就不是与军队和战争相关的事情了吗?依然记得美国在朝鲜战场之上失败之后,开始总结志愿军战胜原因的时候,就提出了志愿军后勤保障是出奇制胜的关键所在,他们知道中国士兵能吃苦,但没有想到中国士兵仅仅靠着炒面和雪水就可以随时随地的穿插数百公里。

    穿插包抄战术是一种现代军事战争之中被中国军队使用的神乎其神的战术,这种战术根本不用去管敌我双方兵力的对比情况,将任务细化到每一个人身上,让几十万人游击作战,执行穿插包抄任务,以几十人甚至三三制为原则穿插到敌人后方,等敌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我方优势兵力就已经包抄完成,这个时候就可以随时以多攻少的消灭敌人,至于这个思想来源于哪里呢?正是来源于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

    那是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前往陇西的通道已经打通,街亭要道以及占据,只是后来所托非人浪费了这次良机。不看这一点,去看诸葛亮的军事生涯,从27岁开始直到后面53岁五丈原去世,这些年之中几乎无日不与军事打交道。一边帮助刘备做好后勤工作,充当汉初萧何的绝色,一边帮助刘备出谋划策,充当了汉初张良的角色,甚至于在刘备去世之后,还要充当汉初韩信的角色。

    这里也是说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不然的话,他就真的是集萧何、韩信、张良于一体的绝世鬼才。至于三苏的评价其实在北宋的时候就被否定掉了,当年苏轼曾经多次说狄青带兵过于仁慈,士兵骄傲毫无纪律可言,但正是狄青的这支兵马多次击败西夏,南下替大宋收复了两广。苏轼等人好大喜功,喜欢在自己不擅长但又因为是国家热点上面夸夸其谈,才会被王安石所厌恶,最后一贬再贬,后世因为他们文学方面的影响带动了这个对诸葛亮的负面评价。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