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重设劳动课 进步还是退步?

    中国教育部近期公布了义务教育新课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劳动课将重新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继当局去年出台减负政策后,劳动课重回校园又意味着什么呢?

    经历了三年的修订工作后,中国教育部近期发布了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前的课标方案和标准已经分别实施了二十年和十年以上,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的地方。

    在新课标作出的调整中,最引人注目的可能就是劳动课将重新成为一门独立课程的消息了。上周四,“教育部要求九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的话题标签,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首,相关话题的阅读量高达几亿次。

    中国教育学者、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本台表示,由于近年来中小学对于劳动教育普遍重视不够,再加上家长也对此有所疏忽,中国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和技能都比较欠缺,而当局重设劳动课是为了填补这个短板。

    熊丙奇:“大家都还是认识到了劳动教育是很重要的,关键就在于劳动教育该如何开展,如何真正地起到培养和促进孩子综合素质发展的作用,而这是个很值得关注的议题。”


    孩子们在辽宁省沈阳市青少年娱乐中心烹饪课上学做蛋糕(路透社)

    做饭成必修课

    记者注意到,新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共设置了十个任务群。比如,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烹饪与营养等课程,而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等等。

    在网民热议的烹饪版块中,新课标更是列举了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要求。比如,一到二年级的学生要参与洗菜、削皮等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三到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习蒸和煮的烹饪方法,如加热馒头、煮水饺等等;五到六年级的学生要制作西红柿炒鸡蛋、炖骨头汤等几道家常菜;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要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几道菜。

    一些网友对此表示,这些课程要在学校完成,不要麻烦家长配合。也有网友表示支持,指出当今的青少年严重缺乏生活技能。一位网名为“Victory-Flag”的微博用户更是直言:“什么时候中国的教育能懂,不是列为课程就能解决问题的呀?治标不治本的结果是形式主义。”

    河北省资深教育人士谢明华认为,中国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出了许多“考试机器”,学生的生存技能越来越低,因此他对恢复劳动课表示支持。但他同时指出,就像北京当局去年出台“双减”政策引发舆论广泛质疑一样,如果中国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发生根本转变的话,素质教育是走不远的。

    谢明华:“如果高考模式不打破的话,那么素质教育是落实不了的。尽管(课程设置)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进步,但这都会被强大的惯性所埋没。”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20年9月4日武汉长春街小学课堂上的学生(路透社)

    劳动课让人想起文革?

    据悉,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在中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981年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就规定,四到五年级要开设每周一课时的劳动课;1994年,国家规定小学要在三到六年级开设劳动课,初中各年级要开设劳动技术课;但到了2000年,教育部取消了必修课中劳动技术课的单独设置,改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2015年,教育部提出要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校内劳动,组织校外劳动,鼓励家务劳动;2020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一课时。

    也就是说,新课标将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独立出来,反映的就是中国政府两年前对此下达的要求。

    但在年过七旬的美国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看来,劳动课再次成为中国中小学的必修课,有着相当浓重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色彩。这让他想起了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劳动教育观。

    陈奎德:“对于我们这些在毛泽东时代接受过教育的老一辈人,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了当年要学工学农,开展各种实践的时光。这在五十年代后期就开始流行,而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停了课。”

    除了重设劳动课外,新课标还对其它课程的设置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单独开设信息科技课,引入舞蹈、影视等内容,以及提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等。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