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德语媒体:中俄的反西方阵营

    在乌克兰战争背景下,欧洲,特别是德国如何面对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专制国家以及本国在经济上对它们的依赖性?中俄是否形成了与西方对垒的阵营?德国电视二台(ZDF)发表署名文章,就俄罗斯与中国是否在建立”反西方阵营” 做出分析。作者指出,上周末德国联邦议院通过向乌克兰提供重型武器的议案,文本末尾有关中国表述也相当重磅:呼吁中国放弃对战争的默许、支持停火,而且还警告,如果北京规避对俄制裁甚至提供武器,也将受到制裁。这样的警告在数周前还是不可想象的:

    “这标志(德国)彻底告别了默克尔的中国政策,或者说是’中国天真’,即只聚焦于利益丰厚的经济关系,而对北京攻击性的大国权力欲置若罔闻。”

    作者指出,在乌克兰危机中,中国站在哪一边也早已一目了然–它站到了俄罗斯一边。而这一阵营的形成并非小事,它显示了“世界秩序的移位,时代的分水岭”。 文章接着写道:

    “不过问题是,中俄阵营有多牢固和强大。在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时,普京和习近平向世界宣布,俄中伙伴关系’没有止境’。

    俄罗斯和中国都是有扩张倾向的大国,意欲扩大其势力范围。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一场血腥的侵略战争,中国则越来越公开地危胁台湾的领土完整。它们共同的敌人是要阻止其权力扩张的美国。

    “伙伴关系上无止境”

    除了战略上的共同点,北京和莫斯科还有一个政治上的类同:拒绝西方自由社会模式、出于对民主恐惧而对内强硬和对异见者毫不宽容的迫害、歌颂专制式的个人崇拜。

    抛开以上几点,中俄阵营远不像一开始显得那样牢固。中国虽然反对制裁俄罗斯,但并无意弥补俄罗斯的制裁损失。首先这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据世界银行2020年的数据,欧盟的经济产值是俄罗斯的10倍以上。俄罗斯根本无法取代中国仍旧依赖的欧盟市场。

    其次,习近平拒绝妥协的’清零’策略和对上海等特大城市的封控正把中国推入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北京在新丝绸之路框架下向半个世界许诺提供大笔贷款、为中国换取影响力的时日也已经过去好一阵子了。

    在这个反西方阵营里,谁在上谁在下很清楚。在战争之前,中国官员就已经以毫不掩饰的居高临下姿态面对俄罗斯。制裁将削弱俄罗斯,而中国则会从中渔利,因为中国可以廉价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并试图趁机扩展自己在中亚的影响力。”

    减少对专制国家依赖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题为“减少对专制国家依赖性”(Abh?ngigkeit von Autokratien reduzieren)的政论文章,指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凸显了’以贸易促转变’这一模式的弱点。对俄罗斯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大限制了西方的政治操作空间。

    “从进出口贸易和经济交织程度看,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中国。2010年代人们还寄希望于该国的改革,而现在,习近平以铁腕治国。对外,中国也越发表现出攻击性,正如试图对立陶宛采取的经济抵制所展现的那样。看来,为了能继续开展贸易,欧洲方面似乎更是让自己顺应了俄罗斯和中国的转变。”

    作者认为,就此彻底抛弃这一模式、减少与世界的连结自然不是答案。正确的回应是让对外贸易和经济“更具韧性、更为可持续、更高效”,包括减少资源消耗、促进循环利用、更多投入科研开发替代产品、开拓其它市场等。 因为以“表面上的最低成本、最大利润”为标准选择贸易伙伴的模式已经难以维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同中国和世界上其它非民主国家进行贸易,而是意味着采取一种前瞻性的政策,让我们欧洲的民主保持行动能力。”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