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挑衅中国迅速反制 日本挑衅中国为何不理

近年来,一些国家在台海问题上,频频对中国“出招”。

比如最近“跳”得很高的立陶宛,仗着自己与中国的直接贸易额不高,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允许以“台湾”为名义设立代表处,招致中国的“硬核”反制。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

单凭立陶宛的能力,自然很难与中国直接叫板,立陶宛的反华政客们也非常清楚这一点,因此在叫嚣与中国对抗的时候,他们也不断在寻求外界的支持。比如欧盟、美国,甚至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日本。

去年11月,日本共同社英文版刊登了其记者对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的专访,兰茨贝尔吉斯在采访中大谈“民主国家互相协助”,呼吁日本与立陶宛“协调应对中国”。

立陶宛与日本虽然没有多少交情,但在台海问题上,日本也削尖了脑袋,主动把自己卷入其中。

自去年3月美日在东京举行“2+2”会谈之后,日本就像是打了兴奋剂一般,挖空心思在台海问题上“蹭热度”。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为首的保守派更是不断放狠话、打擦边球。一会声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就是美国有事”,一会又和台湾民进党举行党派之间的视频对话。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

今年1月7日,美日再次举行“2+2”会谈,内容包括应对中国台海局势,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发展,美日新一年的军费分担、美日新联合作战计划以及应对朝鲜局势、新冠疫情等。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近一段时间,中国对立陶宛进行了快准狠的反制,对日本却颇为冷淡,反击以舆论为主。这实际上与立陶宛和日本两个国家本身的状况有关。

立陶宛的目的,本就是希望借由自己欧盟成员的身份把欧盟拉下水。但在反华前线上蹿下跳了这么长时间,欧盟给予立陶宛的口头支持不少,“实惠”却半点也无。

再说了,直接对立陶宛经济施压的,其实根本不是中国,而是欧盟自己的企业。这些企业害怕失去中国市场,纷纷警告立陶宛,如果再不缓和对华关系,就把工厂从立陶宛搬走。从欧盟企业的角度来看,立陶宛试图捆绑美国,真正损失了中国市场的却是欧盟,没有人愿意为立陶宛当这个“冤大头”。

也正因为如此,要震慑企图在台海问题上做文章的外部势力,反制立陶宛更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

反观日本,与立陶宛一样在台海问题上做文章,实际目的却不尽相同。

美国与日本虽然是同盟关系,日本实际却与殖民地无异。日本之所以不断挑衅中国,是希望将中日关系推入更加紧张的状态。

按照《美日安保条约》的规定,如果日本被卷入战争,美国必须出兵保护。日本主动挑衅中国,并渲染中国“军事威胁”,根本目的是倒逼美国放松对日本的军事捆绑,以达到“修宪”的目的。

因此,面对日本的挑衅,中国选择一定程度上的“冷处理”,不让局势升级,避免踏入日本的圈套。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话又说回来,这些国家主动来踩中国的红线,都是为了从美国那里得到一些好处。

随着中国崛起的加速,美国对中国愈发忌惮。中国再三重申,世界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各自精彩,美国还是害怕中国抢走了自己“世界老大”的位置。

为了遏制中国的影响力,美国在全球各地拉了不少盟友,大打意识形态牌。明面上说的是“捍卫民主自由”,说到底不过是逼着“盟友”选边站。当然,其中不乏日本和立陶宛之流,为了自身利益主动选择捆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在美国的制裁阴影下左右为难被迫站队。

霸权主义惯了的美国,搞不懂什么叫和平共处,相比之下,中国却坚持平等、发展的思路,最大程度地尊重各国自己的利益,不去干涉他国内政。

德不孤,必有邻。中国的做法已然在全球博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好评”,谁是真好意,谁是假惺惺,世界公众心中都有一杆秤,历史的车轮,也不会因为某一些国家逆势而为就停下转动。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