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消失的郭德纲,和不好笑的姜昆

    01

    过年了,大家都在这个时间点听个相声,看看某乎,两个热搜问题映入眼帘:

    1 为啥 2022 年天津卫视和山东卫视的晚会,郭德纲的相声被删了?

    2 如何评价姜昆、戴志诚表演的相声《欢乐方言》?

    前一个问题的回答,大部分是遗憾。

    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大部分也是遗憾。

    姜老师的相声我看了,和绝大多数观众的体验是一样的:尴尬。

    本山老师的话,可能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字很少,但信息量很大。

    因为现在的相声界,分两大派别——以郭德纲为代表的草根派 ,和以姜昆为代表的“名门正派”。

    两派结怨已久,不是一天两天了。

    就火的时间长度来看,姜昆无疑是三十年来相声界第一人。

    而从现实来看,德云社无疑是现在相声界的大梁。

    02

    有人总结姜昆火的原因,是赶上好时候了。

    八十年代初,文艺活动刚复苏,压抑已久的老百姓对笑是非常渴望的。

    当时没有KTV,迪厅,娱乐方式只有拿个马扎,街边大广播听段相声。

    姜昆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时期出现了,《如此照相》一炮而红,十分贴切当年的社会状况,引起大家的共鸣,所以被大众喜欢追捧。

    不可否认,姜昆还是很有两下子的,不是一般人,他能抓住时代的特点,顺应时代的潮流。

    在晚会上,他接过马季的大旗,内容主要是以歌颂为主。

    在成名之后, 表演形式有了固定的特点:

    一:多是应景之作,弘扬主旋律,与大众的生活相去太远,听完有种鸡皮疙瘩的感觉。

    二:主要采用的是新旧时代对比的路数,也就是现在的“回忆杀”。

    不过,姜昆给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前期几段讽刺类相声,像《电梯奇遇》、《虎口遐想》。

    至于后来的带五六个徒弟在晚会上胡诌八扯,没几个人会有印象。

    曾经,相声大师白全福看了姜昆的表演之后,说:“这个人过了40岁就不会说相声了。”

    不幸被高人言中。

    如果说前期姜昆还出过好作品,后期的相声创作和表演确实枯竭了。

    除了没有梁左等一系列杰出相声演员的支持外。更主要的是不在一线工作,转而开始指导别人的工作。

    而说起郭德纲和姜昆,两人在师承上颇有渊源,都是侯宝林的徒孙辈。

    既然如此,为什么以姜昆为代表的主流相声界一直视郭德纲为死敌?

    原因无他,江湖地位之争和相声理念之差也。

    03

    想当年郭德纲未出世之前,相声界一直是马派的天下,姜昆则是马派的掌门大弟子。

    1995年,郭德纲第三次闯荡北京,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削尖了脑袋想往主流相声那边钻,可是人家不要他。

    那年,郭德纲第一任妻子还没离婚,喜得贵子郭奇林,后来改名郭麒麟。

    离婚肯定和经济方面有关系,那时太穷了,没钱交房租被房东堵到屋里骂,有时一天就吃一顿饭,馒头蘸菜汤,病了都没有钱买药。

    跟小戏团唱评戏,干了俩月一分钱没拿到,半夜没钱打车,夜走黄村,挥泪如雨。

    2000年,他认识了于谦,并和他组成“郊县天王”,打遍北京郊县无敌手!

    只是于谦是编制内演员,郭德纲没好意思请于谦跟他干民间赔钱的相声。

    说相声不挣钱,为了活下去,郭德纲到处找活儿挣钱补贴家用,在安徽台干过综艺,当副主持的副主持,像杜海涛一样,在台上充当被戏耍的角色。

    最体现郭德纲当时辛酸的,就是一档橱窗生活48小时节目,像猴儿一样放到街上橱窗里供人参观。

    老郭中途坚持不下去要退出,但最后还是熬过去了,归根结底是因为缺钱。

    2005年,德云社火了,这象征着一场庶民的胜利。

    郭德纲的十几年的民间积累,一下子掀翻了姜昆式的官方相声。

    在小剧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他凭借积累了多年的一批作品,红遍大江南北,甚至火到了国外——“有华语处,既有德云”。

    后来,姜昆也火了:

    “现在郭德纲在网上闹那么多事情,在道德在伦理上出现这么多问题,我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他?”

    “当下一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消息,忽视社会效益,追捧一些下三滥的恶俗艺术,一些被老一代艺人丢掉又捡回来的艺术”

    对此,郭德纲也连发两篇文章来回击。

    最终,市场还是站在了郭德纲一边。

    小剧场相声打败了晚会相声;

    老百姓相声,打败了高大上的相声;

    讽刺相声打败了歌颂相声。

    后来,郭德纲还带出了一批像岳云鹏、张云雷、孟鹤堂这样的好徒弟,培养了新生力量。

    04

    以前看《相声有新人》,感觉到郭德纲真的是在为行业的整体兴隆,默默无闻的努力。

    他对新人的点拨语重心长,有时还恨铁不成钢。

    其实,这些本应是相声行业领导者干的事。但却让一个一直被主流相声界排斥的人干了。

    而且还要躲着背后的冷枪暗箭,着实不易。

    而随着德云社的红火,很多传统的东西,也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当中。

    比如国粹京剧, 评书、快板、三弦、大鼓、太平歌词等,都随着德云社相声的红火,逐渐为现代人所知。

    有人调侃说,张云雷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本来泡夜店的姑娘们拉到了相声剧场。

    回到郭德纲,一个草根,一不靠吹,二不靠捧,不是什么二代,靠自己在小剧场打拼,一步一步从底层成长起来。

    这样的人,即使身上有点什幺小过小失,老百姓也喜欢,看着舒坦,接地气。

    那么,这两种艺术形式,谁赢取了民心呢?

    我再举一次《诗经》的例子。

    《诗经》有风、雅、颂三篇,其中代表民间的“风”,至今被我们吟诵,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歌颂功德的雅、颂呢?已经没人看了。

    所以,那些未能传达人民群众心声的艺术作品,终究是不能和时间做朋友的。

    热点

    发表评论