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她让YSL爆火60年,30岁在圈内封神:美炸!

    最近,Met Gala上卡戴珊差点把梦露的礼服撑爆,群嘲的同时,也让大家再次感叹:

    “当年的梦露才是真.性感绝色”

    以及,大家再次怀念起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传奇女明星们:

    玛丽莲梦露的性感,奥黛丽赫本的优雅,伊丽莎白泰勒的美艳,葛丽泰嘉宝的高贵……

    20年代的好莱坞,女明星要么优雅端庄,要么美艳性感。

    可唯独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总是让人们无法轻易定义。

    她不属于任何一种路线,却在当时美人云集的好莱坞,以英气之美独辟蹊径独领风骚。

    仅论容貌,她不是绝色美人。

    但瘦削的脸庞,薄薄的红唇,高挑的双眉,迷离的眼神,却赋予了她颠倒众生的魅力。

    她是大萤幕最早出现的中性美代言人。她曾让男人着迷,也让女人追捧,并风靡一个时代。

    她总是带着一丝难以看透的神秘微笑,眼睛半闭,清冷至极,似乎对什么都了如指掌,却又好像对一切满不在乎。

    张爱玲把对她的偏爱全写在了书里。

    在《忘不了的画中》,是这样描述到:

    “欧洲各国的圣母,不论是荷兰的,丝丝缕缕披着稀薄的金色头发,面容长而冷削,金的,玉的,寂寞的,像玛琳黛德丽的。“

    在《不变的腿》中,又花式赞叹:

    “唯有她的鼎鼎大名的玉腿,却是二十年如一日,有好莱坞第一双腿之美誉”。

    在当时,人们只要提到(抽烟)的女人,便心照不宣,知道指的是玛琳黛德丽。

    纤细的指尖,漠然慵懒的眼神,烟雾缭绕的氛围感,令人过目不忘。

    除了万般风情,她最出圈的还得是——

    作为当时好莱坞第一个穿裤装的女星。

    她那一身标志性的中性服饰,引领潮流近半个多世纪,到今天还依然被时尚圈致敬。

    马琳黛德丽的“中性叛逆”是从出生开始就自带的,比起做女演员,她小时候其实更梦想当警察。

    1901年底,她出生于德国柏林的一个军官贵族家庭。

    11岁那年,她失去了最崇拜的父亲,同时从被小灌输的自强意志让她记了一辈子。

    小时候为了警察梦,她千方百计锻炼,直到可以保护自己。

    她从小喜欢音乐学习小提琴,却意外伤了手腕再也拉不了琴,她不哭不闹,果断转身就去学习戏剧。

    还在少女时代,她就已经一边在剧团演出,一边在夜总会驻唱。

    她在台上展现自己的性感,毫不忌讳,妖娆魅惑,但始终没有得到正经拍电影的机会。

    直到1930年,导演约瑟夫去柏林为电影《蓝天使》挑选女主角,他在舞台上看到风情万种的玛琳,也在玛琳身上发现了十分贴合女主角劳拉的特质——

    隐藏在冰冷疏离外表之下的火热情欲。

    于是他果断起用玛琳扮演劳拉。

    随着电影的公映,玛琳声名鹊起,她被约瑟夫导演带到了好莱坞。

    用非凡的美貌在这片新天地,大杀四方。

    在好莱坞,她骨子里的自傲和特立独行被淋漓尽致地激发出来——

    她不爱穿裙子,总是穿着一身裤装或西服在片场晃,惹得导演气急攻心让她换下来。

    那个年代,女星从不会穿着裤子出现在镜头前,谁要是这么做,就是反叛,是伤风败俗。

    穿着裤子的她如同在好莱坞投下一颗炸弹,评价一度负面到极致,甚至警方还下令,要将她驱逐出境。

    但她依旧怡然自得,我行我素。

    她直接霸气对媒体喊话:

    “我为一种理想化的形象而装扮,不为自己,不为公众,不为时尚,更不为男人。”

    事实证明,她是对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女人们为争取男女平等而努力的时代,玛琳在指责声中坚持做自己,让许多女性开始视她为偶像。

    后来,在二战中,她也成了解放妇女运动的代表人物。

    随后,电影《摩洛哥》(Morocco)上映,宣传slogan是:

    “玛琳黛德丽——所有女人都想看的女人”。

    在《摩洛哥》里,她以男装丽人的打扮出场——

    身穿西装,打着领结,戴着礼帽,叼着香烟,带着睥睨一切的眼神出场,在众目睽睽下,低头亲吻另一个女演员。

    她将英气和妖娆完美结合,再与属于她自己内心的洒脱笃定揉和在一起,成了酷飒无比的影视尤物形象,一下子秒杀众人。

    这部电影成了她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也让她真正在好莱坞站稳脚跟。

    成为那个年代,唯一可以与“瑞典女王”葛丽泰嘉宝分庭抗礼片酬最高的女明星,开启俩人相爱相杀的竞争模式。

    此后,电影中的玛琳更是把各类男装穿到极致,惊世骇俗的同时,显出简洁优雅的气质。

    英国戏剧界大佬Kenneth Tynan评论她:

    “她的阳刚吸引了女人,她的性感吸引了男人。”

    30年后,YSL的吸烟装惊艳时尚圈,设计鬼才伊夫·圣罗兰坦言:

    灵感就是来自《摩洛哥》里的玛琳黛德丽。

    优雅大师乔治·阿玛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不止一次地谈到黛德丽风格对他的影响。

    麦当娜曾维妙维肖的模仿过玛丽莲梦露,却怎么用力都无法复制另一个玛琳黛德丽。

    毕竟,玛琳黛德丽的气质不是穿上一袭吸烟装就能拷贝粘贴上的。

    玛琳黛德丽在男装女主之间自如切换,而在她冷艳无匹的外表背后,涌动着情感丰富灵魂。

    她一生风流无比,恋情不断。

    跟她传过恋情的人,一页纸可列不完。

    在她的演艺生涯中,她几乎每拍一部戏,都会开启一段恋情。

    在拍《蓝天使》时,她跟导演约瑟芬在一起。

    后来在拍《摩洛哥》时,她和男主角库珀假戏真做。

    拍摄《碧血烟花》,她又把搭档史都华发展成了情人。

    拍摄电影《七枭雄》时,她在化妆间第一次见到约翰韦恩,就直直盯着他的肌肉看。

    一个眼神对上了,她就对他说:“把门关上,我们还有点时间。”

    她也从来不掩饰自己对于女性的欲望。

    在拍摄《上海快车》时,她和华裔女星黄柳霜传出了绯闻。

    到了《蒙特卡洛传说》,她和导演塞缪尔泰勒同时看上了一个法国女孩,并嚣张地对导演放话:

    “收手吧,她是我的。”

    海明威曾写诗:

    “即便只有声音,玛琳黛德丽也足够让你心碎。”

    1934年在法国的一艘邮轮上,大文豪海明威与她相识,并对她一见钟情。

    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二十多年只靠书信来往,交流情感的柏拉图式恋情。

    她是受欲望和自由驱使而放纵不羁的,也是忠于灵魂契合甘于克制的。

    肯尼迪邀请她去白宫,巴顿将军对她念念不忘。

    但她都选择忠于自己的取向和欲望,而不是名利。

    玛琳曾说过:“我的内心是个绅士”。

    有一次,她和葛丽泰嘉宝同时喜欢上了一个百老汇的女孩。

    那个女孩看不惯她整天在屏幕上搔首弄姿,于是恶意羞辱说:“嘉宝是艺术家,玛琳只是妓女。”

    玛琳伤心受挫,却也只是得体退出,不多纠缠。

    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我只是一个活在当下,讲究实际的人。”

    她追逐爱,却永远不会被爱左右,她在声色犬马中清醒自知:

    爱别人之前,首先是自爱。

    她的灼人光艳,也吸引着希特勒。

    希特勒三番五次邀她回国,并派当时的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在巴黎会见玛琳,想要把她捧成“纳粹电影皇后”。

    因为了解到纳粹政权的暴行,她果断拒绝了。

    甚至,她还对她当时的情人道格拉斯.范朋克说出一个大胆的计划:

    让希特勒爱上她,再把希特勒杀死在床上。

    细思极恐的是,范朋克真的觉得她做得出来,只要她答应回德国。

    二战开始后,她是第一批投身战场的明星之一,亲赴前线慰问演出500多场,成为军队最受欢迎的劳军女明星。

    她还参与创建了基金会,为了帮助犹太人和所有不被纳粹所容者逃离德国。

    她说自己是德国人,同时也是一名反纳粹斗士,并不相矛盾。

    然而二战结束后,她陷入了极其尴尬的两难境地。

    她被德国人骂成“叛国贼”,一直到60年代,她因为演出回到柏林,还依然有观众对她进行炸弹恐吓。

    从此,她就再也没回国。

    虽然在战争期间她不遗余力支持过美军,但美国人依然怀疑她是德国来的“间谍”,并受到FBI的持续调查。

    再后来——

    美国作战部授予她“自由勋章”,在她去世后十年后,柏林市政府授予她“荣誉市民”称号。

    这何尝不讽刺?

    除了大时代背景下她的立场造就的困境,几乎同时她的演艺事业随之亮红灯。

    没有人会永远处在巅峰。

    玛琳几十年的演艺生涯里,真正的辉煌期只有六七年。

    20世纪40年代,她跟凯瑟琳·赫本,琼·克劳馥一起被批为“票房毒药”。

    再加上全身心投入到前线应援中,演艺事业更是停滞不前。

    到了50年代,她明显感到自己老了。

    为了演好角色,她每天凌晨三点半起床去片场,化两个小时的妆,尤其要用胶布贴紧面部,避免在镜头前露出鱼尾纹。

    看着这个时期她影像,她的容颜与状态,还是能让很多人自愧不如。

    一生要强,早已刻进了她的血骨里。

    她十分清醒,发觉到自己已经受到局限,无法再给观众带来惊喜,于是她从容退出大银幕。

    转身离去之后,她签约赌城酒店,重拾歌手身份,开启她的全球巡回演出。

    一直到1970年,将近70岁的她,整整巡演了15年。

    能打败她的,只有病痛。

    随着年事已高,她的小腿动脉开始硬化,她戒掉香烟,穿上长裤,掩盖腿部的肿胀。

    她强忍着疼痛,站在舞台上,从没有取消任何一场演出。

    她做到了为热爱的舞台竭力燃烧自己。

    她最后选择到了巴黎,在异国安度晚年。

    1992年,她在巴黎逝世。

    按照遗愿,她最终得以安葬回柏林,那个她半生都回不去的故乡。

    有人说,她是因病而离开。

    但她的女友和秘书的说法是:她在第2次中风之后,服用大量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我相信后一种传言,因为玛琳是决绝的,也是酷飒的。

    苟延残喘,不是她的作风。

    真相是什么或许不再重要,她已经如风一般,消失在了历史深处。

    在她离去以后的第7年,她被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9位。

    迟来的荣誉和认可让她永远成为了传奇。

    别人问她如何看待老去时,她的回答——

    “老不是艺术,而艺术不怕老。”

    从小舞台走向大银幕——

    经得住声名远扬繁花似锦,也坦然面对繁华落尽门庭冷落。

    她其实早已经把自己活成了艺术。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